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誠信之道心得體會
孔子關(guān)于"信"的闡述都很簡單,但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分享的論語誠信之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論語誠信之道心得體會篇一
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誠信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不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不講誠信,卻都似乎活得很自在。
難道,誠信竟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念嗎?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誠信?
誠信是中國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guān)于誠信的論述。
作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礎(chǔ),《論語》提出了"信"的原則??鬃釉?jīng)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一個人要是沒有信譽的話,那真不知道他在這個世界上怎么度過一生?這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一樣,它靠什么走起來呢?
大車、小車,分別指牛車和馬車。大車、小車車轅前面都有駕牲口用的橫木,這橫木要怎么鉚住呢?就是用木銷包了鐵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把橫木固定住。和,就是牛車和馬車上的木銷。如果車上沒有這樣的木銷,就無法套住牛馬,它又怎么能行走呢?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譽,就好像這個車子有了橫木也是虛架上的,沒有關(guān)鍵的木銷,不就無法行走了嗎?對一個人來講,信譽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礎(chǔ)的那個保障。
也就是說,只有靠信譽,才能把人生這輛車驅(qū)動起來。只有信譽,才能夠讓你不管穿越什么樣的風(fēng)險、坎坷,都顛撲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時候,也能夠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為有信譽,才讓你始終是一個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來。要是沒有信譽,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條件。
孔子關(guān)于"信"的闡述都很簡單,但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孔子用四種內(nèi)容教育學(xué)生:歷代文獻,社會生活的實踐,對待別人的忠心,與人交際的信實。文,行,忠,信,這些東西就是孔子教導(dǎo)學(xué)生的基本內(nèi)容。"忠"和"信",占了很大的比重。
孔子有這樣一句話,他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 一個人要想坦坦蕩蕩走過一生,憑的是他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這個人的一生理所應(yīng)當走得遠。但是,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用的人,那些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他們不是也活下來了嗎?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說,這叫"幸而免",他們是僥幸逃脫了很多本應(yīng)該發(fā)生的責(zé)罰才磕磕絆絆地活下來的,他們遲早要摔跟頭。
論語誠信之道心得體會篇二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lǐng)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dǎo)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yīng)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xué)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xué)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jié)合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dān)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對“益者三友”及“損者三友”進行了深刻的詳細的解釋,其內(nèi)涵令人思考!人生難得一知已,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金錢、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標準,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xué)習(xí)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養(yǎng)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的打開了一個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論語誠信之道心得體會篇三
對于《論語》,以前我只是片面的點點滴滴的了解一些。最近,忙里偷閑中粗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收獲良多。
《<論語>感悟》是于丹教授繼《<論語>心得》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礎(chǔ)上講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xué)習(xí)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個烹飪高手,用一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得論語,通過心得感悟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的透徹而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的心理。它傳遞的是如此簡單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它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看過“孝敬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孝敬”仍然是現(xiàn)代社會道德素質(zhì)的樸素的起點,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仍然是做人根本。
看過“智慧之道”使我們懂得了“智慧”是一種思維方式,擁有了知識并代表擁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以知識作為積淀,以智慧來努力提升我們的境界。
看過“學(xué)習(xí)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在今天這個時代信息紛繁復(fù)雜,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學(xué)習(xí),人只有通過學(xué)習(xí)才能認識到那些東西的真正價值,然后學(xué)以致用,回報社會。
看過“誠信之道”使我們懂得“誠信”雖然是中國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放在今天它仍是一個人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道德水準。如果我們每個人從內(nèi)心的真誠出發(fā),建立遵守信譽,就一定會建設(shè)起一個誠信社會。
看過“治世之道”使我們懂得“德政”作為《論語》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個文明走過兩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為保障的社會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能發(fā)揮它的功能。
看過“忠恕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忠吮就是忠誠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這樣的心態(tài)在這個社會里生存,不管這個世界多紛亂,我們每個人都能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過“仁愛之道”使我們懂得了“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xué)里的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仁愛就是仁者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善意去對人好,如果我們都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仁愛的社會里,那么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的確,隨著科技發(fā)展,時代進步,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壓力看作是一種學(xué)習(xí),動力的話,可能我們工作起來就會輕松許多。這種輕松更多的表現(xiàn)在心情與心境上,對家庭多一份孝道,對同事對一份諒解,以誠待人,勤奮工作,那么我們的收獲將是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讀完本書,在于丹老師通俗而經(jīng)典,樸素而溫暖的詮釋下,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因為論語總是在用最簡短的語錄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啟示,也真正感到了論語真正的意義,那就像于丹總結(jié)的那樣,用他們對生活的體驗,總結(jié)出一些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