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為什么說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作品。那么為什么說《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什么說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個“樂”字貫穿全文.閱讀這篇課文,要抓住“樂”這條主線,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luò):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抓住了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歐陽修在描寫滁州四周的山時起初用了40個字,把東南西北四方都寫了,但最后改成:“環(huán)滁皆山也”5個字.這5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是錘煉字句的典范,鳥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后一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分兩層:第一層寫環(huán)境并點題:環(huán)滁皆山→西南諸峰→瑯琊(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
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可分為四小層.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yīng)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guān).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記原文是怎樣的
醉翁亭記宋代: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