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
2022《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最新
據介紹,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首批12集節(jié)目將于3月30日起,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首播,央視頻、央視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1
3月3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啟播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
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聚焦中國近現代經典美術作品,深入提煉作品中的文化標識、審美價值、時代意義,以最前沿的數字技術助力藝術表達,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闊征程中的時代之變、中國之進。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在致辭中表示,藝術是民族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程。收藏于中國美術館的經典之作和當代中國美術家新的創(chuàng)造,在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中講述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節(jié)目利用最新視聽技術手段,使靜態(tài)的圖像活起來,使美術作品在科技、數字化時代獲得了新的生命,展現了歷史文化之美、紅色文化之美、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改革創(chuàng)新之美、民族偉大復興逐夢之美。
美術經典是中華歷史的濃縮。3月3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啟播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并與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等嘉賓共同為節(jié)目啟播。
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聚焦中國近現代經典美術作品,深入提煉作品中的文化標識、審美價值、時代意義,以最前沿的數字技術助力藝術表達,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闊征程中的時代之變、中國之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薛繼軍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創(chuàng)作推出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是總臺持續(xù)推動“思想+藝術+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深化“5G+4K/8K+AI”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的重要成果?!睹佬g里的中國》是影像化、數字化的美術館,通過它讓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親近更廣大的受眾,踐行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以及著名畫家范揚、李燕、方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活動。
《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2
每個人的夢都是希望祖國能夠繁榮昌盛,自己的國家只有強大起來,才能不被侵略者欺凌,以前我們的祖國積貧積困,飽受欺凌,那時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祖國能夠強大起來,我們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國家國家,先有國才能有家,讓祖國強大起來,讓人民站起來,這是我們上一輩人執(zhí)著追求的中國夢啊!如今,隨著我們祖國經濟飛速的發(fā)展,國力日益增強,現在他們的夢已經實現,東方的雄獅已醒來,我們的祖國從此站起來了!而我們祖國發(fā)展的那段日子里,是多么的艱辛啊!
每一個國家要想強大,軍事力量是首位,我國從以前的大刀,到現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戰(zhàn)爭,這期間,我國的人民經過了多少奮斗啊!
從前,當帝國侵略者侵略我國的時候,我國人民還是手無寸鐵,只有一些勇士,提起大刀就和侵略者干上。到后來,他們學會了用槍,便通過打游擊戰(zhàn)俘虜侵略者,搶過他們的槍械武器,來對抗侵略者。到最后,我國原子彈、氫彈的誕生,正式標志著我國不會再被欺凌了,我們從此站起來了!
現在,我們已使用高科技的信息化軍事,信息化戰(zhàn)爭有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zhàn)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zhàn)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zhàn)活動。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zhàn)爭的力量結構將是海、陸、空多種力量聯合的作戰(zhàn)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zhàn)爭階段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戰(zhàn)略機動力強,這個主要考驗一個國家的戰(zhàn)斗力調動,要實現“一方戰(zhàn)爭,八方援助”的戰(zhàn)略目標。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這些條件,我們正在進一步改進這些項目,我們的祖國以后還會更加強大!
雖然我們今天不需要經過戰(zhàn)火的洗禮,但我們有責任去弘揚民族精神,為祖國的一切獻出自己的力量,繼承上輩人的中國夢,為了下一輩的中國夢,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雄關漫道真如鐵,是對夢想的追求;而今邁步從頭越,是對夢想的執(zhí)著!來吧,讓我們攜起手來,響應時代的號召,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光榮的未來,前進!我的夢,中國夢!
《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3
中國人,請拾起你的尊嚴!人即使再窮在不能丟掉尊嚴,因為窮人最值錢的除了生命就是尊嚴,如果連尊嚴都丟了那么就是真正的窮人;中國人,請恪守你的尊嚴!尊嚴是做人做事的資本,因為連尊嚴都可以丟,人生的價值在何處?
如果沒有了尊嚴,談何做事,做大事。 中國有乞丐,外國也有乞丐??墒撬麄兊钠蛴懛绞絽s不同,在我看來中國的絕數乞丐以跪求姿勢在茫茫人海中乞討,外國的`乞丐則以坐姿乞討。中國乞丐在紙張或布上注明乞討原因,外國也有注明乞討原因的,可是他們大多數是用彩色粉筆畫上去。中國乞丐很少有什么才藝表演,隨處可見臥跪在街頭上的乞丐求取施舍,外國則多是表演才藝,雖然大多數表演的不是很好,但是卻有尊嚴。同樣是乞丐相差甚遠!我想說,中國人,請拾起你的尊嚴!
古人就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不斷,田地干旱,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墒歉蝗思依锏募Z倉卻堆積如山。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敖,看著窮人快要餓死了,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就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每當過來一個饑民,他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叫著:叫花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他便丟出一個窩頭讓饑民們爭搶,他在一旁嘲笑地看著,十分開心。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發(fā),衣衫襤褸,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搖搖晃晃地邁著步。黔敖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拿了兩個窩窩頭,對饑民吆喝到:喂,過來吃!饑民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ē),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黔敖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尊嚴,頓時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中國人,拾起你的尊嚴吧!恪守尊嚴做一個真人!
《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4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它們就像56朵盛開的花朵一樣燦爛。在這個民族大家庭里,五十六個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演繹了一個個真情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在云南,我就深深地感受這種民族團結的夢。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云南游玩,因為那幾天連續(xù)下雨,受天氣影響火車一再誤點,到達昆明時已是凌晨兩點多鐘。出了車站,一輛黑色的小橋車吱的一聲停在我們旁邊,司機主動詢問我們要不要坐車?當時由于太累了,我們不管三七二一鉆進他的車里。在去酒店的路上,從司機的嘴里我們知道他開的是私家車而不是出租車的。他給了我們一張名片,說是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可以找他。
第二天,我們打算先在昆明市內的景點—翠湖公園玩,因為人太多,只好租了兩輛出租車。下了車,走到到公園門口,一個朋友才拍著腦瓜說: “不好!我的背包落在了出租車里了!”天吶,這可不得了!因為背包里有他隨身攜帶的每天必不可少的治療眼睛和鼻子的藥,少一天不用藥,他的鼻子就會發(fā)癢、眼睛會疼痛,難受無比。這可怎么辦呢?找醫(yī)院嗎?人生地不熟,不知要上哪兒找去。再說了,他也記不得那些藥品的名稱。當時我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我們想到了前一天拉我們回酒店的那位司機,說不定他能幫我們找回丟失的背包呢!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我們給他打了個電話,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對他說。電話那頭他不停地安慰我們,叫我們不要著急,先開開心心地去游玩,他將通過朋友,家人和其他方式盡自己能力幫我們查找。雖然最后背包沒能找回,但云南人的樸實,善良,友好,憨厚,真誠深深地感動了我。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啊。這不是民族團結盛開的花朵嗎?
56個民族大團結,親如一家,是每一個民族家庭成員共同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夢。
《美術里的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5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凈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于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么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么好呢?懷著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系,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著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跡,隨著游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么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裊裊,山尖在云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只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群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fā)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只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托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仿佛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著畫著,我的心情都漸漸歸于平靜。國畫之于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眹嬛?,依舊在不斷延續(x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