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觀后感550字
啟功觀后感550字
《啟功》是根據(jù)教育家啟功先生生平改編,由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等聯(lián)合出品,于2015年9月10日上映的傳記題材影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啟功觀后感550字,希望大家喜歡!
啟功觀后感550字篇一
這部在我腦海中盤旋好久的影片即是《啟功》。這確實稱得上一部當下銀幕上少見的為文化大家譜寫心靈史的好影片,入人心、接地氣、有品位、正能量。影片重點刻畫了作為教育家的啟功,而同時兼及他作為藝術(shù)家和學者的大家風范。影片一開始,即是啟功于““””初期在北京師大中文系課堂上,為學生講授唐代詩人王勃《送杜少陵之任蜀州》的鏡頭,他正興味十足地講解詩眼“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并感慨“有知己便不寂寞”時,突然間,高音喇叭傳出了“最高指示”聲響,學生們蜂擁而出,加入到“造反有理”的隊伍中去。無奈的啟功,孤寂地擦干凈黑板上粉筆書寫的古詩……“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影片通過啟功的“為教”,表現(xiàn)啟功的“為學”,更展示出啟功的“為人”。筆者以為,這是全片一以貫之的藝術(shù)追求。
青年的啟功是青年演員劉雨辰扮演的。劉雨辰扮演的啟功青年形象的心靈嬗變和精神升華軌跡,真實反映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和生命力,也有力地襯托出啟功這位文化大家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
影片中,啟功的人格、人性、人情,通過銀幕上含而不露、水到渠成的精彩細節(jié)呈現(xiàn)出來。“三次下跪”的情節(jié),最為精彩。第一次,少年啟功拜畫家賈曦民為師,是尊師,是感恩,是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禮敬;第二次,成年啟功下跪,向恩師陳垣校長祝壽,是感知遇之恩,是對引領(lǐng)自己精神航程和學術(shù)精神的導師的禮敬;第三次,是老年啟功下跪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妻子,表達一生的愧疚和深沉的愛,這是夫妻兩心相同的圣潔高尚的情感。這三跪的細節(jié)演繹得感人至深,令人過目不忘。
啟功大師為人為師為學都是我們的榜樣,讓啟功大師的精神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啟功觀后感550字篇二
本傳記片的主角啟功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他符合丁蔭楠一貫崇尚的“民族優(yōu)秀精英人物”的題材標準。但選擇啟功作為主角,卻并不是一件討巧的事情。究其原因,大致是由于,其一,啟功并不是一個理想的電影主角人選,他為人平和,缺乏激烈鮮明的戲劇性格,其人生歷程也并未充滿曲折波瀾的經(jīng)歷和激烈的戲劇沖突,影片的故事性和傳奇性并不算強;其二,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靜水流深,面對時代洪流變遷,他更多體現(xiàn)出的是內(nèi)在心靈的選擇、判斷和堅守,而在外部動作/沖突上比較弱,其心靈堅守也并不能直接反映在電影的戲劇情節(jié)當中;其三,他在當下的大眾知名度并不是那么高,因此在電影市場受眾上或會受限;這些都決定了《啟功》無法像導演之前拍攝的偉人系列傳記片那般具有為人熟知的故事橋段、承轉(zhuǎn)啟合的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廣泛的受眾基礎(chǔ),但也正因此,更彰顯出該片人文傳記片的氣質(zhì),即意在突出作為傳統(tǒng)文化代表的啟功的文化品格。
其人生歷程:他在幼時跟隨祖父學畫,經(jīng)歷家庭變遷;少年時天賦顯現(xiàn),拜師求學;青年時與人生伴侶章寶琛結(jié)為佳緣,也得到陳垣校長賞識、進入輔仁中學教學,因故被辭退,后再在其幫助下進入輔仁大學教學;再至“”時期,在經(jīng)歷了愛侶和恩師去世的打擊之后,他仍然堅守藝術(shù)。而故事過去與現(xiàn)在并行的兩條線索巧妙地結(jié)合于1976年,即“”結(jié)束,影片接下來的部分順敘了其在新時期重返講堂,教學育人、著書立作、創(chuàng)立勵耘獎學金,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傳遞下去,直至耄耋之年的晚年經(jīng)歷。
片中有兩處互為對照的片段,即在“”前后,啟功在課堂上講解王勃的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而這“知己”兩字,不光為此詩歌題眼,也為全篇情感之題眼。正如啟功所言,所謂知己,即知情、致意、知心;做知己,要做到通情、達意、知心。知己因難得,方為珍貴,能驅(qū)散孤獨,雪中送炭,困惑得解,使人得以“過大關(guān)、自由行”。實際上,與家人的親情,與老師的恩情,都是一種知己之情,正是有了相濡以沫的愛妻,以及幫助與指引的恩師良友們,才鑄就了一代藝術(shù)家啟功。
