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
《記念劉和珍君》是學生在中學語文課上接觸到的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范文1
《記念劉和珍君》是學生進入高中后接觸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并且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紤]到這兩點之后,我做了如下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的教學要點:通過《自嘲》導入,接著復習整理魯迅的有關文學常識,并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的基本感情。第二、三課的教學要點:通過以下三個問題,理清文章思路。(1)課文中七個部分,哪幾個部分集中寫到了劉和珍?(2)第一、二部分交代了什么?(3)第六、七部分又寫出了什么?從而總結(jié)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寫作緣由——烈士生平事跡和遇害經(jīng)過——教訓和意義。然后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具體解讀課文,并解決課文的重點的、理解比較困難的句子。第四課的教學要點:總結(jié)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文章的感情,并總結(jié)文章的語言技巧。
整個這篇課文,上完之后的感覺是,自己講的很辛苦,學生聽的索然無味,對于魯迅的文章離我們太遙遠,文字深奧,不好理解的印象又加深了,并且抱怨課文內(nèi)容非常多,很難消化。
上完了這篇課文后,我將課堂效果反映給其他老前輩。他們告訴我說,語文的課文教學要學會取舍。一篇文章可學內(nèi)容很多,特別是魯迅的文章,結(jié)構、選材、語言都可以自成一家。只有按照教學的實際,依照教學規(guī)律,做好取舍,選出重點,才能更有效地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按照老前輩的建議,結(jié)合學生課堂的反饋,我決定從課文標題入手,重新設計一篇教案。教學安排設計如下:
課文標題是“記念劉和珍君”,根據(jù)這個標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么要紀念劉和珍?劉和珍是一個怎樣的人?(2)她是怎么的?(3)劉和珍的給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訓和意義?
問題(1)的解決,側(cè)重于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和歸納。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解讀人物形象,是這篇文章學習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學習的重點。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應掌握通過對人物有關事件的記敘和細節(jié)的刻畫的分析,總結(jié)出人物形象的方法。這部分重點在分析文章三、四、五節(jié)的內(nèi)容。
問題(2)的解決,主要是在總結(jié)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的。問題(1)的解決,讓我們看到了劉和珍是一個追求進步,有責任感,敢于反抗有獻身精神的青年。而文章的第五節(jié)的內(nèi)容,通過對劉和珍、張靜淑、楊德群等人被殘酷殺害的場景描寫,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批優(yōu)秀進步的青年,竟遭到了國民黨有組織、有預謀的屠殺。本部分內(nèi)容,通過師生的朗讀、討論,重點分析遇害細節(jié),再現(xiàn)當時場景,激發(fā)學生對于國民黨殘害進步青年的憤怒之情。
這個問題的解決,除了再現(xiàn)場景之外,還要重點剖析文中的一些難句。如第五節(jié)的“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啊!”中“文明”、“攢射”的理解,還有“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的理解。
第四節(jié)中的有關殘害場景的概述和作者的呼號,說明了反動和反動文人,不僅用刀槍棍棒打傷殺無辜群眾,還對她們進行污蔑,這不能不激起群眾的憤怒。
問題(3)的解決,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旨在告訴人們,請愿的方式不足取,另一方面她們的精神將鼓舞我們奮然前行。
通過這樣分析,一篇文章的結(jié)構就很清晰了,邏輯感也很強,學生較容易掌握。
通過這篇文章教學的反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取舍。只有根據(jù)教學實際做出恰當?shù)娜∩?,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范文2
《記念劉和珍君》是學生在中學語文課上接觸到的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深長反映出以下二個問題:第一,課文中有很多問題讀不懂;第二,讀起來沒有什么“興趣”。這兩個問題是相互聯(lián)系的,讀不懂自然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就難以鉆研下去,鉆不下去就自然讀不懂。為此,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中興趣是一個重要因素。學生不愛好、無興趣,既使老師講得多么深透,他們的語文能力也難以提高。關鍵是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懷著極大的興趣去主動地鉆研,思考。這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愛讀這篇文章,不言而喻地成了這一課教學中重要課題。
《記念劉和珍君》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穿全篇的、愛憎極其鮮明的情感:對烈士的深悼念和對敵人的刻骨憎恨。要想帶動學生學好這篇文章,也就必須真正地動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了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以情動人?!队浤顒⒑驼渚芬晃闹?魯迅先生懷著一種崇高面神圣的感情,鞭笞反動軍閥和反動文人,歌頌劉和珍等英承獻身的精神,去求真理,為真理而斗爭的。魯迅先生的這種感情在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問題在于學生體會得不深。把魯迅先生的這種感情通過教學手段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受到感染,這正是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根據(jù)《記念劉和珍君》的特點,要想讓學生動情,首先必須讓學生弄清時代前景。我的做法是事先集一些有關材料,打印下發(fā)給學生,課堂上介紹背景時,再加一些細節(jié)描繪,在教室里懸掛劉和珍、楊德群烈士的畫像,學生而對烈士和藹、可親、可敬的遺像,聆聽老師飽含熱情的介紹,就仿佛回到了五十我年前黑暗的舊中國,他們自然產(chǎn)生一種對舊社會的憤恨,對烈士的尊敬之情。這時,他們已經(jīng)產(chǎn)生同魯迅先生在文章中那揮灑自如的喜笑怒罵,也使學生從文章的寫法上受到很多教益。這個“以情動人”的原則不必須在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哪怕是解釋一個“桀驁鋒利”的詞語,哪怕是分析某一句,某一些的含義,也都要飽含感情。我以為這是學生學好這篇文章的關鍵。
