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觀后感600字精選影評5篇
《絕殺慕尼黑》是由導演 安東·梅格爾季切夫執(zhí)導的運動類電影,希望以下影評對你有所幫助!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一
本來對體育電影沒報太大希望,看很多人力薦,豆瓣分也不低,加之背景是72年慕尼黑奧運會,感覺應該有點意思,因此在app上看了一下,沒想到超乎想象的好!劇本扎實,干練,一點也不浮夸,導演整個調度安排恰到好處,演員表演真實,看不出一點“刻意”,情節(jié)飽滿,節(jié)奏有致,音樂扎人,長鏡頭運用更是點睛之筆!尤其是最后幾分鐘高潮不斷,心緒幾度浮沉,太吸引人了!當看到最后交信封的一幕,真有點兒淚奔的感覺!一幫高大威猛的壯漢能把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拍到這種程度確實少見。想象我們自己近幾年的影視,產(chǎn)出量增長很快,錢也大把地砸,雖然也有很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比例實在太低太低了,低層次垃圾片還是太多太多了……無奈!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二
嗯,在黑衣人評分還沒出來的時候只能做幸福二選一,糾結的過程很痛苦,結果很幸運😏這部本不是我鐘意卻不會后悔選擇的影片很值得一看~結局已定的影片向來難拍,《絕殺慕尼黑》做到了且很優(yōu)秀,讓人絕對的沉浸其中,哪怕早已知道結局,也緊繃心弦,代入感強。影片里用一個個小細節(jié)描繪了那個特殊年代特殊的國家,讓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那個記在歷史書上的時期。體育題材的電影我很少看,但從接觸過的幾部相關動漫就知道,果然競技體育天然就有這樣的魅力,讓人哭,讓人笑,讓人為之瘋狂!這部影片就是這樣,用電影化的手法還原了一場籃球賽,而我,在電影院里全程雙手攥著拳頭,緊張的、全神貫注地看完了這場傳奇籃球賽,很燃,很激動,熱血沸騰。要不是記得還在影院,恐怕終場哨響那一刻我就會尖叫著跳起來狂蹦幾下🤣電影結束后,后排的妹紙一直在追問旁邊人下一次奧運會是什么時候。看,不止是競技體育,好的電影也同樣有神奇的魅力。最后忠告一句:永遠也不要妄想弄清俄國人的名字。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三
有時候,體育界的大瓜吃起來可能比娛樂圈還香。
比如這幾天鬧喧喧的霍頓怒懟孫楊。本來實力就不行,卻反咬一口污蔑孫楊。然鵝,你在前面撕得歡,屁股起火就尷尬了。日前女隊員莎娜·杰克藥檢被查陽性,霍頓和其他力挺他的隊員啪啪打臉。
所以說,競技體育的精彩,你萬萬想不到。
而這份精彩,不止在臺下,更多的還發(fā)生在臺上。有人吹著吹著就翻車,也有人能逆風翻盤,創(chuàng)造傳奇故事。
《絕殺慕尼黑》就是這樣的故事,一個發(fā)生在47年前的故事:
《絕殺慕尼黑》
可以說,47年前的那個盛夏,沒有人能燃過戰(zhàn)斗民族。
