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zhàn),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第二卷,八年級,描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班級組成。每個單元是一個學習題目,每個學習題目又分為幾節(jié)課。這一卷由七個單元和二十一節(jié)課組成。它由兩個班組成:文化班和活動班。每節(jié)課都由提示、課文、閱讀課文、圖片、表格、材料、筆記以及課文中的思考問題、課后練習和活動建議組成。其中,文本緊緊跟隨課程目標的要求,可視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對于其余部分,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視學生為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規(guī)律組織材料。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fā),既要考慮現代生產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也要考慮目前大多數初中生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性,適當加強與實踐的聯系,適當降低知識選擇的難度。內容安排注重歷史學科的特點,力求克服內容的“難、繁、專、舊”,改變教材的呈現形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組織和使用相關歷史學習資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與他人合作、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弘揚世界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第二冊歷史教學任務,努力提高平均分、優(yōu)良率、合格率,在期末質量檢查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鞏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的艱難歷程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及新中國曲折的外交歷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zhèn)湔n,明確重點和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要靈活,注重教學技巧和藝術,加強課堂教學設計,增強興趣和幽默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片和圖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使講課簡潔,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4、教學生如何學習。上學期沒有做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工作。這學期我想教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散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傳播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5、積極參與學校教研小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梳理教學中的細節(jié),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交辦的各項工作。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2
為了實現教學質量“四年有提升規(guī)劃”中“兩年有提升”的目標,結合本人教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改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培養(yǎng)環(huán)保能力。
二、基本情況
1、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4——15歲之間。我所教的2個班名學生,基本素質較好,有一定的發(fā)展?jié)摿?,男女比例相當。學習態(tài)度端正,理解記憶的能力比較強,但個別同學心理素質較差,要提高他們的抗挫折力,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大多數學生在目標明確,思想上積極進取、熱愛班級體,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每課課后以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及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學生的導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4、積極參加我縣教研室歷史組、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5、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6、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yè)成績。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二、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都有所提高。
三、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jié)課是四十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三十八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三十八分鐘分成三份:前三分種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后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三亞市教研室歷史組、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四、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
1第一課
2第二、三課
3第四、五課
4單元復習測驗
5第六、七課
6第八、九課
7第十、十一課
8第十二、十三課
9期中復習
10期中考試
11第十四、十五課
12第十六、十七課
13單元總結測驗
14第十八、十九課
15第二十、二十一課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課
17單元復習測驗
18期末復習
19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制定了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fā)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后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巨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fā)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和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了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fā)展史、外交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繼續(xù)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guī)律,開啟聯想和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通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具有創(chuàng)新和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xù)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yǎng)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鉆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yǎng)發(fā)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7、優(yōu)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fā)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和學會學習和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絡及其它媒體開發(fā)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附: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1、2課
23、4課
3第一單元復習
45、6課
57、8課
6第二單元復習
710、11課
812、13課
914、15課
10第三單元復習
11期中考試復習
1216、17課
13第四單元復習
1419、20課
1521、22課
16第五單元復習
17期末總復習
18期末總復習
19期末總復習
20期末總復習
21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適應課改發(fā)展要求,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時效,促進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初二歷冊主要講述中國近代史。這段歷史以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為開端,止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間跨度為110年,共24課時。
這一段歷史的絕對時間不算長,但卻是社會劇烈動蕩、內外矛盾斗爭極其尖銳復雜、社會變革異??旖莸囊粋€歷史時期,歷經清朝后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和國民時期,新陳代謝的節(jié)律非???。其間,充滿了侵略與反侵略、壓迫與反壓迫、變革與反變革、革命與反革命的矛盾斗爭,歷史內涵極為豐富。
2、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近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fā)展,了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yǎng)歸納綜合能力。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我們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學生課余查閱資料的途徑不多。大部分學生主要靠課本獲取歷史知識,但是教材涉及的歷史事件較多且繁雜,而教材雖然將課程標準的內容納入其中,但是教材過于簡略,歷史事件介紹得不夠詳細完整,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形成完整的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要合理的組織現有的教學資源,大膽取舍,補充新材料。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銜接更加自然。
四、工作目標
(一)基礎知識教學目標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并了解發(fā)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系當代與環(huán)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動腦筋”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情感教育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斗。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