第二,引導學生鉆研課文。我認為我們的語文課,老師不宜講的太多,不留余地。并不是一切問題都可以在老師口若懸河的講解中迎而解的。要努力啟發(fā)學生去鉆研,學生離開學校后,要會獨立思考會獨立完成某一項研究工作。初步的研究能力要在中學階就開始培養(yǎng)。質(zhì),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在預習中,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問得比較零散,多是一句、一些的具體問題。對這些問題。我認真加以整理,歸類;沒有問到的難點、重點則如以補充。第一節(jié)都設計了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問題的設計是很費的。太淺了,沒有必要;太深了,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太一般化了,又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些問題很有意思,卻不是文章的重點,反而會喧賓守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我就努力做到的問題比較適當,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又告訴學生這些才是課文的重點,既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句、難點及主要內(nèi)容,又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例如:什么是“真的猛士”, “哀痛者”, “幸福者”,這是屬于理解方面的;“文章回憶了劉和珍生前哪幾件事”,“劉和珍是怎樣的人?”等等問題則是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的。第一個問題不可能全部展開討論,有的請預習,理解比較好的同學先回答,教師做補充;有的則在小組討論;有的大問題則在全班討論;有的則由我講解。盡量避免一種方法永遠不變,避免呆板、單調(diào)。
第三,講魯迅的作品,語言教學必然占很大的比重,魯迅由于時代斗爭的需要,以及魯迅本人性格等因素,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教學中這個問題不宜講得太多太深,但是又必須涉及。在《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我著重講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魯迅語言的洗煉、厚重。寥寥幾個字,卻包含著極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比如,幾個關聯(lián)詞的巧妙、恰當?shù)倪\用,幾個名言(如“慘象已是我目不忍睹..”“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的理解等等。第二,是幾種表達方式的完美結(jié)合。記事,議論,述情用得恰到好處。這主要不在于技巧。深的思想,敏銳的洞察力,愛憎分明的感情,再加上純熟的語言技巧,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幾種表達方式熔于一爐,天衣無縫。而這樣的特點卻正是這種哀悼性文章的內(nèi)容所決定的。著重指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過多地注重技巧,反而事倍功半,事與愿違。
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范文3
按進度今天該學習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課前我們幾名年輕教師意見重重,認為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距當今時代較遠且文字深奧,很難為當今學生接受,不如不學。但迫于組內(nèi)的統(tǒng)一安排,加上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勉為其難,上就上吧。
為了方便教學,我換了一種授課思路。第一節(jié)課學生自讀,思考四個問題:第一,劉和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是怎么死的?第二,她死后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反映和評價?第三,她的死有什么樣的影響、價值或意義?第四,找出你最喜歡的文句,說說你的理解,能自圓其說即可。第二節(jié)課討論交流上述四個問題。這樣上不是應付嗎?
9點45分,我懷著七上八下的心情走出辦公室。真是禍不單行,在教室門口又恰逢高一新教師11人前來聽課學習,我的心更是墜墜不安起來,真是讓我難堪!我的心怦怦直跳。怎么辦?人都來了,虛心學習的,不能攆走吧?學生都有預習了,問題也思考了,不能不上吧……
沒想到的是,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xiàn)異常出色。他們針對問題,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對劉和珍的理解非常周全,對不同人不同的反映與評價,對“庸人”麻木心理的理解雖然有失深度,但經(jīng)過我的啟發(fā)誘導,也算比較到位了。特別是同學們在談到他們自己所喜歡的句子時,前引后聯(lián),分析之精彩更是出乎我的意料。
課后,我長出了一口氣。幾位聽課老師卻是交口稱贊,“郭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太棒了!”“郭老師,你駕馭課堂的能力真高!”“你真會激發(fā)學生”“你的學生太好了。”
現(xiàn)在想想,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夠成功,也許得益于以下幾點意識或設計思路 :
第一:我在課前讓同學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做到了充分的預習。他們有時間去充分地接觸文本,產(chǎn)生與文本的對話。
第二:問題設置得利。圍繞課文設置的幾個問題切入口不大,從文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并且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既能讓同學們對文章作縱向的結(jié)合,又能在面上展開,還能讓同學們以同學們自己興趣進行選擇鑒賞。
第三:取舍得當。一篇文章可學內(nèi)容很多,特別是魯迅先生的文章,結(jié)構、選材、語言都可以自成一家,深挖探索。這時我按照教學的實際,依照教學的規(guī)律,作好取舍,選出重點,從而更有效地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四:課堂教學的根本途徑是“千方百計地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能力”。
因為教師永遠代替不了學生?,F(xiàn)代教育學認為:并非教師講了,學生就會了,而是學生學了、悟了。教師要多給學生表達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機會,多給學生評價的機會。從而改變過去那種“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滿堂灌”的單一式教學方式,走向“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能力的正確軌道。
第五:課堂教學應立足于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們?nèi)ミx取;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一篇難“教”的課文,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學生解讀的幾乎淋漓盡致,這是以前的我難以想象的,然而現(xiàn)在在課課標精神指引下的我?guī)ьI學生卻在兩節(jié)課的時間之內(nèi)很好地把它消化了?!队浤顒⒑驼渚返慕虒W,似乎在告訴我們大家:教師教學觀念的解放是教育解放的前提。要想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真正得到提升,必須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讓位于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讓我感動,讓我的教學觀得以升華。
魯迅先生的文章真難“教”嗎?
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記念劉和珍君課后反思
上一篇:畫楊桃的反思總結(jié)
下一篇:驚弓之鳥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