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nóng)民起義,發(fā)展和失敗的全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1
宋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帶領著一群兄弟從無到有創(chuàng)建了一個可以與朝廷對抗的勢力,但是卻在他的私心下向朝廷詔安把那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推向了死亡。
號稱“及時雨”的宋江有一個令我敬佩的優(yōu)點:重情重義!他總是在別人有難的時候及時給他人排憂解難,而不是落井下石。而且他的性格又總是讓人難以捉摸得透:說他真心待人,他又時時顯示虛偽做假;說他義薄云天,他又心機重重;說他處心積慮謀反,他又對朝廷忠心無比,不然又怎會有后來的招安呢?;說他為人寬厚,他又時時做下兇殘之事。雖然他的性格變化多端,但是他還是他,不管怎樣說,他對真心對他好的人也給予真心對待,這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需學習領悟的。
最初看到宋江時,我覺得他除了仗義疏財,略有武藝,就也沒什么優(yōu)點能令人滿意了。但是到了他成為梁山首領,并且能使大部分人忠心臣服于他,并且為他賣命,就真是讓我大吃一驚!試想一想,除開一些幕僚、軍師、術人以外,其他的'都是些孔武有力的猛將了,以那些英雄們心中的標準來說,如果不是能打贏他是不可能被別人駕馭的。然而宋江卻可以,這說明了宋江馭人之術非常的高明,簡單地說宋江是一個心機重重城府極深的人,能夠一直在一百多個強人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他們的領袖,并且游刃有余,真是不可小瞧。
最后,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起義走向了輝煌與鼎盛的時候,他卻義無反顧的招安了。這讓人不知道說他是忠心耿耿好,還是說他愚不可及好。這種愚忠的思想使得他們一眾走向毀滅,真是令人扼腕。最終宋江也不得善終,若是他能聽從那些不從招安的人的主意,那么或許能創(chuàng)立出一個新的王朝!
看完整本書,無論對宋江的評論好也罷、壞也罷,我只能深深嘆息一番。我們只能朝前看,那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要一直前進,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新的未來。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2
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其乃宋江也。
宋江是梁山起義軍領袖,穩(wěn)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有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是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為人仗義,經(jīng)常救濟沒錢沒糧的人,又孝順父親,愛護幼弟,在鄰里之間搏了個好名聲。
宋江能坐上第一把交椅,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他名聲在外,自然有諸多英雄好漢前來結交,就連幾次死里逃生,就是有人聽說他是宋江前去搭救的。而他自幼便與梁山第二任寨主晁蓋相識。在“生辰綱”事發(fā)后,本應前去抓捕晁蓋的他卻偷偷放出消息使晁蓋等人脫險,自己反而被閻婆惜發(fā)現(xiàn),以此相要挾。無奈之下宋江怒殺閻婆惜,落得個四處逃亡的處境。
面對國家,宋江也確實忠心。在發(fā)配江州的途中,梁山眾人讓宋江落草,宋江不愿并以死明志。但他也不是沒有反心,潯陽樓上題的詩中有一句“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足以看出他對官府的不滿。不然他后來也不會坐上梁山的交椅。
但是對于傳奇人物的評價總是褒貶不一的,宋江也不例外。梁山事業(yè)發(fā)展到鼎盛時期,他們甚至活捉了奸臣高俅。這時候朝廷終于意識到梁山好漢的勢不可擋了,派人安撫。按理說此時朝廷已然腐敗不堪,官官相護的現(xiàn)象處處可見,取而代之才是最好的選擇,但在宋江等人的妥協(xié)下,梁山全體接受了招安。接受招安后,統(tǒng)治者派他們南征北戰(zhàn),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傷亡慘重,不復當年108條梁山好漢的盛景。
最令人氣憤的是,高俅等人給宋江的酒下了毒,而宋江為了不讓李逵造反,以此來保全自己的忠義之名,騙了李逵也喝下毒酒。這還是那個孝義黑三郎嗎?自此,梁山好漢落得個慘烈結局。
宋江,孝順是他,仗義是他,忠心是他,然,虛偽也是他。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3
小人乃山東鄆城縣宋江,這是宋江逢人必說的一句話。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宋江想廣泛結交朋友。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我真的很佩服施耐庵的寫作技術,看完這一段,宋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眼前了。
就是這樣一個人,征服了107位錚錚鐵漢,并引導他們走向強盛,或許他就是以這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來獲得他們的信任。但從好漢們?yōu)樗錾胨揽梢钥闯?,他是用更深層次的東西來使他們信服。
義107個好漢,無一不是因為宋江的仗義疏財才跟隨他,對付比如李逵一樣的江湖好漢,基本上早已聽聞宋江的名號,死心塌地跟隨宋江,而武功高強的官人,宋江就采用抓來就放方案,而且是親自松綁,這些官人也很吃這套,哪有當年孟獲那樣,抓了七次才屈服,不過他不是官人。這樣的宋江,是可敬的。
義使他們對宋江忠,但宋江的忠卻引來了不義。
忠四大賊臣才有機可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陰險狡詐之人,為了自身的權益到處和宋江作對,也利用了宋江的招安之心,向皇帝親訴衷腸,宋江也是執(zhí)迷不悟,明知是有人的詭計,卻只想招安,能垂名千古,流芳百世。而這樣的宋江是可悲的。
《水滸傳》這本書,是帶有一點迷信和虛構色彩的一部小說,而它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著,靠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正是這樣一本小說,創(chuàng)造了107人義,1人忠義的梁山泊,這樣反而一點都不矛盾,反而體現(xiàn)了宋江的領導能力,或許這就是宋江的強大吧!
