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觀后感改編自韓國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
天使和惡魔共同生存在這世間,暖日高照,卻照不進人心的黑暗處,這是人類的遺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殺人回憶》觀后感改編自韓國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韓國電影觀后感一
觀影過程十分痛苦,數次因為線索斷掉或出現(xiàn)新的受害者而驚起一身雞皮疙瘩。既成懸案,更令心痛。宋康昊最后死死的凝視里,夾雜著對放棄追捕的悔恨,以及對犯人狂妄行為的憤怒。韓國20年訴訟期的設定簡直令人抓狂,這個時間點不正是為完美犯罪打下基礎么。影片前半段呈現(xiàn)出一種插諢打科式的漫不經心,而后半段隨著越多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其中,氣氛也愈見壓抑?;疖嚿蕉春蟮谋l(fā)迎來夕陽下的錯過,命運不是在和人開玩笑,命運就是個玩笑。
影片發(fā)生在1986年,韓國民主化的前夕,全民還籠罩在全斗煥的統(tǒng)治下。片中有個細節(jié):一個雨夜,檢察官打電話試圖調動兩個排的軍人來保護小鎮(zhèn),卻被告知軍隊都派去鎮(zhèn)壓游行了。可想而知,在上層政客的眼中,惡貫滿盈的連環(huán)殺手,遠遠不及示威游行來的可怕。前者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后者不過是女人弱者的克星。
整部影片的重點除了破案,更多的也在關注當時韓國社會以及警方的種.種怪狀:在警屆,審訊室屈打成招皆是尋常、鑒證科效率低下且技術落后、警力嚴重緊缺且公信力、震懾力不足(廣播站十分不配合工作);在社會,護士要做賣淫的工作才能養(yǎng)活自己、父親怨恨病兒而讓其丟入火堆、學生因為演習的頻繁而編造恐怖的謠言、大學生無所事事只能喝酒鬧事......瘋了的不僅僅是一個連環(huán)殺人犯,更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
負責此案的三名警官,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警察的代表和命運:蘇警官,來自漢城,自詡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yè)犯罪知識培訓,雖然比起小鎮(zhèn)警官,他的冷靜和專業(yè)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他的驕傲與自負也在這種對比之下立現(xiàn)。在他最開始和兩名小鎮(zhèn)警官打交道的時候,他所面對的,不單單是兩個本地警官,更是脫離了正規(guī)體制下混亂不堪的、打著正義名義的黑社會。他要求在角落的辦公桌而不是曬得到太陽的辦公桌,正是因為他試圖以拯救者的姿態(tài)、融入其中后再改變一切。他是理想化的警察,所以遭遇最沉重的打擊后會立刻失控。他常常把“檔案不會騙人”掛在嘴上,卻是美國來的鑒定文件徹底打了他的臉。
宋康昊飾演的樸警官,審訊犯人的手段居然是第六感和求神問鬼,在現(xiàn)在看來啼笑皆非的東西,而看著那個時代的兩名警察嚴肅正經的半夜去跪天地求畫像時,反而笑不出來,而是令人毛骨悚然。警察昏庸至此,普通百姓的生活不知是何等水深火熱。盡管多年來習慣了唱紅臉誘導審訊人招供的方式,在面對蘇警官的專業(yè)和敬業(yè)后也極大的改變了生活作風。面對嫌疑犯,在最后關頭反而冷靜過蘇警官,防止他錯殺旁人。在認清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根本不適合做警察后,也棄警從商不再禍害一方。
曹警官簡直就是惡有惡報的代名詞,熱衷于審訊,如最后一名嫌疑人所說,連小孩子都知道你們習慣屈打成招。最后斷了一條腿,也算是罪有應得。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在一片陽光普照的小麥地上,同樣都有孩子路過,然而天使和惡魔共同生存在這世間,暖日高照,卻照不進人心的黑暗處,這是人類的遺憾。 面對集體的瘋狂和大環(huán)境的污濁,個人的力量太過于渺小。
韓國電影觀后感二
