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最新范文
我們應該去弘揚傳統文化,讓世界更多的人去接觸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讓中國的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垂不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一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讓中華文化永葆生機與活力,綻放出“盎然春意”,是當代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使命責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護文化的源流根基。與文相會,與史為友。唐詩宋詞的不同風韻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文房四寶的雅致意趣蘊含著文人匠心??梢哉f,文化是與過去的“對話框”,既刻錄著歷史,也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币挥鹬p無以飛,一足之力無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歷史文化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妥帖地“收藏”好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護好。保護在心更在行,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讓保護傳統文化成為自身的生命自覺,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讓延展文化根系脈絡的土壤更加堅實,讓文所留史,永綻光芒。
文以“接力”,傳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寶庫,滋養(yǎng)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也是民族自信與自豪感的源流。頑強拼搏、奮發(fā)圖強的足音接續(xù)著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團結精神的構成部分,一脈相承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煙遠去,精神永存。中華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華兒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向世界展現了泱泱大國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國精神”,英雄故事不絕于耳,民族風采舉世矚目。我們的民族文化“可敬、可親、可學、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學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傳承好,借文化之力鑄精神之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文以“聚能”,發(fā)揮文化的資源優(yōu)勢。文化的多樣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與能量。文化包括服飾、習俗、飲食等多個方面,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長騎馬射箭,新疆人擅長載歌載舞,福建人擅長飲茶之道,不同節(jié)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紀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區(qū)鮮明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對于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當前,文化旅游業(yè)已然成為社會經濟活力的重要風向標。將文化資源與當地旅游業(yè)深度融合,能夠充分拓展旅游發(fā)展空間,讓文化成為拉動地區(qū)發(fā)展的強動能,迸發(fā)出更大的輻射能量,發(fā)展更多“小木耳”“小黃花”等特色產業(yè),成為挑起“金扁擔”、滿載“幸福糧”的重要力量。同時,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是文化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發(fā)展之能。
文以“載道”,豐富文化的實踐形式。實踐形式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打造的是文化的亮麗“名片”。無論是展現中國美食文化的李子柒,還是《經典詠流傳》里的歌詠詩篇,亦或是以唱演秀來弘揚傳統文化的《國風美少年》,活潑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實踐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視覺與聽覺的聲色交織,讓傳統文化更“火”的同時,也讓其更“活”。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意蘊深遠,要以兼收并蓄的豐富實踐形式,把中國故事講得生動、說得細致,“老生常談”而新意常在,聲動華夏、道傳四海,老樹抽新枝,枝上結新花,讓中國的文化之“道”與時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門”,走得更遠。
在新的奮斗征程上,我們當繼續(xù)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發(fā)揚好中華傳統文化,致力于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讓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動四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聚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穩(wěn)固根基,保護傳統文化,營造濃厚氛圍,推動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文化是歷史的索引,要保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也是人類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文明,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結晶,是老祖宗留給后輩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優(yōu)秀文化可以催人奮進,亦可以發(fā)人深省,我們可以順著文化這條索引找尋心靈慰藉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要在學習中堅持辯證的觀點,既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又要對傳統文化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出新,不斷探索新時期下文化發(fā)展的思路與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牽引,要把穩(wěn)中華兒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種內生動力,它對人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詩歌、舞蹈、歌曲等各種形式,陶冶情操、怡情養(yǎng)性、補充能量、凝聚共識,是人類的心靈導師。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牽引。民族文化能釋放出“強磁場”,匯聚成“大能量”,將億萬中華兒女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中華兒女點亮心靈之燈、把穩(wěn)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時代的顯照,要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大放光彩。文化的傳承既要回望過去,也要立足當下,文化創(chuàng)作要緊跟時代節(jié)奏,反映當下的社會生活與人間百態(tài),與時代同頻共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時刻秉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理念,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社會正能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為文藝創(chuàng)作營造寬松的創(chuàng)作氛圍,不斷推動新時代各項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一個擁抱未來的民族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長日久的文化積淀,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國戰(zhàn)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引領中華民族邁向更加輝煌的新征程,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三
中華民族,這一個歷史悠久,有著龐大智慧,傳承淵博文化的精神民族。中國歷史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巨大轉變和變化過程。從古至今,中國文化承載著歷史重任,無論國內外考古專家或精神文化的探究者。毫無疑問的,中國成了世界矚目的研究對象。
傳承經典,是在傳承文化精神。經典文明,經典書籍,精神美德,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深入來看其內有。
所謂經典文明,不僅僅包含行為方面的舉止談吐。亦說從古至今人們維持的狀態(tài)發(fā)展與生活常規(guī)。現在籠統的說法便是言語文明。當然,現代人亦不可缺少這一方面的文明所需,而經典文明中最重要的則是生活常規(guī)。追隨到封建社會,人們不可否認,封建社會中有一個理想繁盛的狀興局面—“貞觀之治”。此時期的人們生活狀態(tài)與常規(guī)與現代無差異,若是以古代劃分,則是中國史上最為鼎盛的統治時期。
那么,為何可擁有如此豐繁的局面呢?李世民的賢仁是其主要原因。他與前人共有的思想則是以民安樂為國家之繁榮根基。他傳承了古賢人的思想使其百姓安居樂業(yè),他采納雅言令民眾避免戰(zhàn)亂之苦。實質上,他以開拓了貞觀之治的重要一步。是啊,試問一位得民心的君主,還何需擔憂不可得天下呢?他廣閱書籍,使他形成一種重要思想。