我眼中的宋江,一個可敬又可悲的人??删丛谒恼塘x疏財,可悲在他的執(zhí)迷不悟。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4
在這悶熱無聊的暑假中,最愜意不過的就是讀一本好書,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這不,我就在暑假中看了一本由施耐庵寫的、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水滸傳》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了,從小父母也許就會和我們講有關于《水滸傳》的故事了,比如說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武松打虎等,這些故事我們都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
對于《水滸傳》的作者一直是文學界的學者們一直議論紛紛的一件事,有的人說是施耐庵寫的,有的人說是羅貫中寫的,還有人說是施、羅合作的。
《水滸傳》內(nèi)容跌宕起伏,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個性鮮明。
在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中,魯達無意中聽見金翠蓮在哭泣,問明情況后得知是鎮(zhèn)關西欺辱她們父女,心中怒火頓起,先把金翠蓮父女給安頓好了之后,自己便去找鎮(zhèn)關西評理,先開始耍鄭屠,鎮(zhèn)關西看見魯達身強力壯,就沒敢吱聲,但是時間長了,鎮(zhèn)關西很累,也火冒三丈沖魯達發(fā)火,魯達看見激將法成功,便說明是為了金翠蓮父女而來,然后不容分說對鎮(zhèn)關西的肚子就是一腳。
鎮(zhèn)關西趴在地上沒起得來,接著魯達又補了三拳,鎮(zhèn)關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死了,魯達看見之后很是害怕,于是回去后收拾行李走了,后來官府也通緝了他。就這件事而言,魯達也就是后來的魯智深,見義勇為,這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但是他處理的的方法確實欠佳,他不由分說動起了手,而且還把人打死了,這點做的很不好,但是鎮(zhèn)關西也欺人太甚,魯智深太激動了。
《水滸傳》中前七十回主要寫的是朝廷腐敗,人們紛紛豎起義旗,去梁山入伙,有的是朝廷官員,比如說:雙鞭呼延灼、急先鋒索超等;還有的則是一些普通的人民群眾,比如:浪里白條張順、阮氏三雄等都是典型的代表,雖然人物們種種個性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性格——義。
《水滸傳》這本書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巨著,讓我們讀者受益匪淺,值得一看。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5
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義重,皆留下來效忠宋江,后來受招安后,破大遼,收田虎、王慶、方臘等賊人。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后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后面見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個??墒撬麄?yōu)閲覔Q來太平后,朝廷卻奸臣當?shù)?,最后個個都死了,神聚蓼兒洼。
宋江等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可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孫勝、李竣武松、柴進等。他們大都是在完成大業(yè)后,急流勇退,沒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們都快樂的、舒心地生活著。相比起宋江、盧俊義他們都被藥酒害死,他們的命運不就好很多了。其實人生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夠急流勇退的精神。
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對功名利祿的舍棄,對平靜生活的向往,還要有自知之明,知道當前局勢,知道該退時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點卻不退下來以致于喪失生命。韓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但是韓信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呂后殺害,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邊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適時的退卻卻能讓自己獲得更多。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為劉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容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劉邦預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作一個小小的留侯。
他曾說道:“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游?!彼吹降蹣I(yè)建成后君臣之間的“難處”,欲從“虛詭”逃脫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欲以退讓來避免重復歷史的悲劇。事實的確如此,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wěn)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準則。
在漢初消滅異姓王侯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斗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盡管身后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但事實證實,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他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讀后感:可見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聰明的一個選擇啊,物極必反,當人們在最高處的時候適時地退下來,不僅不會對個人的利益有影響還會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關于初一水滸傳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 初一水滸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