1986年10月23日,樸警官在鄉(xiāng)間的的排水渠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女尸。幾天后,另一處地方發(fā)現(xiàn)了第二具尸體。作案手段相似,應該是同一名兇手所為。一位姓蘇的警官自愿從漢城來到這里調查奸殺案,在經過一些誤會之后,蘇警官和樸警官成為搭檔負責此次的案件。
樸警官在游戲廳找到了光昊,他的智力有些障礙,但是有人看到在一個女孩遇害的當晚,他偷偷跟在女孩的后面。樸警官想讓光昊認罪,可是光昊雖然有智力障礙,但是一直堅稱自己誰都沒殺。于是軟硬皆施,甚至以活埋威脅他說出他殺人的實情。光昊在樸警官的刻意引導下,說出了第一個女人受害的情形。
蘇警官卻并不相信光昊是真兇,在深夜里還在查看之前檔案。不久后,上級重新成立了調查組,新一任局長接手了這起案件,樸警官匯報了調查成果。通過對現(xiàn)場和幾個受害人的分析,蘇警官總結了幾起案件的共同點:都是漂亮的單身女性,案件都發(fā)生在下雨天,三位女性都穿著紅色的衣服。
于是,在一個下雨天,一位女警官穿著紅色衣服試圖引誘犯人上鉤。可是并沒有成功,幾人躲進移除崗亭避雨,這時兩個女學生也躲了進來。其中一個學生談起了最近的兇殺案,說那兇手就住在他們學校的廁所里。蘇警官覺得這只是學生編造的故事,并不打算理會。就在他們躲雨的時候,一位為丈夫送傘的女人遇害了。
第二天,警方發(fā)現(xiàn)了女人的尸體。眾人還是找不到有用的線索,就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女警官提出了一個巨大的發(fā)現(xiàn)。就在昨天夜里,一直都有人要求播放《悲傷情書》這首歌,并且在其他案件發(fā)生的時候,這首歌都有播放。蘇警官認為這并不是巧合,要求播放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兇手。蘇警官去往電臺尋找證據,可是昨天要求點歌的明信片早已被送往垃圾站。
蘇警官突然想起上次一個女孩說起的學校廁所的故事,準備去一探究竟。他找到了上次的其中一位學生,詢問了廁所的事情。蘇警官在學校的后山上找到了一個女人,在經過調查后,發(fā)現(xiàn)女人去年9月份也曾遭到過強奸,但或許是因為沒看見兇手的臉得以幸免。女人提供了一個線索,兇手的手很柔軟,就像女人的手一樣。
另一邊,女警官找到了當初點歌的明信片,根據上面的地址,樸警官和蘇警官找到了嫌疑人的家。此人名叫樸興圭,是一個退伍軍人??蓸闩d圭去堅持自己沒有殺過任何人。因為沒有任何證據,他們沒法依法逮捕樸興圭。
突然,蘇警官想到一開始的光昊,光昊很有可能是目擊證人,于是兩人去白家烤肉店尋找光昊??墒枪怅惶娱_了,逃到鐵軌上,情緒激動,結果死在了路過的火車的輪子下。唯一的目擊證人也死了。好在調查科發(fā)現(xiàn)了兇手殘留在衣服上的精子,只要上面的DNA和樸興圭的吻合,那么案件就告破了。但是需要送到美國去鑒定,需要一段時間。
就在樸興圭被釋放的第二天,一個女學生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在樹林里。而這個女學生就是曾經蘇警官去調查廁所的故事的時候遇到的,因為她當時演習受傷,蘇警官還自己幫她貼了創(chuàng)可貼。蘇警官看著女孩身上的創(chuàng)可貼再也無法控制自己,他把樸興圭從家中拖出來,掏出手槍逼問樸興圭是不是兇手。樸警官送來了美國的公文,經過鑒定,樸興圭的DNA與受害者身上的樣品不匹配。蘇警官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想要直接擊斃樸興圭,但是讓樸警官攔了下來。樸興圭趁機逃走。
多年以后,樸警官成為了一個商人,他在一次送貨的途中路經當時的案發(fā)現(xiàn)場,他蹲在排水渠向里望去,里面空空如也。一個小女孩問他在看什么,前段時間也有個男人這樣做。樸警官問她看到了那人的模樣嗎,小女孩回答看到了,長得很平常。
事實上,真實事件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兇手至今仍然逍遙法外?!稓⑷嘶貞洝分械陌讣脖幻枋鰹橐粋€懸而未決的案件,關于誰是兇手這個問題一直都有很多種說法。盡管許多證據都指向樸興圭,但是最后的決定證據卻沒對上,那么他首先不是留下精液那起案件的犯人,所以很有可能這樣的連環(huán)案是有模仿犯罪的可能性。不過影片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人類在還原真相時的無奈,我們甚至永遠都不會知道真相是什么,這真是一種令人絕望的說法。
韓國電影觀后感三
