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嘉三大家介紹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從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后共三十年。元嘉年間,文人輩出,其中最為突出的有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時人稱之為“元嘉三大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謝靈運(一)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于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小名客,出身東晉世家大族,為名將謝玄之孫。晉安帝元興元年(402),襲爵康樂公,世因稱謝康樂。
幼即穎悟,篤志好學,博覽群書,又以文章秀出,為族叔謝混所知愛。義熙元年(405)始出仕,任瑯琊王大司馬行參軍,次年任撫軍將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義熙九年(413),劉裕擊敗劉毅,為安撫、籠絡謝氏家族,任命謝靈運為太尉參軍。次年改秘書丞,不久免職。義熙十二年(416),任驃騎將軍劉道憐的咨議參軍,轉(zhuǎn)中書侍郎。宋永初元年(420),劉裕代晉自立,降謝靈運封爵為康樂侯,起為散騎常侍,轉(zhuǎn)太子左衛(wèi)率。永初三年(422),少帝即位,為司徒徐羨之等所患,出為永嘉太守,遂縱情山水,不理郡務。不久辭官,隱居會稽。文帝元嘉三年(426),被征入京,任秘書監(jiān)。因不能忘情于早先與廬陵王義真之交情,又常稱疾不朝,為文帝所忌,兩年后再度辭歸。元嘉八年(431),出為臨川內(nèi)史。不久被誣以叛逆罪,流徙廣州,于元嘉十年(433)被殺。
謝靈運一生著述繁富,詩文并擅,今存詩九十余首,文四卷。他是我國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作家,在晉、宋詩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完成宋初詩歌由玄言詩向山水詩的變革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于他的山水之作實際上是其政治失意后的寄托,他的詩中常常有一種人格化的東西,表現(xiàn)其孤高、憂憤的情懷,正如白居易在《讀謝靈運詩》中所說的,“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白氏長慶集》卷七)。
《隋書·經(jīng)籍志》載謝靈運有集十九卷,又梁時一本作二十卷,錄一卷,北宋后皆佚。明焦竑、張溥各有輯本《謝康樂集》。近人黃節(jié)《謝康樂詩注》為較完善的注本。
顏延(二)
顏延之(384—456),南朝宋詩人,字延年,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詩與謝靈運齊名,世稱“顏謝”,事見《宋書·顏延之傳》。
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世。晉時為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入宋為太子舍人。少帝即位,出為始安太守。道經(jīng)汩潭,作《祭屈原文》。文帝時為中書侍郎,轉(zhuǎn)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因觸犯權臣劉湛,出為永嘉太守,憤而作《五君詠》以寄意。劉湛誅,入朝任侍中、御史中丞、秘書監(jiān)等職。孝武即位,以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謚日憲子。延之性偏激,嗜酒;居身清約,不營財利;肆意直言,不畏權貴,故不能取容于當世。與陶淵明友好,嘗作《陶征士誄》。
顏延之在當時的詩壇上具有崇高的聲望,和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齊名,并稱“顏謝”。他的成就在于其作品體裁明密,華麗而工整,典故頻出,辭藻華美,對于山水的觀察細致,描寫形象而真實,湯惠休稱其詩“如錯彩鏤金”。詩作存世者較多,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五君詠》五首,以懷川人物“竹林七賢”為描寫對象,高度贊揚了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五人,借古諷今,以抒發(fā)個人的不滿,體現(xiàn)了詩人性格中正直放達的一面。顏延之在詩壇上以喜好用典著稱,鐘嶸在《詩品》中稱其“喜用古事,彌見拘束”。有些詩如《贈王太常》《和謝監(jiān)靈運》等,幾乎句句用典,甚至一句二典。南朝詩歌中輯事比類、喜用典故的風氣就是經(jīng)過顏延之的實踐與提倡才逐漸形成的。
《隋書·經(jīng)籍志》載顏延之有文集30卷、逸集1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顏光祿集》,收賦4篇、文29篇、詩32首。今存文三十七篇,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詩三十余首,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鮑照(三)
鮑照(約414—466),字明遠,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南朝文學家。出身寒族,自稱“負鍤下農(nóng)”(《解褐謝侍郎表》),“廢耕學文”(《侍郎報滿辭閣疏》)。
少有文思,年二十余獻詩于臨川王劉義慶,被任為臨川國侍郎。劉義慶卒后,又在始興王劉溶幕下做過侍郎。孝武帝時,曾歷任海虞令、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秣陵令、永嘉令等職。大明五年(461),任臨海王劉子頊前軍行參軍,隨子頊鎮(zhèn)荊州,尋遷前軍刑獄參軍。孝武帝死后,明帝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yè)自立,子頊響應晉安王劉子勛舉兵討之,兵敗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殺。
鮑照在詩、賦、駢文諸方面俱有成就,而尤以詩歌著稱,其中以樂府體更見特色。鮑照的樂府詩總體上繼承了漢魏樂府雄渾剛健的藝術風格,而又有辭藻絢麗多彩、出語奇警俊逸等特點。在他所作的樂府詩中,較多的是抒寫寒門士人在門閥政治制度下世路艱難的強烈憤懣,如著名的《擬行路難》十八首。他開創(chuàng)了以七言句式為主、雜以其他各種句式的奔放流轉(zhuǎn)的七言歌行,將七言詩的創(chuàng)作推進到了一個成熟發(fā)展的新階段,對唐代如李白、岑參等大家皆有直接影響。另外,他也有一些學習模擬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的作品,如《吳歌》三首、《采菱歌》七首等,格調(diào)清新婉雅。鮑照的五言古體以《詠史》、《擬古》八首等為代表作,詩風大多深沉蒼健。
南齊永明間,有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將鮑照散失詩文搜集整理成集?!端鍟?middot;經(jīng)籍志》著錄作十卷,梁時一本作六卷。今存鮑照集較早的有涵芬樓影印明毛扆校宋本,又明人都穆、張溥各有輯本。清末錢振倫有《鮑參軍集注》六卷,未刊;近人黃節(jié)就錢注詩集部分再增加補注集說,成《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lián)有《鮑參軍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