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觀后心得范文8篇
蘇東坡觀后心得范文(精選8篇)
他的文采飛揚,堪比西方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國政壇上叱咤風云的雨果;他的動人情感,又如英國作家約翰生。他的人性與人生讓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蘇東坡。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蘇東坡觀后心得范文8篇,歡迎大家參閱。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1
攝制組歷經(jīng)十五個月,行程十萬公里拍攝素材三萬多分鐘,先后踏訪過黃岡、惠州、儋州、眉山、杭州以及臺灣等國內(nèi)二十多個城市和地區(qū),美國、日本、英國等多個國家,采訪了國內(nèi)外五十名重量級專家及嘉賓,呈現(xiàn)當今最新的蘇東坡研究成果,但卻把與蘇東坡文化最割舍不掉的四個紀念地減掉了,一個是東坡長眠地汝州郟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個是東坡豪放詞風典基地密州(山東省諸城市),一個是東坡為官成敗的北宋國都汴梁(河南省開封市),一個是東坡多次游玩寓居的穎昌(河南省許昌市)。
公元1074年10月--1076年10月,蘇軾任密州知州,其間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高峰,留世的詩詞曲賦共計209篇,膾炙人口的密州三曲《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兩首代表作完竟只字未提。密州一地(山東諸城城)是央視制片和專家學者遺忘了還是被有意的減掉了呢?
至于郟城 ,過濾 、剪輯的這么干凈,我們只能是佩服了只有央視才能做到……。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2
蘇軾作為詩、文、書、畫無所不能而又異常聰明敏銳的文藝全才,是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文人們最親切喜愛的對象。其實,蘇的文藝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遜色一籌。畫的真跡不可復見,就其他說,則字不如詩文,詩文不如詞,詞的數(shù)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國文藝史上卻有巨大影響,是美學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認為,他的典型意義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發(fā)展到一個新的質(zhì)變點。
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yōu)而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無論是他的上皇帝書、熙寧變法的溫和保守立場,以及其他許多言行,都充分表現(xiàn)出這一點。這上與杜、白、韓,下與后代無數(shù)士大夫知識分子,均無不同,甚至有時還帶著似乎難以想象的正統(tǒng)迂腐氣(例如責備李白參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蘇東坡留給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這后一面才是蘇之所以為蘇的關(guān)鍵所在。蘇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它不是對政治殺戮的恐懼哀傷,也不是“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阮籍),“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陶潛)那種具體的政治哀傷(盡管蘇也有這種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這當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層了。前者(對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對社會的退避)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飯,仍有苦惱,也仍然逃不出社會。這便成了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如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之類的對人生的自我意識只是少年時代的喟嘆,雖說感傷,并不覺重壓;那么,這里的情況就剛好相反,盡管沒多談,卻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然而就在強顏歡笑中,不更透出那無可如何,黃昏日暮的沉重傷感么?這種整個人生空漠之感,這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盡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覺,卻是蘇軾最早在文藝領(lǐng)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來的。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3
宋人筆記中傳說,蘇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詞后,“掛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な匦炀嗦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石林避暑錄話》),正睡大覺哩,根本沒去“江海寄余生”。本來,又何必那樣呢?因為根本逃不掉這個人世大羅網(wǎng)。也許,只有在佛學禪宗中,勉強尋得一些安慰和解脫吧。正是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脫而未能,欲排遣反戲謔,使蘇軾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里沒有屈原、阮籍的憂憤,沒有李白、杜甫的豪誠,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當然更不像韓愈那樣盛氣凌人不可一世。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zhì)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tài)度,反對矯揉造作和裝飾雕琢,并把這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無怪乎在古今詩人中,就只有陶潛最合蘇軾的標準了。只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淵明,才是蘇軾所愿頂禮膜拜的對象。終唐之世,陶詩并不顯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視。直到蘇軾這里,才被抬高到獨一無二的地步。并從此之后,地位便鞏固下來了。蘇軾發(fā)現(xiàn)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諦,藝術(shù)的極峰。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著。
蘇軾有一篇散文《方山子傳》,其中說:
方山子……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shù)霉伲箯氖掠谄溟g,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這也許就是蘇軾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標本吧??傊灰毁F,不合流俗,在當時“太平盛世”,蘇軾卻憧憬這種任俠居山,棄冠服仕進的“異人”,不也如同他的詩詞一樣,表達著一種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么?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傳達的就是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盡管蘇軾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時時現(xiàn)出一付隨遇而安的“樂觀”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鬢微霜,又何妨”;但與陶淵明、白居易等人畢竟不同,其中總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無怪乎具有同樣敏銳眼光的朱熹最不滿意蘇軾了,他寧肯贊揚王安石,也決不喜歡蘇東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們都感受到蘇軾這一套對當時社會秩序具有潛在的破壞性。蘇東坡生得太早,他沒法做封建社會的否定者,但他的這種美學理想和審美趣味,卻對從元畫、元曲到明中葉以來的浪漫主義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驅(qū)作用。直到《紅樓夢》中的“悲涼之霧,遍布華林”,更是這一因素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成果。蘇軾在后期封建美學上的深遠的典型意義,其實就在這里。