無時無刻懷揣一本經典書籍,則像是同時與前人交流,隱隱地傳承著中華文化。李世民閱讀書籍雖是句句落實,深鉆其意,但令他最為感觸的則是司馬遷的《史記》。他曾多次以書中所述的故事為例告誡他的子嗣們。與魯迅的同樣思想,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倍?,魯迅這一代文人絕筆承載著賢人的妙點,寫下部部巨著。誰能否認這一經典書籍對偉大的影響起著漠大的重要性呢?傳承經典書籍,則無他論的傳承著精神美德。
無論是人,軍事家,文學家。他們的幼年故事與人們生活形影不離。隨時隨地,人們都能脫口而出一個故事,他們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是在評論精神美德。有意無意地吐露出中華民族由古至今不敗壞的傳統。如今的發(fā)展亦是離不開這種精神。
人們懂得謙卑禮讓,是從一個普通、耳聞能詳的故事受到啟發(fā)的?!翱兹谧尷妗弊兂煽陬^禪,形成一個定向模型謹慎地告誡這一精神要領。
由此可見,經典文明,經典書籍,精神美德是與傳承文化精神密不可分的,是其精要致髓所在。
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傳承在每個時代,影響著每個發(fā)展邏輯,滋潤在每個人的心里。不可辯駁地說,傳承同樣是一種美德。
以古賢人的見解理論來摸索自身缺乏精神;以傳統思維方式淡化錯誤思想;以承載作為雨露滋潤人生。
傳承中華文化,體現在積極于領略前有的精神內存。
傳承中華文化,尋索在古今文籍言論談吐中。
傳承中華文化,扎根在現代文明被滋潤的每個豐富人生。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四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積淀的文明古國。具有曲折而又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由中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創(chuàng)造,內涵豐富,從未喪失過它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傳統文化呢?它是指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文化;但它又與歷史文化有所區(qū)別:它對人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不僅存在于歷史中,還存在于現實中。
傳統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之“根”,不單是因為它對于歷史發(fā)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時也是因為它對于現實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中的傳統思想如“以和為貴”、“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的思想仍沿襲至今,它在潛移默化中對人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至今“平等”、“和諧”仍印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旗袍,更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已將它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從古至今,它代表著中國女性的古典韻味,標志著獨具特色的東方時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義的美,讓世界為之傾倒。
但傳統文化就全部是積極的、先進的嗎?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兩面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局限性,決定了其對當今社會也有消極的影響。好比古代西漢時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過于追求道德修養(yǎng)而忽視自然科學,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道德至高無上的觀念把人的興趣引向了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活動,而不是引向對自然的征服和對物質世界的剖析;這種極端的思想直到現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因此,我們更應辯證地看待傳統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而如今,各種思潮魚龍混雜。如何繼承發(fā)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科學的發(fā)展,信息全球化,外來文化的進入,難免讓國人隨波逐流,忘記了怎么去弘揚和發(fā)展中國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北帧懊褡逦幕蹦恕耙涣鳌钡男拍?,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以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去與外來優(yōu)秀文化借鑒、交流,博采眾長,發(fā)展中華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
用心解讀傳統,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的“兩面性”;在當今社會中抵御外來文化帶來的沖擊的同時,不忘中華文明之“根”,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做新時代的建設者,讓傳統文化一脈相傳,欣欣向榮!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心得體會五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明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保護傳承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能幫助我們追根溯源過去的輝煌歷史,更能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烈的自信心,激發(fā)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從而創(chuàng)造更為輝煌的未來。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載。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用奮斗譜寫出了一曲曲壯麗史詩,每一次進步中都閃耀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從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兩漢時期儒家文化高度發(fā)展,從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時期長安城發(fā)展為世界的文化中心,從兩宋時期文化廣泛傳播到明代的萬國來朝,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發(fā)展,印鑒著中華民族的繁榮進步,給予了華夏兒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見證了華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和生長,散發(fā)著耀眼光芒。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腦海里立馬就涌現出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園等“關鍵詞”,“長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發(fā)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為了城市的一張名片;提起“錦官城”成都,三國文化、茶館文化都會讓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歸屬和認同,一說起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發(fā)自內心地“擺”上“龍門陣”。城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歸根結底還是人類生產生活的載體,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個城市的“靈魂”,見證著人們生存方式的改變,積淀著人們的智慧,寄托著人們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為靚麗的名片。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fā)展的關系,注重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xiāng)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一個城市的魅力能經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強大力量,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扮靚城市的發(fā)展藍圖,浸潤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凝聚高質量發(fā)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個城市一個地區(qū)的生命力,把城市真正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座城市照亮世界、溫暖人心的“長明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一方面是打開世界的“鑰匙”,另一方面也是留住鄉(xiāng)愁的“記憶”。在當今多元文化時代,一座城市能否保持長盛不衰、屹立不倒,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時,必須傳承發(fā)展好自身獨有的歷史文脈,如果都是“千城一面”,就無法激起人民群眾對所生活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要保護好那些承載歷史的老地方、老物件等文化“記憶”,進一步講好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奮斗故事,推動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命光彩。
文化是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只會在傳承中更加燦爛、更加耀眼。要點亮文化這盞“長明燈”,以文化溫暖人心,以文化激勵斗志,以文化凝聚力量,讓奮斗中的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