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作文 我們一起走過心得體會范文
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fā)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下關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心得體會
2018年12月,設計研究總院第一黨支部特掘黨小組組織了《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一系列集體觀影活動?!段覀円黄鹱哌^》這部記錄片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為主題,從人民生活方式、對外開放、經濟制度改革、國企改制等各個方面,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新中國發(fā)生的變化。有一些就是伴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再回首感慨萬千;有一些是自己未曾了解的變革故事,實在大開眼界;有一些是國家各領域的滄桑巨變與沉浮,激動萬分。
作為一名90后,我親身體會到了近三十年來國家發(fā)生的變化,足以稱得上是翻天覆地。還記得,在我的童年時期,最好的娛樂方式就是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踢毽子、丟沙包、玩玻璃球等,很少有現如今各式各樣的玩具。
最喜歡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就代表著有新衣服穿、有餃子吃,有壓歲錢收;家里看的是黑白電視,而且大部分臺還都是“雪花”,那時春晚幾乎承包了我們全年的娛樂笑點。
用兒時的記憶,喚起藏在心底的過年氛圍!
到了少年時期,各種飲料、肯德基等一些新鮮事物逐漸出現于我們的視野,五分錢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取代的是各種味道的雪糕,黑白電視換成了大尺寸的彩電,家里也增添了洗衣機、電冰箱等一些家用電器;
而現在,汽車、高鐵、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電腦、手機悄然地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QQ、微信、支付寶等串聯著人民的生活并改變著生活方式,世界也變的越來越小。改革開放40年,人民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40年的發(fā)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經濟實現了持續(xù)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更加幸福、也更加自信。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已經逐步成長為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帶來的雨露,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牢記使命,看清祖國發(fā)展的現狀和肩負的責任,努力奮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車輪滾滾40年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土地貧瘠。小時候,每當坐在老爸的自行車后座上,他總會不由自主地哼起流傳在鄉(xiāng)鄰間的一首順口溜:山高坡又陡,遍地大石頭,伐薪燒炭換油鹽,養(yǎng)雞養(yǎng)鴨換零錢……自嘲式的順口溜毫不夸張地形容出了鄉(xiāng)親們的苦日子。曾幾何時,年邁的父親早已騎不動那輛搭載我走遍鄉(xiāng)間小路的老鳳凰牌自行車,而是換成他坐在了我駕駛的寬敞小轎車里;他也早已不再哼起當年那首自嘲的順口溜,而總是深有感觸地說:是改革開放改出了我們的好日子。
1988年——“鳳凰牌”自行車,留下了一代人的記憶
1988年底,結婚十年的父親,終于擁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那就是托熟人買回的那輛二手自行車。那時我即將兩歲,父親說,只要家里人不注意,我就會蹣跚地走到那輛“龐然大物”前,用手掰著“腳蹬”賣力地搖,那時他真怕車子倒下來砸著我……此后的十年間,我的記憶幾乎都和那輛“二八杠”自行車有關,父親走哪里幾乎都是車不離身,送母親去趕集騎著它,送我去上學騎著它,去工地上工也是把斧頭綁在后架上騎著它。車不離身讓父親練出了一手騎車絕技,他可以同時載著我和哥哥手卻不把“車龍頭”,一路上灑下父親、哥哥和我肆無忌憚的笑聲,留下母親在車后嗔怪的吆喝聲……
1998年——“綿陽造”拖拉機,帶富了我的父母親
1998年,精明的父親看到了國家“西部大開發(fā)”的機遇,東拼西湊買回了一輛柴油拖拉機,是四川綿陽生產的,俗稱“綿柴”。他買回拖拉機的那天,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鄉(xiāng)親跑到我家里來圍觀那輛“咚咚響、冒黑煙”的“大鐵牛”,年少的我只覺得異常驕傲、自豪。從此,見父親的時間少了,他總是開著那輛“大鐵牛”在外面跑運輸,偶爾見他時,要么是貨主需要“求他”拉貨時,提著兩瓶酒來找他,亦或就是車子壞掉,他敷著滿臉“黑機油”蹲在那里搞維修。當然,隨著他的忙碌,我家的日子似乎好過了起來,家里不斷添置了彩色電視機、洗衣機、電話等,父親還自己出資修好了村里至我們家門前的2公里公路,母親給我們的零用錢也從以前的幾毛增加到了三元、五元,那時我唯一的理想是:長大我也要開車……
2008年——“川路牌”貨運車,燃起了全村人的希望