一、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二、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本學科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jié)課是40分鐘,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38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38分鐘分成三份:前5到8分種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15分鐘教學新課;后15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加強自身的業(yè)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余,要認真學習有關的歷史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范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
6、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了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跡、科技發(fā)明、藝術創(chuàng)造(如建筑、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tǒng)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tǒng)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范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滋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yǎng),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游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zhèn)或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tǒng)文化長期熏陶、影響的結果。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對于培養(yǎng)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游覽文化古跡、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
4、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習慣。
5、學習傳統(tǒng)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yǎng)。
6、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tài)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tǒng)文化知識。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文化經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武、孫臏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歷史人物;屈原、張衡、王羲之、吳道子、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李時珍、康有為等文化藝術、科學名人,長城、泰山、黃帝陵等名勝古跡,詩、詞、曲、小說等主要文學體裁。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奮斗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xù)學習傳統(tǒng)文明禮儀,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yǎng)。
8、能自主搜集名勝古跡和傳統(tǒng)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跡或傳統(tǒng)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將自己搜集和整理的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tǒng)文化考察、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tǒng)文化攝影展等活動。
10、能初步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
三、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通過傳統(tǒng)文化課程內容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jié)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通過參觀游覽文化古跡、尋訪歷史文化名人、參與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等,親身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fā)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fā)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
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滋養(yǎng),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品格。
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yǎng)德,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初步的鑒別意識
傳統(tǒng)文化因歷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鑒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鑒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傳統(tǒng)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
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絡,充分利用農村、社區(qū)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并發(fā)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類型,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系,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四、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四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兩個單元。《論語》十三則各一課時,名人長廊中四個人物各一課時,合計共17課時。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8
新學期我八年級歷史備課組,將牢牢圍繞學校工作計劃開展各項工作: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中心,以進步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充分發(fā)揮備課組成員的個人上風與特長,以集體備課、說課、研課、聽課、評課為載體,在具體的課改和教研活動中,團結協(xié)作,取長補短,共同探討,相互促進,不斷發(fā)展自身思想素質及業(yè)務素質?,F擬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1、于學期初,傳達學校、教務處、教研室、教研組等相關工作布置,要求各成員認真做實、做細,及時完成學校各相關部分分配的任務。
2、及時組織組內各成員學習新課程標準,統(tǒng)籌安排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同時,及時認真地輔導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
3、本著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原則,定每周周四集體備課時間。
4、強化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落實,要求各成員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及時寫好每一個教案,并有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應有周反思、月反思及期中、期末教學反思與小結。
5、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歷史知識愛好小組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文物古跡,舉辦歷史知識競賽,歷史故事演講,歷史專題講座,歷史知識墻報、板報、手抄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愛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學生視野,并達到培優(yōu)扶差的目的。
6、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一學期至少聽10節(jié)。堅持互聽、互評,取長補短,共同探討,相互促進,努力爭取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做新的突破。
7、根據學校工作安排,認真組織組內成員參加兄弟學校之間的校際教研和課改活動等。
8、堅持備課、研課常態(tài)化,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專題、定發(fā)言人,認真研討教學重點難點、日常備課及試卷新題型等。
9、積極配合教務處做好迎接每一次的質量監(jiān)控,并及時完成相關的質量分析工作。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期初二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為79.88,合格率為97.40%,優(yōu)秀率為57.14%。略高于東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五個單元,共二十五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jié)課是四十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三十八分種。我打算將課堂內的三十八分種分成三份:前三分種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種教學新課;后十分種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東莞市、學校和科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在學生的觀念中處于“二流學科”的境地,課堂時間有限,課后沒有時間去打理。如果你想牢牢掌握基礎知識,你需要在課堂上全心全意地投入,像金子一樣珍惜時間。經過上學期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基本調動起來,但在學習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二、教材淺析
這學期教中國歷史第四卷。初二歷史第二卷教案主要以班級為單位,描述我國近代史。每節(jié)課都由提示、課文、閱讀課文、圖片、表格、材料、筆記、課文中的思考問題、課后練習和活動建議組成。其中,課文緊緊跟隨教學大綱的要求,可視為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對于其余部分,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三、教學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年級歷史第二卷教案,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史料和閱讀地圖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動手生產能力。
