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讀書心得
白說讀書心得
從白說這本書的序章可以看出這本書是白巖松在做了央視第一位新聞評論員之后結合自身感悟而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人生道理的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白說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白說讀書心得篇1
我原以為白巖松是政府身上的“牛虻”,總是盯著政府的黑暗面和不作為,是監(jiān)督抨擊政府的老憤青。正因為此,我對他曾經出過的書沒有太大的期望,怕是針對熱點新聞事件評論以迎合觀眾的情感,卻沒有理智的思考,不容我汲取營養(yǎng)。然而,讀罷這本演講集,我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四十而不惑的他,散發(fā)著成熟和魅力,令我敬仰。當我欽佩他的思想和情懷的時候,我更應該多一點追尋,他是如何成長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他的每一篇演講稿,正如他對新聞從業(yè)者的要求“講故事說道理”“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公信力”,避免了他批評的主持人大賽中“流暢的廢話”的誤區(qū),他用自己的實際作為踐行著柏拉圖的名言: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他深知:公眾總是喜歡用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理性的知識,因而每一次的演講,他都根據(jù)受眾的不同職業(yè)和地域,講與內容相關的故事和細節(jié),讓人在細節(jié)中、在故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他的想法。他是如何做到故事信手拈來的呢?我追尋他的腳步,發(fā)現(xiàn)了三個路徑:
一是,用心去發(fā)現(xiàn)故事。以前特別佩服一個姑娘,總是能記得大學教授的某一句話,并適時的引用,而我總是忽略了。白巖松就是一個有心的人,時刻留意著身邊的事兒,時刻用心記錄著小故事。比如,他尤記得媽媽在他返京的前一晚對他講述的爸爸天津就醫(yī)的故事;他鼓勵敬一丹寫下她奶奶的故事;他編造馮驥才家被盜的故事,他總是用心記錄著小故事,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回憶講述,這就是厚積薄發(fā)的成果。我希望自己,從這本書開始,意識到教育的感化在于小故事大道理,而不是照本宣科講些流暢的廢話。當然,這一點我也在慢慢成長,故事不在遠方,就在身邊。學生喜歡聽關于教師的故事,所以教師要成長為一個有故事可講的人。
二是,閱讀中積累故事。白巖松說自己在海拉爾的時候,還不及書桌高就拿著媽媽的閱讀證在市區(qū)兩個圖書館穿梭,深深的感觸于他的閱讀啟蒙竟如此早。更讓我感觸的是,在本書的細節(jié)處,我發(fā)現(xiàn)他總是在旅途中插空閱讀書籍。于是,我深切的感觸: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yōu)秀,而是優(yōu)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這也讓我想到微信朋友圈一個幸福的媽媽,她工作家庭閱讀都兼顧的很好,在旅途中、在睡前總是不忘閱讀充實自己的靈魂,他們都為我點亮了閱讀的明燈。關于閱讀,白巖松說他人生的四個十年讀書的四個境界:第一個十年,閱讀打開一個遠方的世界,帶著他走出自己狹窄的空間;第二個十年,閱讀與他的情緒產生共鳴,陪伴著他走過青春的歲月,看似無用實則有用;第三個十年,閱讀曾國藩等引導他面對內心、人性和社會,學會為人處世;第四個十年,閱讀《道德經》提供智慧、撫慰和解決之道,接受平淡平和。他最后說: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好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閱讀的滋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是歲月慢慢積淀,是由內而發(fā)的魅力和氣質。從閱讀中,白巖松積累著故事:在講述成功與失敗的時候,眾多的歷史人物出來佐證失敗是另一種新的開始;在論述觀點時,眾多作家的名言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而又有說服力,這都是閱讀的滋養(yǎng)。
三是,閱人中聽故事。白巖松曾經策劃過一檔節(jié)目,采訪十一位空前絕后的老學者,如啟功先生、季羨林、胡繩、湯一介等。我想他有此想法,于公于私都是對我們和他本人有益的。他在與這些智者的交流中,領悟著為人為事的道理,成為熔鑄在自己人生血液中的營養(yǎng)。他也作為央視的核心新聞人物,見過大世面見過大人物,總是用心記錄著名人的談論和故事,比如倫敦奧運會英國一個發(fā)言人的講話、比如某次采訪人物的發(fā)言,具體到細節(jié)和文字。正如,俞敏洪在大學的演講說一個人要成長,得益于閱讀、交流和行走。白巖松的智慧,在于行走的路上,遇到了有智慧有想法的重要人物,在與各種人打交道和訪談的過程中,他在積累著小故事,體味著人生的大道理。
白巖松解讀《道德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最優(yōu)秀的人,知道一個大道理之后,二話不說就去執(zhí)行。而下等人則是一笑置之,不予理會。我想,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以閱讀中的體會和感觸為向導,不斷調整并付諸行動。
白說讀書心得篇2
今天抽空讀了下前些日子買的老白的白說這本書,書的開頭就談了我這幾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人活著的意義究竟在哪里?書上說大多身處中年危機的中年男子會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我今年才26就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這說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機么。。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有時也會問導師,導師說談論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哲學研究的方向早已遠離本體論(就是不在討論世界的本源,人生的意義其實就與世界的本源有關系),我們應該關注更具體的問題。對于導師這個回答我是不滿意的,但是導師粗暴的回絕我問題的態(tài)度令我也沒有進行再次深問。
