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短小故事
有意義的短小故事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有意義的短小故事。
有意義的短小故事1:食是祿,不食是福
從普陀山南天門去觀音大佛,途經(jīng)金沙。道路左側,出現(xiàn)了一片漁家樂海鮮大排檔。白天,這里很安靜;夜晚,這個露天賣燒烤的地方異常熱鬧。亞東問我:“普陀山是菩薩道場,為什么游客會來吃以殺生為業(yè)的大排檔呢?”
我把一個公案轉述給他。唐朝開元年間,宰相李林甫問大覺禪師:“肉當食耶?不當食耶?”禪師說:“食是相公的祿,不食是相公的福。”
亞東又問,這些即將被殺的魚蟹,是不是該買下來,放歸大海?這個問題,宋代的元圭禪師早已作答:“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
有意義的短小故事2:做了才會知道結果
在做一件事情以前,我們總是顧慮重重,擔心這,擔心那,結果這件事還沒有做就胎死腹中。
針對這個問題,有一位學者做了一個實驗,他讓試驗者把最擔憂的事一件一件地寫在紙上,然后過一段時間再打開,看有多少事情真正發(fā)生了。
結果出人意料,人們所憂慮的事有90%以上都未發(fā)生,原來大部分的憂慮都是多余的。
有著“電腦大王”之稱的王安在小時候就遭遇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外面玩耍,發(fā)現(xiàn)樹上掉下一個鳥窩,里面還有一只不會飛的雛鳥,模樣非??蓯?。王安喜出望外,打算把這只鳥兒帶回家中喂養(yǎng),可就在他準備拾起地上的鳥兒時,他的眼前突然閃過母親嚴厲的目光。母親向來反對他養(yǎng)寵物,尤其是外面撿來的小動物。王安想,如果貿然將小鳥帶回家,母親不僅會毫不留情地將它扔出去,還可能狠狠地罵他一頓。想到這些,王安一下子陷入了煩惱之中,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放棄小鳥,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后來,王安想出一個辦法,他先將小鳥藏在一個隱蔽的地方,然后再回家跟媽媽商量,如果媽媽同意,他就將小鳥帶回家,如果媽媽不同意,他就在外面悄悄地養(yǎng)。于是,王安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媽媽,他本以為媽媽會大發(fā)雷霆,拒絕他的請求,但他做夢也想不到,媽媽的態(tài)度非常溫和,她微笑著對王安說:“我兒子這么有愛心,媽媽支持還來不及,又怎么會反對呢?你趕緊將它帶回來,別讓它餓著了。”
王安聽后飛快地跑出家門,來到他藏鳥的地方,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那只鳥兒不見了蹤影,旁邊只有一只舔著嘴唇的野貓,顯然那只鳥兒已經(jīng)被它吃掉了。事后,王安非常懊悔,如果之前他果斷地將鳥兒帶回家,或許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悲劇了。
這件事對王安的人生影響很大,以至于后來,無論他遇到什么麻煩,總是樂觀地看待一切,并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
因為他知道,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結果,之前再多的擔心都是白費。正是憑著這種勇于實踐的精神,王安后來發(fā)明了“磁芯記憶體”,成為美國的五大富翁之一。
原來,很多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麻煩、復雜,只要你大膽去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意義的短小故事3:果蛇捕鳥
巴西草原上有一種蛇,它的全身披著綠色的花紋,眼睛是紅色的,特別是舌頭上長有一粒果形舌粒,乍看酷似一顆鮮紅的櫻桃,因此,人們管它叫果蛇。按理說,草原上的蛇類應該喜歡在草皮上疾馳,以鼠類和蛙類為食,可果蛇偏偏不是,它喜歡掛在灌木上以麻雀為食,只是它吞食麻雀常常需要費一番周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當它覓食時,先要將身體掛在灌木上,并隱藏在樹葉底下,然后伸出舌尖,靜靜地等待落在灌木上的麻雀。當麻雀發(fā)現(xiàn)它那紅色的舌粒后,誤以為是好吃的果子,即去啄食,就在這一刻,果蛇便會迅速將其咬住,美餐一頓。可實際上果蛇吞麻雀卻不是這么容易。當?shù)厝私?jīng)常能夠看到長長的果蛇突然從樹枝上掉落,然后痛苦得在草地上掙扎翻滾,這是什么原因呢?一位動物愛好者在草原上蹲守幾天后,利用攝像機拍下了果蛇緣何痛苦掙扎的鏡頭。事情是這樣的:果蛇的舌粒是用來引誘麻雀的,可等待麻雀的到來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果蛇的舌頭根本不可能在外面露出太久,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將舌頭收起來,縮進嘴里濕潤一下。而麻雀發(fā)現(xiàn)果蛇舌頭的果粒后,也并不是急于去啄食,警覺的它需要在附近觀察一下。如果就在這個時候,果蛇將舌頭縮進嘴里,等待在一旁的麻雀發(fā)現(xiàn)果粒沒有了,便在情急之下將果蛇紅色的眼睛當作了果粒啄了過去,果蛇受不了巨痛,滾下了樹枝……
倘若果蛇能夠用眼睛細心觀察麻雀并控制舌頭收縮的時間,它就不會被麻雀啄傷,這就啟示我們:
許多行為的發(fā)生我們根本無法抗拒,但卻可以控制它發(fā)生的時間,在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這種控制是事關成敗的關鍵。
看了有意義的短小故事的人還看了:
4.很有寓意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