四、關鍵任務和措施
一、主要任務:
1、繼續(xù)抓好常規(guī)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深對歷史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二、措施:
1、認真?zhèn)湔n,專心學習教材,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案,經常聽有經驗的老師講課借鑒。
2、在課堂上,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說話謹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貫徹“全面、系統(tǒng)、準確、全面、科學、鞏固”的原則。要做到言簡意賅,概念清晰,組織清晰,重點突出,難講解,認真落實“三基”,打好基礎,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
3、課后及時反思,分析課堂上的優(yōu)缺點,找出原因,一步一步做反思,一周一周反思,從反思中發(fā)現不足,促進自己的成長。
4、加強學習業(yè)務,多讀書,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5、寬容對待學生,多與學生交談,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二周到第三周
第二單元:第四周到第六周
第三單元:第七周到第十一周
期中復習考試:第12周
第4單元:第13周至第14周
第5單元:第15周至第17周
第6單元:第18周至第21周
期末復習考試:第22周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20xx年高二歷史備課組以教育教學新理念和相關教育教學法規(guī)為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引進“讓學引思”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全面推行主體合作性的教學新模式,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互相學習,認真?zhèn)浜谜n,上好每一節(jié)課,并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為學校創(chuàng)四星級高中、為今后的學測和高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
二、年級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目前共有四個文科班,八個理科班,xx歷史教師,除xxx老師外其他老師都教過多屆學測和高三畢業(yè)班,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歷史基礎較弱,學習習慣較差,但學風較正,有積極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標:
1、認真貫徹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學目標定位于完成歷史必修III、選修Ⅰ和選修Ⅳ規(guī)定的各項教學任務。
2、按照學測大綱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理科班完成歷史必修III教學任務及學測的一輪復習工作,爭取在期末市統(tǒng)考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
四、常規(guī)教學:
1、備課: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妥善處理教學內容,教材的處理必須合理,這樣才會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針對教材的特點,做出取舍與整合。然后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xié)力。每次備課都要有中心發(fā)言人,詳細解說本單元甚至于某一課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后細致討論,達成共識。備課,我們將做到四個落實:學案、教學設計、配套習題、相關資料。我們堅持每周都要搞一次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也可以豐富多彩,課例研討,教材質疑,經驗交流,就是自己教學上的一次失誤,也可以說出來,避免我們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樣的錯誤。
2、教學: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特別是通過課前提問和作業(yè)、訓練督促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教學中應著重于對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獻資料的運用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的能力。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yǎng)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文科教學中既要突出知識的特點,講清理論要點,又要結合高考考點的設置,進行有針對性的前瞻性教學。為高三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理科班主要抓基礎,講清學測考綱考點。
3、教學管理: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情。采取集體談話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實施分層次教學。
4、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tǒng)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5、作業(yè):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沖A行動);教師平時加強監(jiān)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yè)。
6、教研:本學期備課組要多聽課,在教研組聽課的同時,備課組同行之間還要經常性聽課,多借鑒吸收,多取長補短。計劃每周上一堂研討課,自己定課題,定時間,大家評議,共同提高。其次,將本學期發(fā)現的突出的教學問題,上升到教科研的層次,并隨時形成書面文字,寫出相關的博客、論文。
7、努力加強與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學水平。
高二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希望通過全組教師共同努力,力爭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為高三年作好知識與能力的充分儲備。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主題和課組成。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7個主題,共二十二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學習與探究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二、教學目標(全期思想教育目標、能力培養(yǎng)目標和知識傳授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三、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
八年級上冊總共分六單元,24節(jié)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課本按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等欄目,旨在啟發(fā)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并茂,趣味性強;啟發(fā)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重點及難點:如何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了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yǎng)歸納綜合能力。
四、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和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每節(jié)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2、加強同科類老師的合作,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3、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4、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yè)成績。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五、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略)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
根據學校工作的要求,結合八年級歷史教材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實際,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本學期將根據新課改精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guī)教學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滲透法制教育,《土地法》、《文物保護法》、《義務兵役法》等。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
由上學期學生期末測試學生成績質量分析,學生在課外基本沒有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識記量太大,要學好不太容易。況且如今的學生學習心里疲勞,相當多的學生厭學、不學,像歷史這樣的邊緣學科、需要大量記憶學習,很難保證大部分學生及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教科書包括8個單元、1節(jié)活動課和一個附錄,敘述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共27課。其中:
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四單元新時代的曙光
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zhàn)爭
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fā)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任務目標
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
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五、主要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guī)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yè);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
3、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結合縣六中實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取在四校聯考中獲得好成績。
二、教學目標
繼續(x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yōu)秀率、合格率在四校聯考中獲得第一。