如果你有所耳聞,大概會聽說美國籃球隊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拒領銀牌——畢竟,前蘇聯(lián)隊用3秒時間,破了老美36年的不敗記錄,拿下總決賽冠軍,也成為了奧運史上的第二個籃球冠軍。
彼時前蘇聯(lián)隊在奧運賽場上逢美必輸,連續(xù)4年(1952、1956、1960、1964)屈居亞軍。
而美國隊自1936年柏林奧運會男子籃球被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就包攬了前七屆奧運會冠軍。36年,63場比賽從未吃過敗仗。
但這一切都在慕尼黑奧運會上被改寫了:
比賽的最后時刻美國隊以微弱優(yōu)勢領先,美國人民按照慣例已提前進入歡呼。
前蘇聯(lián)隊從底線發(fā)球,一個超遠距離的傳球將球帶到籃下,扣籃一氣呵成,直接將比分從49:50扳回51:50,用時僅三秒,而且是在整場比賽的最后三秒。
電影對這一幕是用慢鏡頭來表現(xiàn)的,看上去更有沖擊感。
賽后美國拒絕認領這枚銀牌,輸在最后三秒,比輸在全程還要更扎心。時至今日,這枚銀牌仍然靜靜躺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里。
其實反殺在競技比賽中是常見操作,但對于那時候的蘇聯(lián)隊而言,遠不是三秒鐘看上去的那么傳奇和“偶然”。
電影《絕殺慕尼黑》就用曾經(jīng)的當事人視角,為我們還原了這段值得銘記的瞬間。
冷戰(zhàn)時代的前蘇聯(lián)內憂外患,而大時代下的普通人,同樣在經(jīng)歷著高壓的烤煉。
新教練加蘭任的上任是扭轉局勢的關鍵。這并非他多么所向披靡,相反,加蘭任接任籃球隊的很大一部分初衷,是為了出國給腦癱的兒子治病。
對于處處都在較勁的美蘇兩霸,蘇聯(lián)無法不擔心奧運會上連年失利有失大國榮譽,這是外部不可抗的壓力;在工作中,加蘭任還要面臨著上級的各種掣肘干預和團隊軍心渙散。
但熱血也可以化作鐵血:加蘭任頂住質疑裁掉不合格的候補,啟用了一批沒有名氣的球員;沒有視頻,就四處搜集國外的籃球資料,通過照片來一張張分析;還學習美國經(jīng)驗,制定了“以毒攻毒”的戰(zhàn)術;甚至跑到美國街頭與不同水平的球隊開打,從大學生球隊到專業(yè)球隊,都打了個遍。
而且當時還沒有三分球制度,全是靠2分2分硬啃下……
他也努力向領隊稟告衷心:“我們可能會輸,但比賽就是我們的生命?!卑咽姑斪魃鼇韺Υ?,這份對理想的熱情和執(zhí)著足以命定英雄的凱旋。
中年危機這道坎兒,只有靠自己扛過去,才會撥云見日。一同扛過去的,還有加蘭任的隊員們。
亞歷山大賽前被檢查患有絕癥,不得不與女友分手;扎爾穆罕默多夫視力不好,總是投籃失誤;保勞斯卡斯受困于經(jīng)濟壓力;頭號種子謝爾蓋因為過度訓練,膝蓋常年有傷......
大家都有著各自苦衷,沒有誰比誰活得更輕松。但沒有“死地”,就勿談重生。
加蘭任拿出了他給兒子做手術錢來替亞歷山大治病;幫助扎爾穆罕默多夫戴上了隱形眼鏡,得以留在國家隊繼續(xù)訓練;無條件支持保勞斯卡斯做的每一個決定;在謝爾蓋受傷的情況下,靠自己的調度贏得了比賽......
