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范文3篇
2019年已經(jīng)過去了,新的一年已經(jīng)開始了。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范文一
一、 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jié)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jié)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gòu)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熏陶。
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了解全詩內(nèi)容,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 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搜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么?為什么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后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首詩聽起來這么悅耳,讀起來瑯瑯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并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jié):光、陽,第二節(jié):香、場,第三節(jié):瑯、炕,第四節(jié):響、梁,第五節(jié):煌、翔,第六節(jié):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jié)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了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把雍印?,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里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楊家?guī)X”,那里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并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后,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
(3)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丟掉了老牛破車”,就是丟掉落后,“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發(fā)揚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講失去延安精神的嚴重性。)
(5)第六節(jié)的三個“追尋”。
(“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追尋溫暖,追尋光明。詩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參考資料
難忘延河
祈念曾(新聞工作者,現(xiàn)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貞涍@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分配到陜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采訪。當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訪,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里難過極了。歸來后,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chuàng)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訪,參觀了棗園、楊家?guī)X、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lián)翩,遐思漫伸…… 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镢頭,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開墾出陜北的錦繡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shù)中華民族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guī)X“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回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fā)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品質(zhì)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fā)揚光大,在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zhì)量。
基于這種認識,我開始構(gòu)思,創(chuàng)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陜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diào)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這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后又選入6 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凈化我的靈魂。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范文二
教材分析:
這首抒情詩表達了作者對革命圣地沿岸的無限仰慕之情,歌頌了延安精神的偉大作用,抒發(fā)了作者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的壯志豪情。
教學目標:
認識“茁、镢、瑯、窯、梁”五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詩的結(jié)構(gòu),初步懂得詩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弄懂詞句的意思,領會詩中所說道具體事物的含義,進而理解詩歌表達的中心。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教學難點:
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教學構(gòu)想:
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這種精神用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在理解時,適當加入有段材料介紹充實本文。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簡介延安。
3、請三位同學讀詩,糾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尋什么意思?(多名同學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把不理解的劃出來。
2、全班交流,了解學生的疑點、難點。
三、按閱讀提示自讀自悟。
四、質(zhì)疑解疑。
1、齊讀第一節(jié),討論詞意,句意。
2、學生獨立解釋為主,教師適當點撥,補充,并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兩句比喻句寫出了追尋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卻含而不露。
實際是指:“我們追尋延安”句意,我們追尋延安就象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延安精神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們健康成長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陽”一樣,表現(xiàn)了對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讀第2節(jié),討論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詩句的含義。
a、河叮咚的流水”當年人們在延河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這句實際是講人們在延河度過的革命歲月。
b、“棗園梨花的清香”棗園在延安西北,曾是黨中央所在地。實際指中央領導同志在這里從事的革命活動。
c、“南泥灣開荒的镢頭”講大生產(chǎn)中所體現(xiàn)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d、“講話的會場”講當年重中央和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連用四個“追尋你”,采用排比句科學性出了作者對革命圣地延安的回憶,表達了作者的無限向往和依戀之情。
4、各自輕讀第三節(jié),討論理解詞意,句意。
“高樓大廈”“家用電器”代表現(xiàn)代化。
“雨后春筍”比喻高樓大廈大量涌現(xiàn)。
“滿目琳瑯”比喻家用電器種類、數(shù)量很多,使用很普遍。
“破舊的茅屋”代表貧窮的生活條件。
“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指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種親密的軍民關系,黨群關系,那種火熱的斗爭生活。
5、指名朗讀第四節(jié)。
“航天飛機”“電子計算機”代表現(xiàn)代化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后的生產(chǎn)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寶塔上頂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云,頂天立地。實際上是說延安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絕不能丟。
6、有感情朗讀兩節(jié),概括意思。
7、輕讀第五節(jié),理解:
“燦爛輝煌”形容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崇高偉大,
“行尸走肉”,比喻有些人盡管活著,但只是軀殼,沒有靈魂。句意:延安精神崇高偉大,市區(qū)延安精神就如同失去靈魂,沒有它,我們不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8、讀第六節(jié),理解:
“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
“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暖”