三、學情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與實踐活動;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應用能力差,學習態(tài)度消極,厭學情緒濃。成為制約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開國大典、抗美援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鄧小平、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港澳的回歸、和平統(tǒng)一和一國兩制、現代化??哲姷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科技成就、教育事業(yè)、文學藝術和體育的發(fā)展、社會生活的變化。
四、具體措施
學校安排每星期2節(jié)正課,一節(jié)自習,安排在周四、周五,并且在上午第四節(jié)和下午第三節(jié),時間排極不合理,這給學生的成績提高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客觀條件不能改變,我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我采取方法:
1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正確闡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tǒng)一。
2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yǎng)發(fā)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根據"內容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的不同層次要求組織教學。
4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特別要注意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的橫向聯系;歷史發(fā)展的因果聯系;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和滲透等。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fā)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課題課時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3課時+2課時作業(yè)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4課時+2課時作業(yè)
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課時+1課時作業(yè)
期中復習考試2課時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國家統(tǒng)一4課時+2課時作業(yè)
第五單元xx與外交成就3課時+2課時作業(yè)
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4課時+2課時作業(yè)
第七單元社會生活1課時
期末復習考試3課時
以上是我這學期的教學計劃,不知當否,望同仁批評指正……
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級是803——806兩個班級,這4個班級的學生,他們在初一的社會課中對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對于初二的下學期的歷史內容相對較為陌生,所以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教師需要在近段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習慣進行引導,以便他們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適應初中的學習節(jié)奏、學科知識以及學科特點,都需要我們教師花大力氣去引導和點撥,因此我們的教育教學任務并沒有絲毫的減輕,放松不得。
2、從這幾周的課堂教學看,發(fā)現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的學習習慣很不好,尤其是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考問題的主動性、聽課與做筆記以及完成作業(yè)的質量上存在明顯的偷懶現象。
(2)學生對社會學科也表現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其中有部分優(yōu)生對社會學科也不感興趣,這對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是很不利的,所以這學期,要想提高這幾個班級的歷史與社會成績和學習能力,困難很大。
(3)學生對學科的一些歷史知識概念、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經常表現為“胡子眉毛一把抓”,沒有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答案。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的主題是工業(yè)文明的誕生和發(fā)展。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轉變又稱為現代化。工業(yè)文明發(fā)展進程又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世紀初到18世紀工業(yè)革命前,工業(yè)文明的早期階段,也稱原初現代化。在這一階段,工業(yè)文明首先在西歐興起。第二階段是工業(yè)革命開始以后到19世紀末。在這一階段,經過工業(yè)革命后,人類真正進入工業(yè)社會,同時工業(yè)文明從西歐擴散到全球。第三階段是20世紀上半期。在這一階段,由于工業(yè)文明的全面到來,人類社會有許多不適應,出現了巨大的震蕩,也進行了調整和探索。第四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至20世紀70年代初。在這一階段,人類吸取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工業(yè)文明得到順利推進。第五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工業(yè)文明深入發(fā)展的階段。
以往的歷史教學體系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開,分別教授。這種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編的方式。中外混編不是簡單的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拼盤,而是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需要正確地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給中華文明定位。
工業(yè)文明與農業(yè)文明的一個重大區(qū)別就是工業(yè)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區(qū)封閉孤立發(fā)展的狀態(tài),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個國家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即全球化。當前,全球化迅猛發(fā)展。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對于深刻理解現實是十分必要的,也構成本冊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冊涉及的歷史時期內,與工業(yè)文明的三個發(fā)展階段相對應,全球化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單元敘述了新航路開辟后,整體世界即全球化的開始。第二單元敘述了工業(yè)革命后,在尋求市場的力量的推動下,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第三單元敘述了整體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引起的災難性后果——世界大戰(zhàn)。
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歷史的進步。人員的流動,物種的傳播,商品的交換,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區(qū)的發(fā)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歐興起的工業(yè)文明傳播到世界,使亞非拉民族走上現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擴張為載體的,伴隨著侵略與掠奪。全球化過程,特別是早期全球化過程,又是亞非拉地區(qū)殖民化的過程。即使在殖民體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發(fā)達國家依然居于全球化進程的中心主導位置,建立了對發(fā)展中國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本教材力圖全面把握全球化的這兩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單元中分別做了敘述,既揭露全球化進程中西方殖民擴張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進步和積極作用。
三、學期教學目標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fā)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系。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zhàn)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tǒng)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做好教育常規(guī)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yè);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yōu)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fā)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2、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并了解發(fā)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系當代與環(huán)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斗。通過戰(zhàn)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tǒng)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歷史發(fā)展,是統(tǒng)一鞏固發(fā)展,即使是革
命時期同樣是統(tǒng)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fā)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yōu)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yōu)秀品德,值得發(fā)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對課本知識點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3)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和解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4)幫助差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多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學習情況,解決他們的學習困難,提高優(yōu)生率。
(6)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