加蘭任把每個球員當兒子,給球隊注入了信心和溫暖,隊員們回報以加蘭任的,是更多的信任和愛。
鵝叔覺得《絕殺慕尼黑》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對每一個人的生活和情感做了大量的描寫。
他們雖然各自生活艱難,但因為被親情、愛情和隊友情牽絆著,最終從這份情感羈絆中,獲得了力量和勇氣。
神話的創(chuàng)造者并非超人,并非有著過人的天賦和堅不可摧的體格,也并非受益于良機和運氣。他們都是凡夫俗子,有各自的煩惱和窘境,會受到命運的捉弄,每一個競技者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比賽機器。
但正因如此,我們才看到了一場奧運賽事,它的勝利超乎政治和國家,甚至超乎了個人本能的勝負欲。
說的俗一點,是平凡世間的“大愛”造就了奇跡。它意味著傳奇的意義,誕生于普通人的自我超越和蛻變中。
所以《絕殺慕尼黑》很燃,很動人,不僅僅是用如火如荼斗志昂揚的場面打爆你的雞血這么簡單。
且最難得是,電影沒有絲毫詆毀黑化美國隊形象的表現(xiàn),甚至還會不時的自嘲自黑當年的蘇聯(lián)體質弊端和落后的醫(yī)療水平。用盡可能中肯客觀的視角,交給觀眾來判斷。
由于真實再現(xiàn)了一段非常驕傲的歷史,《絕殺慕尼黑》被調侃是“俄羅斯抗美主旋律”,上映后反響很好,一舉創(chuàng)下了俄羅斯本土記錄,是歷史上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
一開始國內定檔,鵝叔還以為只是戰(zhàn)斗民族的自嗨,結果豆瓣8.3的評分足以說明,這個故事帶給人的震撼,超越了民族和時間。
這讓鵝叔想起了非常多優(yōu)秀的體育題材電影,他們?yōu)榉踩藢憘饔?、但講述的都是英雄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一個勇敢的父親為了體育夢想,跳出性別歧視的桎梏,把女兒培養(yǎng)成了國家第一位摔跤女冠軍;
《飛鷹艾迪》的滑雪運動員邁克爾·愛德華茲,先天條件不好,卻最終成為英國歷史上跳臺滑雪運動員,奧運會甚至為他推出“飛鷹規(guī)則”。所以說,樂觀堅毅不言放棄,就沒有什么做不到;
《飛馳人生》里的過氣車神張弛,人到中年也要敢拼敢搏,在賽道上用生命追逐一生的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網(wǎng)球運動員李娜的《獨自·上場》和中國女排30年傳奇故事的《中國女排》,也都在趕來的路上了,屆時肯定又是讓人熱血萬分,熱淚盈眶~
人生短暫,三秒時刻卻歷史長存,其實只因發(fā)自內心的堅定和愛。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四
這部影片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對民族歷史的重溫,以及一個國家向世界作的證明。一個不熱愛運動不打籃球的我,因這部電影是俄羅斯出品并且普京推薦而去看了。我沒對這部電影的情節(jié)起多么大的興趣,而是在感慨這部影評的拍攝手法,鏡頭語言的巧妙運用。
作為一部運動題材電影,其拍攝與電視節(jié)目頗有相似之處,但顯然一切是經(jīng)過設計的,也正因為是設計好的,所以比起直播的比賽場面拍攝的會更加嚴謹,并且作為一部電影,少不了藝術的處理。一方面是多種景別的運用,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另外,大量運用綜合運動鏡頭,帶給觀者一種動感與激情;并且進行蒙太奇的剪輯處理,增強了其敘述能力與表現(xiàn)能力。
在片中還有不少特寫鏡頭,進球時常會給球與籃筐特寫鏡頭,還有當人摔倒時會給人物尤其是神態(tài)與傷口以及針管特寫,還有當那位近視運動員隱形眼鏡碎了時,又給了那些碎玻璃片特寫并且運用了慢鏡頭,再如最后一場比賽獲勝后,雙方教練帶著自己的球員進入休息室,給二者關門的瞬間,木門上蘇美兩國國旗一個特寫鏡頭。但最突出的,還是多景別的運用。