讓細節(jié)去死吧,電影并不以細節(jié)取勝。很多導演通常會自以為是地安排很多令人作嘔的細節(jié),使電影失去生活原本的真味,使影像變成不會吸引任何人的一具空殼。也有很多絞盡腦汁的所謂學者,瞪大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轉場鏡頭,任何一個攝影機位的運動變化,任何一個物件的擺放,想要抓住其中所謂精明的語法,或致命的失誤,這不是雞蛋里挑骨頭,閑得無聊嗎?這部電影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完全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導演和編劇保留了故事最精髓最核心的所在,懸而未決的真相吸引人們發(fā)起心靈深處的思考。它并不明確指出兇手是誰,只告訴觀眾他是個普通人,兇手興許藏在我們中間,興許就是我們自己,誰知道呢?是的,想來電影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個導演,能做到原原本本把一個故事講好,不添油加醋的話,他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導演了。同樣作為一個觀眾,不抱著任何探尋和索取的心態(tài),能在屏幕前靜靜坐上兩個小時,沒有比這更好的觀眾了。
故事是什么呢?字面來說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是一種經驗,給人以訓誡,以啟發(fā),以思考和成長。故事為何有這種魔力呢?
本雅明列舉過古希臘第一個講故事者希羅多德講的一個故事——
埃及國王戰(zhàn)敗于波斯國王,為其擒獲,波斯國王想要羞辱他的俘虜。他讓這位可憐人跪在路邊,觀看波斯軍隊凱旋而歸,看自己的妻子女兒淪為奴隸,看自己的兒子被送上斷頭臺。
埃及人目睹這一幕幕慘劇都哀嘆嚎哭,但這位國王卻始終一言不發(fā),木如泥塑。
可當他看到自己的一個又老又窮的傭人時,竟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拳擊腦門,放聲大哭起來。
究竟是為什么呢,故事的魅力何在?埃及國王為何見其至親被殘害不為所動,只在見到傭人后才悲痛垂淚?蒙田的理解是因為他在此之前就已悲痛滿腔,可憐仆人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還可以說埃及國王是因為與自己不相干的仆人也要遭受自己一樣的厄運而悲痛。還可以說很多實際生活中我們不為之所動的事一搬上戲臺,我們就會為之觸動。再或者,國王早已悲痛過了頭,失去了一切表情,當不相干的仆人出現(xiàn)對他來說是一種情緒上的松弛,所以才哭了出來。
我們無法確定任何一種解釋,希羅多德的講述極其干澀,不摻雜一絲個人情感,沒有一點點添油加醋。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古埃及故事在幾千年后仍會令人詫異,催人深思,猶如一顆在金字塔中掩埋的種子,幾千年后仍有在聽者心里生根發(fā)芽的潛力。
越是干癟的講述,就越客觀,越容易在觀眾心里埋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基于個人體驗出發(fā)的認識傳遞給讀者,再多精細繁瑣的心理刻畫,也只是畫蛇添足。興許會帶來強烈的刺激,但那絕不會長久。
以前我覺得只有文學能把一個故事講得如此驚艷,后來發(fā)現(xiàn)電影也是可以做到的,再后來才覺得跟文學和電影無關,反而是故事本身的質樸和純粹使小說和電影大放光彩。其實感動我們的不是電影,而是真實的生活。我們不是因為小津劇中嫁女兒的父親流淚,而是被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自己,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女兒感動。不管是講犯罪還是家庭,還是性,小說和電影都取材自生活,現(xiàn)實生活比一切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工具都復雜有力量。本來顯而易見的常識卻被很多人顛倒過來,陷入錯誤的迷失。
