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5篇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有哪些你知道嗎?這幾天都在看《功勛》,配合著《那年那兔那些事》,覺得從無到有,科研人員真的很偉大,致敬先輩們!一起來看看《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歡迎查閱!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1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梁”,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yōu)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chǎn)的科學家,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shù)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shù)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nóng)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tài)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zhì)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shù)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chuàng)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shù)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叭绻舷胫硎?,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yōu)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昂滔鲁藳觥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zhàn),未來可期。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2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發(fā)布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nèi)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說,長期目標就是實現(xiàn)“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xiàn)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2000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yǎng)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yǎng)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xù)干下去,從‘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歲)?!遍L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nóng)田里勞作、觀察和研究?!靶∧繕恕辈贿^是風趣之語,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淀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著“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小目標,無異于癡人說夢?!靶邪倮镎甙刖攀?,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jīng)說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著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xù)前進?!按罄硐搿敝敢靶∧繕恕保尨罄硐肟雌饋頉]那么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guī)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斗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xiàn)著一個個曾經(jīng)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chuàng)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xiàn),“第一秘訣”就是不囿于現(xiàn)存結(jié)論的創(chuàng)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chuàng)新,沿著創(chuàng)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對創(chuàng)新的大膽嘗試?,F(xiàn)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jīng)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xiàn),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3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xiàn)糧食于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著樸素。話并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nóng)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個農(nóng)民”。
不同于別的院士坐在室內(nèi)、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在田里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zhí)著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后,產(chǎn)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shù)農(nóng)民大力稱贊。之后,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guān)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中國,養(yǎng)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jù)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fā)現(xiàn)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于“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里?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yè)的。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里去了?!笔沁@般的樸質(zhì)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yè)的鉆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jīng)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zhì)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愿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p>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xiàn)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著世界,關(guān)注著農(nóng)業(yè),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tǒng)美德——孜孜以求,鉆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yè)樂業(yè)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fā)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yè)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蹦贻p干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著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于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有志無關(guān)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為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么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fā)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么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干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jīng)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煉,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年輕干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主動為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干事創(chuàng)業(yè),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恒,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扎在土壤里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yǎng)分就越多。年輕干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扎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了解基層、服務基層、扎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群眾言、說群眾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修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yǎng),也會歷經(jīng)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干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復雜的誘惑中喪失斗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guān)頭經(jīng)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5
近日,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著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說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臺”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說,現(xiàn)在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時代,“舞臺”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廣。”“舞臺”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占著茅坑不拉屎、在學術(shù)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臺”嗎?
再說,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shù)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夸出來的,而是他數(shù)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fā)現(xiàn)水稻雜種優(yōu)勢現(xiàn)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xié)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xiàn)了三系配套大規(guī)模制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銳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zhí)行力,業(yè)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jié)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饑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xiàn)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fā)問:誰來養(yǎng)活中國,誰來養(yǎng)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chǎn)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廣2.3億多畝,增產(chǎn)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于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于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斗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說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饑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于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shù)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說,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chuàng)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臺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及心得感想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