我很喜歡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頭的故事,人的意義就好比上帝懲罰西西弗里斯推石頭一樣,欲望就是石頭,滿足了一個欲望就會產生下一個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斷的把石頭推向山頂然后石頭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復,想想人生何嘗不是。
史鐵生說人生本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沒有意義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們自己要賦予人生一個意義,這個意義就是自己給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個目標,然后全力以赴完成這個目標,重要的不是達成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過程,過程就是意義,如果達成了這個目標就設下下一個目標,直至生命結束。雖然這短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剝開一些言詞的包裝,其實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樣,所謂的目標與欲望也相差無幾。
叔本華說人的一生是悲劇的,雖然人生是有喜悅的,但是總體來說悲劇的時間會長于喜悅的時間,而且喜悅總是短暫的,悲傷卻是很長久的。
加繆說人的一生是虛無的,人類對于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來說就是毫無意義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種比較新穎的論述,人活著為什么一定要有意義,無意義的活著也挺好的,我覺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寫到這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從小就放羊,問他為什么放羊,他說我爹跟我說放羊可以買更多的羊,賣了羊可以娶媳婦再生娃,生娃再放羊。當我們聽到這個故事,大多數(shù)和我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覺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悲劇的,是毫無情趣的,是不快樂不幸福的,但是放養(yǎng)娃的內心我們是真的能體會到嗎?我想不盡然,因為仔細想想我們和放羊娃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從小就被爹媽教育要好好讀書考大學,讀完大學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婦,娶完媳婦生個娃,然后再讀書,工作,媳婦,生娃。我覺得其實與放羊娃沒什么區(qū)別,一樣的可悲。
關于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里,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最后我的體悟是當你被“人活著的意義究竟在哪里”這個問題困擾時,原因僅僅只是你意識到人生需要一個意義,而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卻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沒有意義,你的困擾肯本就不會存在。畢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場虛無。
白說讀書心得篇3
簡介:《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松繼《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言語中的心靈之路。通過近年來于各個場合與公眾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態(tài)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時間跨度長達十五年,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等多個領 域,溫暖發(fā)聲,理性執(zhí)言。
從白說這本書的序章可以看出這本書是白巖松在做了央視第一位新聞評論員之后結合自身感悟而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人生道理的書。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白說兩個字讓我感到很迷茫,這到底是寫的什么,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這本書就是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現(xiàn)給我們許多“大道理”。
全書分為五個章節(jié):歲月,價值,溝通,態(tài)度,時代。每一章節(jié)都會引入一句名言,作者會對著這句名言開始展開自己對于這句分析與理解,進而引向更高的層面,深至內心,廣至社會。作者為了讓讀者更容易懂得他的思想,加入了許多有意思的話,我在讀的時候總感覺這本書不像是熒幕上那個擁有一張標準國字臉,滿臉嚴肅的白巖松寫出的,更像一位年輕人用輕松的口吻對你訴說著一些道理。
道理就是為成功而出現(xiàn), 成功并不容易,雞湯遍地的年代,你喝的再多也許你還是個傻逼,白巖松的這本書并沒有高歌眾人所傳唱的大道理,反而反對一些話如;堅持就是勝利,并且充分論證自己所說的正確性。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系。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
白說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1.《白說》讀書心得
2.白巖松白說讀后感
3.白說讀書筆記范文
4.讀《白說》有感
5.白說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