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學的相關論文(2)
科技哲學的相關論文
科技哲學的相關論文篇二
文化哲學視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摘要:《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在文化哲學視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構和諧社會過程中的獨特功能。全書體現了敘事主旨和時代主題的共映,在追問與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價值,并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來架構其發(fā)展戰(zhàn)略。
關鍵詞:文化哲學;科技文化;和諧社會;構建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2.027
對科技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不僅是科技哲學界的焦點問題,也是當前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各門學科爭相研究的熱點問題,這種研究熱潮不僅僅是科技文化在當代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的體現,也是科技哲學發(fā)展向科技文化哲學轉向的現實需要。楊懷中教授等以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哲學”的視域下對科技文化新的研究路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其專著《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2008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是在整體性概念和文化哲學視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構和諧社會過程中的獨特功能的一部新的力作。
一、敘事主旨和時代主題的共映
和諧社會構建是時代主題的訴求,因此,作為一種實踐文化,科技文化研究必須凸顯時代主題和弘揚時代文化精神?!犊萍嘉幕c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在其開篇中就從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和活動論的角度闡述了當下社會發(fā)展的本質訴求,即和諧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規(guī)律,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和人的實踐活動的本質訴求。作者從歷史思想源流中探尋和諧之音,從主體性認識和實踐性體悟兩個層面概括了和諧文化的特征及功能。這些闡釋都使該著作充滿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和時代功能,體現了時代主題和時代文化的凸顯與共映。
那么,科技文化是如何映現和契合我們的時代文化精神?該書給予的解答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人道主義精神、寬容精神、法治精神、誠信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文化底蘊的支撐,這是和諧社會構建的現實訴求。而科技文化所蘊涵的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既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石和先導。在此背景和現實文化的訴求下,科技文化是惟一能適應這一時代背景和滿足這一文化訴求的文化?;诖?作者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觀點,認為這也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念的邏輯性蘊涵。“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論述不僅揭示了“科技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功能的事實判斷、價值評判和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其功能的必然性,也闡釋了“科技文化”對人類利益、福祉追求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對人類利益和幸福維度的廣度和深度的拓展。
科技文化與時代主題的共映在該著作中亦有鮮明的體現。作者從哲學、科技哲學、文化學、社會學、管理學等跨學科的研究和多維度的透視中,揭示科技文化的內隱奧秘。在廣度上從整個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背景和時代主題之需中,來考察和研究科技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所蘊涵的“和諧因子”,以及如何發(fā)揮出這些“和諧因子”的作用來獲得其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形式與實質的統一性;在深度上,試圖探尋可稱為科技文化之根或科技文化之魂的更深層面的東西,通過闡釋和諧社會的文化底蘊和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精神,明確提出科技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資源。
二、在追問與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價值
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二元分裂,一直是現代科技發(fā)展與和諧社會構建所面臨的最深刻的困難或危機。因此,追問和反思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與融合問題是文化哲學研究的使命。在《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中,作者對20世紀以來的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現象進行了系統地回眸,并對置身于其中的根源及其來龍去脈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追問和反思。作者以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表現及其根源進行批判性地解析為其切入點,通過對二者內部結構、思維方式、文化價值、教育模式等之間的差異的追問,來判斷現實社會發(fā)展的文化維度上的“問題”及其文化發(fā)展的新動向,確立了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實現路徑,從而回歸到和諧社會構建的本質層面上。通過這種追問和反思,來定位科技文化的價值,從而又回到“追問與反思”的原點,凸顯出科技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基頻能在實現社會和諧發(fā)展中提供精神資源與營養(yǎng),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正當的文化尺度、文化框架與文化支撐,最終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fā)展,提供可資依托的精神家園。
該書也從文化現代化的角度反思了現代化建設的深層維度,提出“文化現代化不僅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社會現代化的先導和靈魂,沒有文化的現代化也就無所謂社會的現代化”。這一觀點不僅豐富和發(fā)展了“現代化”的概念,也為解決現代化的出路規(guī)避了新的思維和路徑。作者還認為,和諧社會構建呼喚以科技文化為核心的先進文化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必須建立在以科技文化為基頻的豐厚的文化底蘊上,需要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化文化的支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當代融合的最高境界是走向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消除和諧的障礙因素,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該書作者在對科技文化的反省和洞見的過程中,把科技文化在人們的認識境界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追問與反思的結果是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是共生、共變的。作者在“文化哲學”視域下進行的科技文化研究,以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為路標,以對科技文化的價值定位,將科技文化內在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之中。也正是作者這種反思追問和批判的現代精神,不僅張揚了一種深刻而又獨特的學術體悟和文化關懷,也充分展現出在當代社會和文化境遇中作者的某種文化情感和價值取向。
三、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來架構其發(fā)展戰(zhàn)略
對“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問題闡釋”是《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的另一創(chuàng)新點??萍嘉幕俏鞣浇萍及l(fā)展的產物,在中國它屬于“舶來品”,如果真正讓科技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獲得生機和活力,則務必賦予它“本土”的形態(tài),使之與“中國文化”中積極的因素進行有機地融合,否則“科技文化”將只能徒有華麗軀殼地存在于中國社會的生活和文化領地上。因此,置身于社會轉型的中國,要想推進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就必須建設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化文化。在作者看來,中國傳統文化慣性中的消極因素對科技文化創(chuàng)新體系的障礙,對科學技術與科學理性精神的片面理解,現行體制機制和政策中的諸多弊端等都不利于科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和普及。因此,在架構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時,必須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策略來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體系。
該書在闡釋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時,并未在理論上把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固定化、靜態(tài)化。作者從中華文化的復雜底質中探尋與科技文化所秉承的要素一致的和諧因子,并致力于尋求能夠融合未來視野,具有世界胸懷和開放品格的科技文化“本土化”策略和可行的操作路徑,這不僅是科技文化的內在理論品格要求,也是作者致力于科技文化研究的目的與歸宿。
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實踐是一個文化重構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闡述科技文化的本土化重構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還提出了一系列諸如全方位弘揚和普及科學精神,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發(fā)展科技文化產業(yè),營造科技文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良性互動的文化氛圍等兼具“本土化”和開發(fā)視野的戰(zhàn)略措施,對于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科技文化支撐體系的建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總之,《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給人視角新穎,文筆精練,論述精辟,別開洞天,耳目一新的感覺,具有前瞻性,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科技文化和科技文化本土化等問題的一部力作。當然,對于和諧社會構建這一宏偉工程,一本著作不可能窮盡其中的所有問題,在有些方面,該書的論述尚屬破題之見,或者尚未充分涉及。它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宏觀的視角和對時代主題的關照,它的價值主要在于其對今后的科技文化的實證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看了“科技哲學的相關論文”的人還看了:
4.科技哲學論文
5.科技哲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