談讀書教學反思
談讀書教學反思
《談讀書》這篇課文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隨筆,屬于自讀課文。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談讀書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談讀書教學反思范文1
今天上《談讀書》,是培根的文章的譯文,學生看了很多次,找不到頭緒。我見學生對這篇文章找不著北,讓他們小組討論這文章,討論后他們都認為難。我又叫學生朗讀全文……
后來要我?guī)蛯W生給文章劃分了層次,學生才開始對全文有點點理解。然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提出一問題,大家都未作詳細的探討下課鈴已響起了。
我相信下節(jié)課,學生一定會對這篇文章找到學生的這突破口,順利學習此文的。
這篇課文學生認為有點古文語言,也有白話文特點。加上一段一到尾,不分層次,導致難學。我作為教師,都希望此譯文要分一下段落,讓學生讀起來容易把握。
當然,如果教師不理會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講解文章,這一節(jié)課就順利很多了。
談讀書教學反思范文2
《談讀書》這篇課文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隨筆,屬于自讀課文。它圍繞著“讀書”展開了三個內容的論述——讀書的正確目的、正確方法、重要作用。語言凝練、警句迭出、蘊含哲理。同時以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式進行闡述,充滿了睿智的思辨色彩。接下來我對我的教學過程具體反思如下:
在導入部分,通過王國維“讀書三境界”釀造出讀書氛圍,同時與初三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相聯系。學生進入了情境,但是我并沒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讀書想法、感受,而直接進入文本,沒有很好的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層次有清楚的認識。所以我設計的問題不難:本文圍繞“讀書”這個話題,談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學生基本能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接下來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這三方面的具體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這是考察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領悟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是課堂效果不是很好。首先我沒有讓學生發(fā)揮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處處都是讀書的觀點,單憑一個人去概括尋找,難度很大??梢酝ㄟ^三、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全班交流補充來完成對課文具體內容的理解,這樣也能減少課堂沉悶氣氛。其次,我的引導不夠。學生只能理解觀點表層的意思,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讀書實際,更為深刻的理解內容。比如說關于“代讀”,我可以舉例讓他們明白“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才可以用這種讀法。還有這么有哲理的文章,學生讀的少了,所以學生沒有很好的感悟到讀書的目的、作用以及學到讀書的方法了。
編寫《讀書名言精評》環(huán)節(jié)是個亮點。課堂是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目標,設法讓學生充分地“活”起來,“動” 起來,要將教師“教”的活動科學巧妙地轉變?yōu)閷W生“學”的活動,將本需由教師講析出來的內容由學生在充分的課堂活動中讀出來,找出來,析出來,悟出來,練出來,品出來。本文語言優(yōu)美富有哲理,改變以前只口頭表達賞析語言的方式,編寫《讀書名言精評》將口頭表達與寫作相結合。學生將喜歡的語言摘抄出來,從多個角度去品評,然后進行交流品評。這一方面是感受培根語言魅力,另一方面這樣的摘抄方式也是學生平時應該有的讀書習慣,有利于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這一活動,既凸顯了語言教學這一重點,又教會了學生讀書的方法,也讓學生享受到了求知的愉悅,感受到了思想的啟迪。但是也有不足之處,老師的示范點評(從修辭,思想內涵上來點評文章中的一句話)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導致他們也只從兩方面來談?;蛟S可以不做示范,因為初三的學生已經可以獨立的品讀句子,應該尊重他們的個性解讀。還有在品析語言時注意適時指導學生如何朗讀,通過朗讀來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見解。
最后我以名言警句的形式結束,談的是讀書方法,跟導入的“詩詞”相呼應,從而整個教學具有完整感。
總之,這樣的課堂教學,對老師和學生的知識要求都比較高。拿這樣的一篇議論文來說,如何把學生的思維從與作(文本)對話邁向與自己對話,這仍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談讀書教學反思范文3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談讀書》一文中,就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等做了經典的總結和剖析。其中,有些句子都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格言警句了,像“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關于讀書的好處,在不少文章中都有過論述,所以我們討論的不是要不要讀的問題,而是閱讀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問題。我個人認為,讀書,應該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對于學生而言,要想輕松地學習各門功課,就應當有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奠基,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那么,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甚至更多倍。”我給課外閱讀和學習教科書的關系作過這樣一個比喻,就是比作磨刀和砍柴的關系。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我們在不斷地磨刀,使我們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等于說一把刀被磨得越來越鋒利,那么,當我們在學習書本的時候,書本里的知識很容易就被接受并吸收到了,就像拿鋒利的刀去砍柴一樣,根本不用費多大勁。反之,如果學生沒有培養(yǎng)出較高的學習能力,那就好比是拿一把鈍刀來砍柴,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學生的厭學情緒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而悄然滋生了。
看了談讀書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2.教育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