“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
追尋延安精神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指出了延安精神的豐富內(nèi)含。
9、小結(jié):詩中贊揚的延安精神具體指哪些精神?(全心全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互相關心、愛護)
五、總結(jié)課文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延安的敬仰和向往之情,歌頌了延安精神的偉大,抒發(fā)了作者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的壯志豪情。
2、指導感情朗讀。
作業(yè)設計:
1、說說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練成詩朗讀。
板書設計:
延河叮咚的流水、
棗園梨花的清香、
5延安,我把你追尋 南泥灣開荒的镢頭、
楊家?guī)X講話的會場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范文三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詩的一、二兩節(jié)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jié)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本課最主要的表達特點是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gòu)成鮮明的意境。
學情分析:
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感悟詩歌的內(nèi)涵,對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畢竟那段歷史我只是從書中了解一點,對學生還說就更陌生了,加之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較少,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需要一定的資料輔助和相關的圖片幫助。
教學建議:
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教學詩歌的重點,可通過教師范讀、指導朗讀來解決。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是難點,主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點撥來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文中多次提到“追尋”,說說是在追尋什么。
3.領會延安精神,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揚延安精神。
【過程與方法】
仔細品讀、小組交流、朗讀比賽,課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延安精神,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文中多次提到“追尋”,說說是在追尋什么。
難點
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教學準備:
教師:南泥灣的歌曲。
學生:收集關于延安的資料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初讀全詩,找出韻腳。
2.學習詩的第一、二節(jié)。
二、整體感知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讀課文
1.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延安曾經(jīng)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zhì)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jīng)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qū)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一首新體詩《延安,我把你追尋》,作者是祁念曾。讀了這首詩,同學們就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追尋延安,追尋它什么?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用著重號畫出詩的韻腳來,并說說全詩押的是什么韻。(體會這首詩的隔句押韻,全詩押的是ang韻。韻腳是:光、陽、香、場、瑯、炕、響、梁、煌、翔、想、光、陽。)
(4)再讀全詩,想想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尋延安精神)
2.指導自學,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節(jié)。
自讀第一節(jié),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延安精神的追尋。作者追尋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
(2)學習第二節(jié)。
自讀第二節(jié),思考、分組討論、交流:
詩人為什么要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尋什么?(生回答后師點撥)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jīng)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里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里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教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nèi)涵。楊家?guī)X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那里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學三、四兩節(jié)。
①有感情地朗讀三、四節(jié),思考并分組討論:
出示燈片:『puXuewAng.com』
a.“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边@兩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找出來。說說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丟的是什么?
b.我們已住進了“高樓大廈”,進入了電子時代,為什么還不能丟掉延安精神?
②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a.“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后的生產(chǎn)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皩毸巾斕炝⒌氐募沽骸贝韨ゴ蟮难影簿瘛!昂敛华q豫”是非常堅決的意思?!昂敛华q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后,卻不能丟掉延安精神。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有:“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弊髡哌\用了對比、比喻等方法描寫現(xiàn)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作者忘不了、不能丟的是艱苦奮斗的偉大民族精神。
b.我們每取得的一點成績,都是延安精神發(fā)揚光大的成果,我們的國家還需要發(fā)展,就必須發(fā)揚延安精神,艱苦奮斗,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塾懈星榈乩首x,加強理解。
(5)自學五、六兩節(jié)。
①指名朗讀這兩節(jié)詩,思考、討論、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么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會變成沒有靈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這樣的人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b.為什么要追尋延安精神?(因為追尋延安精神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節(jié)詩。
3.歸納中心。
詩歌通過對延安精神的歌頌,抒發(fā)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詩押的是ang韻,讀的時候要很自然地適當加以突出,這樣,聽起來才聲韻鏗鏘。
四、總結(jié)升華
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jīng)濟發(fā)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因為無論什么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辟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腳。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本文課題清晰地點明了全文內(nèi)容,透露了全詩的旨意,特別是“追尋”一詞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在教學中我首先破題明背景。為了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讓學生明確當時的時代背景,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作者追尋延安的什么?二、作者為什么要追尋延安?在理解每節(jié)詩的意思時,我扣住“追尋”二字來理解。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仿照第一節(jié)的寫法,自己也做一回詩人來寫詩。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小高潮。 但是由于課前,我沒有重視檢查學生收集資料,有些學生沒有去收集資料,教師在介紹課文的時代背景時,有些學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疑問。
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去了很多時間,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時間不夠,就有些倉促,從本課教學中,我感受到,有些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課文,課前收集資料,對課堂上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今后教學中我要重視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