2008年,我的家鄉(xiāng)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縣里要將幾條穿境而過的公路全部攤鋪成瀝青柏油路。那時,信息已經不再閉塞,村里人通過這二十年的摸爬滾打,人人幾乎都有了經商、創(chuàng)業(yè)的頭腦。他們看到了修路帶來的大好商機,大多年輕人都從事了運輸行業(yè),當然已不再是“冒黑煙的大鐵牛”時代了,取而代之的是燃燒汽油的“川路牌”汽車,載重可以達到8噸。仿佛一夜之間,村里的車子達到了幾十輛之多,村里天天車影穿梭、“滴聲四起”。此時,我的哥哥已經成年結婚,由他代替了老爸從事運輸事業(yè),天天和一幫“車哥們兒”忙碌地穿梭在工地、河灘,拉沙運石頭,笑聲朗朗,我們村在不自覺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運輸村”。不久后,村里煙熏火燎的土墻房幾乎都變成了“小青瓦、紅火磚、鋼筋窗”的川北磚瓦房,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在村里見過用“辣椒醬”當菜下米飯吃的鄉(xiāng)親……
2018年——“小康牌”小轎車,點亮了全民族的夢想
2018年端午節(jié),離家工作的我又一次回到了那個久違的小村莊,這次村里又變了新模樣:小洋樓錯落有致、水泥路通道家家戶戶、年輕女人們忙著采摘茶尖嫩葉,男人們忙著鉆研制茶技術,傍晚時分,老人們悠閑的在茶文化廣場跳起了廣場舞。村支書告訴我:在全國扶貧攻堅奔小康的大政策下,縣鄉(xiāng)村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轉變發(fā)展思路,經過規(guī)劃,把村里的田地以“退耕還茶”的形式全部種上了茶葉,農民不僅每年有退耕還林補助拿,而且還成立了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統(tǒng)一種植營銷,三年前就已經開始投產。今年,最好的茶葉品種“龍井43號”,已經賣到了近2000元一斤,我們村已經從當初的“運輸村”變成了現在的“無糧村”,雖然鄉(xiāng)親們不種糧了,但再也不缺糧吃了,而且腰包還鼓了。如今,鄉(xiāng)親們早已不開“川路牌”,百分之三十的家庭有了小轎車,談生意、走親戚,一轱轆兒就到了……
如今,父親不再蹬“二八杠”、哥哥不再開“川路牌”,家里已是一人一輛小轎車。不久前,哥哥和我商量準備再買輛車,他說,現在各種轎車品牌都好,不知道買啥牌兒?我告訴他:啥牌都一樣,都是“小康牌”!家里響起一陣爽朗的笑聲!
祖孫三輩的“四首歌”
“我們的心兒飛向遠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70年代,奶奶生活在魯西南一個偏遠山村,村民世世代代讀不起書,過著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清貧農耕生活。那個年代,還是定量配額的年代,內陸偏遠鄉(xiāng)村,缺水少電,村民食不果腹,生活非常不方便。那個年代,人們在“生產隊”勞動,靠著“工分”計酬,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那個年代,還是沒有手機、電視的年代,一首歌通過口口相傳,唱遍了大江南北,后來她才知道,那首歌名叫《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80年代,是一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年代,人們的思想得到初步的解放。那個年代,能讀書是每個孩子的夢想,他們喜歡讀書,這也是能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的途徑。那個年代,是“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年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效果初顯,社會逐漸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氛圍。那個年代,爸爸做夢都想走出去看一看,看看家鄉(xiāng)外的山山水水,村里“大喇叭”放的這首歌,名叫《外面的世界》。
“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90年代,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上學不再是一種奢侈的夢想。那個年代,BP機就是很珍貴的通信機器,更不要提一萬多塊的“大哥大”。那個年代,市場經濟極大了繁榮了物質生活,人們甩脫了必需品,享受著消費品。那個年代,“萬元不算富,十萬剛起步,百萬才是真正富”的流行語成為中國人擁有財富的真正寫照。在哥哥記憶中,電視播放的這首歌名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時間快進到21世紀,世界給了中國一個機會,一個讓經濟發(fā)展躍上新高度的機會。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7年,中國有了第一輛開向未來的“和諧號”,2008年,奧運會首次在北京舉行……無數個“第一”敲開中國在歷史長河中緊閉的“大門”,偉大的祖國沐浴著改革春風,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機遇。我傾聽著智能手機緩緩流出的音樂,這首伴隨著祖國前進步伐的歌名叫《我和你》。
如今,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祖孫三輩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一首首歌勾起老人們對往事的回憶,一個個笑容見證著改革開放的非凡成就,我不禁暢想另一個40年,不知又是怎樣一副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文章:
2.2018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觀后感
3.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