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4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里面說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5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后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quán)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繼續(xù)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guǎnlǐ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p>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乜茨切┤盒〖词鼓鼙W约阂皇罉s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quán)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zhuǎn)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quán)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6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詞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W罱以谡b讀他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他是無數(shù)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傳。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讓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確實,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爭相傳誦。他因文章而惹禍,他的政敵因他的文字對他羨慕妒忌恨,制之于死地。他不僅在文章詩詞上,還在書法與繪畫上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在各個領(lǐng)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個人,弘一法師李叔同可與之相比。
蘇不僅富于感性,而且非常理性。他既熱愛自然,縱情山水,又談佛論道。他的足跡遍及天涯海角,總少不了一些奇特朋友相隨,談經(jīng)論佛,他對人生有深刻的認識。讀他的《赤壁賦》,在數(shù)百字的短文中,你能體會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他的后半生在流放中度過,在一個地方?jīng)]有呆到三年,離京都越來越遠,遠到海外蠻地?!翱嚯y讓人成長”,殘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文豪,他是一位樂天派,他把對生活與人生的感悟付諸于詩文。文字成就了他的偉大。
他為人所愛的不僅是才華,豪爽、正直,這些品質(zhì)更為人所喜,但是作為政治家,這些品質(zhì)注定他會失敗的。他不喜官場,也不為官場所容。無論是他的政敵王安石等當權(quán),還是他的“同黨”執(zhí)政,他的正直的言論讓人不安,最終他只能遠離政治的中心。
可是他又非常熱愛他的人民,只要有機會執(zhí)政一方,他就把當?shù)刂卫淼木袟l,比如治理黃河,建設西湖,林語堂說他是火命,在他的執(zhí)政生涯中總與水對抗。在杭州他為后人留下了西湖美景,他是一位離不開大自然的詩人。既陶醉在自然的懷抱中,又與老百姓生活在一起,這樣的長官人們能不被喜愛?
月夜當空,他最喜的是與人夜游,沒有文友相伴就與百姓縱談。在蠻地與百姓聊天,沒有文化沒關(guān)系,他說,談鬼故事也行啊。于此,我讀到一種深深的孤獨。
他是一位樂天派,在海南蠻荒之地,他忍受著熱帶的高溫,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也沒有征服這位老人,他永無止境地探究著生命的樂趣,他親自釀酒,還學瑜伽煉仙丹,他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他的朋友圈遍及各個層次?;噬匣屎髮λ鹁从屑?,老百姓也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官,當他入獄時,當他流放時,萬人空巷相送;當他到達某地時總有許多人在岸邊相迎。怪不得人們總是樂于談論他的故事,他就生活在人民中間,在位時他時時為百姓著想,即使下野也想辦法影響當政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7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閑情逸致;“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里,帶著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閱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于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xiàn)出一定的天賦,后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后,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余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對象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xiāng)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游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鞓罚o朋友寫信說:“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jīng)樂天知命?!彼l(fā)現(xiàn)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边€寫信給兒子說,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里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于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贊那里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yǎng)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jīng)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于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鑒,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淀。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蘇東坡觀后心得精選篇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水調(diào)歌頭》我們耳熟能詳,它的作者是蘇東坡。而這本書寫的正是他,林語堂搜集了大量的資料,讀過他所有的著作才來寫這本書。林語堂也非常喜歡蘇東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這本書時,以為這本書寫的是蘇東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沒想到竟然寫了蘇東坡的一生。。我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有些枯燥,爸爸卻說“開始時可能是有點枯燥,但讀著讀著就不會這樣了,這才是正真的文學!”或許文學就是這樣吧!蘇東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貶,顛沛流離,讀到第四卷,第24章蘇東坡二度迫害時,我心里怒火中燒,真想穿越時空為蘇東坡辯解。
有一回,我數(shù)學考試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給媽媽爸爸看卷子該怎么辦啊!,我就傷心起來,不知不覺的就哭了起來,同學們都紛紛來安慰我,說“沒關(guān)系的,下次你考好一點,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現(xiàn)在想想實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再努力一點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蘇東坡一樣要樂觀面對。
我一直想不通林語堂為什么要寫《蘇東坡傳》、《孔子的幽默》等寫中國古代名人的書,爸爸又告訴我“那時候林語堂在美國,他要在美國中國歷史文化,所以才寫的!”原來是這樣啊!我想林語堂肯定是個十分熱愛文學、有熱愛祖國的偉大人物。
這本書讓我徹底了解了蘇東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為人要善良、樂觀、寬容、還要關(guān)心他人。我現(xiàn)在甚至覺得蘇東坡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