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老師工作計劃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生物老師工作計劃范文,歡迎各位老師借鑒參考。
七年級生物老師工作計劃(一)
初中生物學實驗簡單,有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同時,實驗過程也更容易刺激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性記憶。
生物科學實驗是以認識生命運動的本質和規(guī)律為目標的實踐。在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從實驗意念的產生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結果的分析到實驗報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維活動,每一步都是思維的結果。所以,生物科學實驗有利于把學生帶入發(fā)現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分析實驗問題之中和在解決實驗問題中鍛煉思維能力?,F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小組的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大綱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于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里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jiān)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guī)范、熟練的程度;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開放實驗室方面,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并且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內容,提前列出實驗配檔共學生們參考和選擇。每次開放實驗室之前精心準備實驗材料、并且對實驗進行預做,使教學能夠得心應手。通過開放實驗室活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設備條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煉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并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jié)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2.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精講多練。引導學生事先熟悉實驗技巧以及實驗的方法步驟
2、抓緊抓好課堂時間,完成完好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任務。
3、能做的實驗一定做,不能做的也要通過圖片展示,語言描述認真講解盡量達到實驗效果。
4、指導學生認真做實驗,認真填寫報告冊,并給予批改和指正。并著重注重學生的禮節(jié)性記憶
六、實驗教學進度安排
實驗時間實驗名稱課題實驗性質材料、用具
1.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第二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分組每小組10只鼠婦、濕土、鐵盤、紙板、玻璃板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第三節(jié)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分組干濕
3.練習使用顯微鏡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分組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物、植物的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4.觀察植物細胞第二節(jié)觀察植物細胞分組洋蔥鱗片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稀碘液,清水.
5.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第三節(jié)觀察動物細胞分組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顯微鏡.
6.觀察高等動物體的幾種組織第二節(jié)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分組高等動物體的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顯微鏡
7.觀察植物體的幾種組織第三節(jié)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分組玉米根尖縱切片,南瓜莖的橫切片等,顯微鏡.
8.觀察草履蟲第四節(jié)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分組草履蟲培養(yǎng)液、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棉花、。
9.觀察草履蟲的應激性第四節(jié)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分組草履蟲培養(yǎng)液、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肉汁食鹽等。
七年級生物老師工作計劃(二)
一、教學總目標
1、認識生物的主要分類及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特征。
2、知道動植物物的生殖大多是通過有性生殖來完成的,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系。
3、獲得關于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6、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tǒng)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學生活動。
(二)學生情況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八年級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知識還是新知識,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二)方法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并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于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于學生理解內容,便于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系,使知識間的關系更明了。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21周)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第1周)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2-3周)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第4-7周)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8-11周)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第12-13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14-16周)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第17周)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第18周)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9周)
第六章挨家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0周)
七年級生物老師工作計劃(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huán)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xié)商有發(fā)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xié)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fā)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并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周圍的生物3課時
第二章探索生命3課時
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課時
第四章生物體的組成4課時
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10課時
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課時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系。
(二)學生情況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huán)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xié)商有發(fā)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xié)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fā)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并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