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在燦爛陽光下,看起來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胸罩,內褲,精液,傷感情歌,男人女人,兇手和被害人,美麗和罪惡,悲哀和快樂,生命和死亡,一切都像都沒有存在過一樣。一眼望過去只有空洞洞的空氣。但看起來像沒發(fā)生過就真的沒發(fā)生過嗎?當我們審視自己,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幸免于難,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故事都是活人講的不是嗎?我們聽到的故事都是活人講的,即使是死人的故事,看起來不存在的人的故事,也都是由活人轉述。這么一想我覺得活著真好。
韓國電影觀后感四
很難講我看完奉俊昊《殺人回憶》之后的震撼之感。它看似是一個有好萊塢懸疑外殼一般的商業(yè)電影,但反類型的是,奉俊昊最終讓真相逃之夭夭,卻比講出真相的效果好千萬分。電影在講的不僅僅是一樁懸疑殺人案,講的也是80年代韓國軍隊政府獨裁的社會語境,不是因為電影講述殺人才壓抑,是那個年代一切都如此壓抑。
最讓我贊嘆的是,電影對演員情緒和拍攝細節(jié)的拿捏,演員的臉不再那么抽象,比如極其打動人的表情或動作是“微微痙攣”,被奸殺的少女如是,被嚴刑拷打逼供的嫌疑犯如是,走向內心真相絕境的警官在雨中舉起槍,那柄槍亦如是。且,電影從情緒到內容和演員表情全部呼應,均在“微微痙攣”。結尾,警官再次回到最初的案發(fā)現(xiàn)場,一片暖意的金黃之中,他的眼看向鏡頭,幾乎和得不到真相的觀眾一同抽搐。
色調是暗的,因為奉俊昊是黑色幽默的。色調也是冷的,因而只要有些許暖色就會讓人印象深刻。除卻每每拍攝第一次發(fā)現(xiàn)少女尸體的現(xiàn)場,總要用近乎梵高一般的黃而暖以外,殘忍的還有法醫(yī)從第三具少女尸體下夾出的桃,算上桃核,一共九塊,啪嗒啪嗒放進鐵盤,幾乎是粉嫩滴水,讓人依舊有食欲的桃,想了想,大概是導演不屑用少女肉體博眼球,而以桃代喻軀體。無論是白色的蕾絲內衣、金色稻田還是下體中夾出的粉色嫩桃,均是經過導演鏡頭調控,用情節(jié)將幻夢溫暖加以精心摧殘,絕非cult之作,它那么真,因而近,因而震撼。
韓國電影觀后感五
接觸電影少的人可能不太會有這樣的感覺,商業(yè)片充斥著各大影院的熒幕,粗制濫造的很多,每逢發(fā)現(xiàn)或者遇見一部好電影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心靈一次次觸蕩了平靜,不驚人的波瀾在心中久久難以散去。
昨天晚上看了《殺人回憶》,看完的第一感覺,這是一部用心來拍的電影,不一樣的電影??催@部電影是因為看了《追擊者》,有人推薦了《殺人回憶》,昨天專門看了下。從名字來看本以為是一個殺人變態(tài)狂之類的講述犯案回憶或者偵探片子之類的東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改編,開篇就告訴了觀眾,至今兇手仍然沒有抓到,暗示著有那么一個觀眾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樸警官是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本地警察,辦案秉承東方傳統(tǒng)司法“預設有罪”的邏輯,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動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色彩,沒定案就先飛腳踹人。凡事憑借他“巫師”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斷,誘導嫌疑犯承認犯罪。就像局長問他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強奸犯一樣,在執(zhí)著而自信的雙眼之前,真相突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真兇和受害者變得如此相仿。這個鏡頭使得審判者顯得如此迷惘,如此虛弱,是正義和邪惡如此接近,也間接否定了這種執(zhí)法方法。
樸警官以一個被動接受案件進行調查的人,到自覺自醒進行自主選擇生活的人,他用什么疑惑目光看待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樣的熱淚遺憾放棄了這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曾經付出過的青春,貢獻過的熱情,合作過的伙伴,最后的無果而終,在這之中,風色迷離的廣闊天地,沉默起伏的麥浪,百味雜陳的人生體驗,無法釋懷的內心傷撼,遠去的時代卷起答案,卷起真兇,卷起每個人的經歷,卷起屬于它的犧牲品和得逞者,靜靜逝去,成為每個經歷者心頭一副雋永靜止的油畫,明媚陽光下一段揮之不去的蒼茫歲月,共同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奮斗,掙扎,失去和獲得。
