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團社會實踐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志愿服務團社會實踐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嘉興學院大學生赴湘西“愛心接力”志愿服務團以“嘉興學院愛心群體”(10年“浙江驕傲”獲得者)的愛心接力活動為起源,10年12月開始組隊,09年3月開始征募志愿者。正式組建后共有45名隊員,是嘉興學院歷年來人數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支暑期社會實踐隊。從今年3月到7月,這支隊伍為09暑期赴湘西服務做著各樣的準備。為了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我們制定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訓計劃;為了更好的服務湘西,我們制定綠色資源循環(huán)計劃;為了籌措資金,我們參加谷歌杯公益大賽……組建至今,團隊已資助鳳凰貧困生近百名,為苗鄉(xiāng)學子募集學習用品、生活用品、衣物等無數。
2010年7月12日,湘西志愿服務團最終確定的27名志愿者搭上西進的列車前往湘西開展為期20天的志愿服務。服務團此行主要開展了教學、圖書館建設、調研、家計劃四項活動。這20天,隊員們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任務,使400余名苗鄉(xiāng)學子受益。同時,我們深入苗族貧困山區(qū),體驗當地生活,了解苗族文化,也與當地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下是我們暑期實踐情況的總結:
1、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方面,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根據湘西地區(qū)不同于東部地區(qū)的特殊教育環(huán)境以及當地對德智體美等教育方面的欠缺,我們主要開設了苗族文化課(教授苗族歷史、名人、刺繡等)以增加苗鄉(xiāng)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綜藝課(包括游戲、故事、體育、音樂、美術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文化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寫字等課)以補充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增進隊員與學生間的交流來拓寬苗鄉(xiāng)學子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暑假生活。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隊員們在去湘西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準備教案以來準備解決到當地后在教學工作。隊員們收集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趣味性的知識,是一些書本中沒有涉及的內容,團隊希望通過這次支教可以給湘西的小孩子帶去些新鮮的東西,給他們帶去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更希望讓他們明白到讀書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各個支隊也都根據各駐地的實際情況對原定課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并采用了多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得教學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有的隊利用瘋狂教學法,有的隊設置正副班主任,有的隊將課堂幫到野外……為了挖掘學生們的潛力,歌唱比賽、朗誦比賽、運動會、篝火晚會、圖畫展、游園會等一系列活動應用而生。20天的支教生活我們也積累了很多支教經驗:
1、隊員一定要挑選自己有所擅長有所感悟的科目,在進入教室前,要為一些突發(fā)狀況想好解決辦法。
2. 處理好課堂和課下與學生的關系,在課下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哥哥大姐姐,但是在課堂上只能是老師和學生。
3. 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豐富,要了解孩子喜歡怎么來接受知識。適當給予一定的獎勵會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4. 要多準備一些趣味性,課本中比較缺乏的知識。
5. 注意自己的言辭和行為,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名教師,說話做事前要考慮到是不是符合自己現在的身份,也要考慮到自己的話語對學生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6. 要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當地的教學環(huán)境,準備合適的知識給孩子,自己需要作出改變的時候,不能猶豫不決。
7. 平時多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他們,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會使課堂變的輕松而有秩。
8. 在課堂上適當的多給學生鼓勵的話,會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從而對學習產生信心。
9. 要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對一些上課調皮的學生,可以在課后與之談話,曉之以理。
10. 要把當天的上課的情況及時和隊友們交流,好的方面可以讓其他人借鑒,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讓其他人注意。
隊員們每天都在摸索中前進,用心去與學生交流。但畢竟時間精力有限。我們的支教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每一天教學上的經驗與不足都讓隊員們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特別是在了解到不足后,能夠有最短的時間作出調整,在隊員不懈的努力下,支教活動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2家訪工作方面
家訪主要包括調研和家計劃兩個方面。調研的主要工作是走訪貧困生家庭,登記貧困生資料,以便日后愛心人士開展一對一資助?!凹矣媱潯钡闹饕ぷ魇钦{查收集留守兒童的資料,獲取兒童家長聯系方式,為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拍一張合照,回到嘉興后沖印出來連同學生寫給家長的信一起寄給家長,為留守兒童與家長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橋梁,促進雙方感情。在20天的支教日子中,各支教隊的隊員利用每天放學后以及晚飯后的時間進行家訪,據統(tǒng)計我們一共走訪了100多戶人家,200名學生。
家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外出打工的,不然當地人民微薄的收入全靠在家務農,主要是種植當地盛產的煙葉。所以我們家訪時總會碰到大人不在家,在地里干活的情況,并且很晚都沒有回來,也或者是家人沒有到齊,無法拍合照。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第二次的家訪,實際上很多家庭我們都跑了兩三次,有些還跑了四五次。當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很少出現外來人口,他們的語言都是苗語,外出打工回來的人還是會講普通話的,但年紀大一些的根本不會,所以每次家訪我們都會帶上一名高年級的學生,即為我們帶路,也可以幫我們做翻譯。雖然比較辛苦,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yōu)槊恳粋€家庭都拍到了合照,這是我們訪的宗旨。我們還拓展了工作范圍,不但為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拍合照,也為非留守兒童家庭拍全家福,并決定回嘉興后沖印出來寄回當地,因為對很多當地的老人來說,這恐怕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拍照,他們每當明白我們要照相時就會去柜子里找出壓箱底的那件漂亮的苗衣換上,整理好裝妝容,然后端坐著;而留守兒童的合照沖印兩份,一份寄回當地一份寄給兒童父母。而對于那些貧困學生,我們的到訪給他們帶去了鼓舞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