在薩沙與他的女友親吻的那場戲中,一開始是現(xiàn)實,后來轉入幻想,在柱子旁邊的近景轉入床上親吻的近景,切換自然,后來通過變?yōu)樯R頭拉鏡頭頂角度俯拍的全景,通過周圍的景象來渲染氛圍,之后推鏡頭降鏡頭變?yōu)榻霸俚教貙?,且由俯拍轉為正拍,引出后續(xù)薩沙給女友戴獎牌,再次的特寫他倆面孔,強調并突出薩沙蓋上被子后驚悚的反應。再如巴西圣保羅洲際錦標賽那場戲一開始,由俯拍的大全景對整個城市夜景的描寫邊推邊飛至原先被無數(shù)大樓遮擋住的比賽現(xiàn)場的全景,以及格魯吉亞婚禮的那場戲也是由大遠景到全景,給人一種前進的感覺。交代了環(huán)境并將觀眾由上一場景帶入到這座城市這場比賽,過渡自然。多處多景別的運用,帶給觀者不間斷鏡頭的視點的變化,既有連續(xù)性又不會過于顯得單調,引導觀眾去注意和觀看不同的方面。
拍攝蘇聯(lián)南斯拉夫的比賽時,將跟、移、搖三種鏡頭相結合,并且與晃鏡頭不斷的切換,進行綜合運用,跟隨主要人物的移動而移動,多角度的向觀者呈現(xiàn)這場比賽的進城,并且?guī)в幸欢ǖ墓?jié)奏感與緊湊感。另外,包括這場戲在內的很多場戲中,就要進球時,會進行升格處理,采用慢鏡頭,把每一個動作細化掉,強調關鍵動作,引發(fā)聯(lián)想,并且表達了導演最強烈的情感。在最后三分鐘比賽的慢鏡頭中,有一個鏡頭是有現(xiàn)場球員們緊張戰(zhàn)斗以及觀眾席遠景開始推到觀眾席上的薩沙女友那激動的動作舉止神態(tài),由側拍搖到背拍再推回現(xiàn)場的盛況。綜合運動鏡頭的運用讓情感隨著畫面走,讓觀者被情感帶著跑,增強了影片鏡頭畫面的感染力。
在最后三分鐘的比賽中,除了慢鏡頭跟鏡頭的運用,還有多個場景的交叉蒙太奇,以比賽現(xiàn)場為主線,鏡頭不時切換到現(xiàn)場教練與觀眾以及體育局局長辦公室、格魯吉亞的田園觀眾、街頭打球小混混,交叉蒙太奇的運用充分反映了多種對象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賽場的激情以及現(xiàn)場蘇聯(lián)觀眾與格魯吉亞電視機前的觀者還有辦公室里領導人們態(tài)度的轉變。帶給觀者多角度的觀賽感受。
一部運動的現(xiàn)實題材電影,既要帶給觀眾現(xiàn)實的感覺,又要突破比賽的本身以讓觀眾感受到更多,少不了不同的景別,綜合的運動鏡頭,以及蒙太奇的處理。這是主旋律電影的典范,也是現(xiàn)實題材電影的典范。
與今年的的《波西米亞狂想曲》《綠皮書》《何以為家》等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一樣,不局限于再現(xiàn)已成為“故事”的場景,還要再現(xiàn)當時的情感,并且發(fā)揮影片在當今社會、不同國別的價值,不論是關于人性的還是關于社會的,不論是關于妥協(xié)的還是關于堅守的。一種籃球精神,一種前蘇聯(lián)的精神,是堅持,也是一種信念。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五
看片前期待過高,因為本片打破了俄羅斯票房記錄,直接聯(lián)想到了打破巴西票房記錄的精英部隊兩部曲,以及同為體育題材的摔跤吧爸爸。。。結果看完真是無比失望,別說和以上幾部神作比,就是放在國產(chǎn)片里都不算上承。
本片噱頭很足,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慕尼黑奧運會兩件大事被歷史銘記:1是臭名昭著的恐怖襲擊,2就是蘇聯(lián)結束美國36年不敗記錄。不過最后3秒絕殺確實有爭議,以至于美國拒絕領獎,電影中也給人一種勝之不武的感覺。絕殺的球員雖然當時沒有查出我心臟病,但確實26歲死于心臟病,片中藝術化處理很得當。
但這么好的原料,卻沒炒出好菜。整部影片的剪輯堪稱災難,情節(jié)過度太快,有種看逐夢演藝圈的感覺。片子前半段應該是教練如何排除萬難打造球隊:明星球員堅持個人主義(畢竟球隊橫掃了歐洲和南美),但教練野心更大,要贏美國,所以強調整體,與明星球員不斷沖突,最后和解;教練還因為出國打比賽的資金問題和體育局矛盾重重。但這些本該著重刻畫的情節(jié)在片中一帶而過,教練莫名其妙的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支持,太沒說服力。后半段與美國之戰(zhàn)拍的還算可以,但有些黑化美國,美國隊還至于玩陰的么?總之這部片子8.3分真是言過其實。金磚四國印度拍電影最厲害,其次是巴西,中國第三,俄羅斯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