整個影片節(jié)奏把握很好,緩緩的敘事,影片開頭小孩子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嬉戲玩耍,其色彩和鏡頭都是那么的舒緩,可是突然尸體的出現(xiàn)立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題。我感覺影片的大部分時間的節(jié)奏都是舒緩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偵的那么讓人提心吊膽!但舒緩中也有緊張的時刻,有一段給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樸警官兩隊人都在暗處發(fā)現(xiàn)那個猥褻者,這時的氣氛還是靜謐的,當那個猥褻者突然把手電筒一扔,掉頭就跑,三個人也同時開始追逐,此時的背景音樂陡然響起,而且節(jié)奏十分強烈,以至于嚇人一跳!這樣的節(jié)奏轉換影片中還有很多,我感覺處理的相當好,讓整個影片松弛有度,扣人心弦。
影片中,從漢城過來協(xié)助辦案的警察,本是一個沉著,冷靜,有個良好素質的人,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槍斃他認定的卻因為DNA驗證無辜的疑犯。社會慣性的力量,讓每個人不自覺的成為社會的劊子手。可怕的是,警察們最終沒有找到犯人。盡管在他們查案的過程中,已經查到了很多細節(jié)。比如,一開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兇犯作案的過程,他后來又說出了兇犯在小時候曾經把他丟進火里,說明兇手肯定是個長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心一意的讓新抓的疑犯招供。盡管一個幸存的受害人說出了兇手的手很溫柔,像個女人。但是他們卻把一個剛過來三個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為他點了歌曲,他像個白面書生,手很溫柔。
當然,在一個鄉(xiāng)下小鎮(zhèn),很難讓那些警察象無間道里的神探一樣。還有那個年代,韓國軍人統(tǒng)治時期,示威抗議的,鎮(zhèn)壓反抗的。哪里還有人去管一個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兇手要行兇,卻抽不去人力去預防,因為都被抽調去鎮(zhèn)壓抗議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結尾的時候,我同時又萌發(fā)了另一個假想:因為電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罪犯一直沒有落網,所以在這部電影上映時,如果罪犯還在世,當他看到這部電影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突然有這種奇異的想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許他會產生一些后悔之意,也許他會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許電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殺人的回憶”。
這個案件是影片的最后一起案件,遇害者是一個女學生,從影片的一個手部細節(jié)可以推測兇手是小白臉,可能這次是不滿上次被抓緊去遭警察毆打而進行的報復行為。此外,還有影片很早發(fā)現(xiàn)的一起應該也是他所為!
第六、無名女尸——推測兇手:小鎮(zhèn)每一個人
中間有一起案件,女生走在路上被人從草叢中跳出擄走,拍到的相貌不像影片中的其他人,加上這些案件是模仿殺人,不難猜測是小鎮(zhèn)上任何一個人模仿作案!
其實真的有太多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但是篇幅有限,這里小影僅和大家分析到這,那么這里問個問題:影片里那個被截肢的警察在影片中有何深意或者暗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