影片的一大主線是表達伉儷情深的家庭線。啟功與妻子章寶琛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心意相通,情誼厚篤。影片有意選擇幾大鏡頭組合來渲染烘托兩人美好的情感關(guān)系。其一反復(fù)表現(xiàn)的段落是在啟功的治學路上,每遇迷惘或動搖,比如青年啟功被八師祖批評字寫的不好看時,中年啟功在日占時期被學校辭退又賣不出畫時,“”時期因出版不了書稿而憤而燒書時,都有賢妻的鼓勵。雖然兩人之間并無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但這些相互扶持的細節(jié)的積累,也讓感情足以深厚。其二是影片幾次表現(xiàn)兩人對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日后是否再娶的“賭約”,反映出在動蕩年代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卻無法把握命運變遷的悲劇性情感,令人動容。
同時,正如啟功對比自己大兩歲的寶琛以“姐姐”相稱的稱謂一般,作為賢妻良母的寶琛,就像謝晉電影中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女性形象如馮晴嵐,以相伴的、理解的、犧牲的母性形象出現(xiàn)。全篇也采取了家庭倫理情節(jié)劇的情感表達,頌揚了含蓄內(nèi)斂的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
影片的另一條情感主線,即師生相傳線。師恩,也成為影片主要的表現(xiàn)對象之一,這在當下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影中,難能可貴。影片的幾次閃回片段,展現(xiàn)啟功求學問教的一生,一是他少時拜賈羲民學畫畫,二是他青年時受溥心畬指點悟詩畫空靈意境,三是他中青年時拜見輔仁大學校長陳垣,走上從教之路。
啟功觀后感550字篇三
今天用了一個半小時看了電影《啟功》。雖然這部電影,感覺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拍的沒有多少技巧,作為電影難成經(jīng)典,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普普通通之間才能看出真情實感。
首先影片第一個讓我覺得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年啟功對于中華傳統(tǒng)字畫,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那份熱愛與癡情。也驚訝于,感動于啟功母親的那份理解與寬容,以及她那有別于當今社會的教育方法。
很多人都驚訝于為什么民國出了那么多大師,我覺得不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而是那個社會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前有胡適老先生破格錄取數(shù)學零分的羅家倫,后有聞一多憑三句詩錄取臧克家的美談。一個兵荒馬亂的社會,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卻有著對教育最高的尊重以及深刻的理解,不禁讓我這個現(xiàn)代人自慚形愧。
影片第二個讓我感慨萬千地方的便是啟功先生與他的妻子的那份溫潤如玉,但卻情深似海的感情。她在他失意受挫時鼓勵他,“你的字比上個月有進步”“你寫的每副字我都收著”。而他兩次出門找她,那份焦急,那份找到愛人時的五味雜陳,讓我感動不已。那份動蕩年代的互相攙扶與牽絆,才是現(xiàn)代的我們應(yīng)該做到的真正的感情。
可以說,這部影片拍的比較大膽的,因為它還原了在今天依然被視為禁忌的“”的部分。對于啟老師在內(nèi)的知識分子來說那是一場悲劇,更是災(zāi)難。因為滿人的身份,他被紅衛(wèi)兵查了一遍又一遍。他被迫燒了珍愛的文物時無奈;他為明哲保身寫違心話時的無奈;他為了保護被查封了的文獻不被老鼠啃壞而用珍貴的糧食喂老鼠時可愛。無不表達出他對于文化的熱愛,對于不幸的無力抗爭。
我相信,電影并未真正觸及“”的黑暗一面,那真正的黑暗,可能真的是及其的殘忍與令人發(fā)指。那是個時代的悲劇,是一代人心中的難以撫平的痛。一個連文化人都要迫害的社會我們還能說有什么未來,好在,我們知錯就改了。我希望悲劇永遠不要重演,我們社會會是一個真正尊重文化的社會。好在啟先生是幸運的,他挺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影片上映的時候恰逢教師節(jié),可謂意義非凡。啟功與陳恒情同父子的師生情如幻,似囈語。陳老的深深教誨讓啟功收益匪淺,讓文化界又多了一位好老師,一位愛護學生,平易近人的教師。影片最動人的部分是啟功向陳老祝壽。
陳老沒想到,還有人記得他的生日。
啟功從自己的包里取出自己做的祝壽圖畫獻與陳老,又取出兩個妻子做的壽桃。之后,已是老年的的啟功向陳老磕頭行李。學生向老師祝壽本是一件尋常事,可是在打倒一切秩序的“”風暴中,這個儀式是那么莊重而又沉重。
當一切風暴過去之后,當教師終于不用擔驚受怕,當老師這個職業(yè)終于得到人們尊重與認可時,我相信陳老先生的在天之靈定是得到了安慰。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啟功先生的一身追求,他做到了,站在講臺上的他是那么的開心,那么的純粹,那么的簡單。那一刻,我相信,沒有人當他是為大師,而是一位普普通通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書匠。我很羨慕北師的學生,能有這么一位儒風習習的講師。
如今斯人已去十載,我們能做的就是緬懷這么遠去的大師,愿他的精神永存。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啟功觀后感550字相關(guān)文章:
1.活著電影觀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