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shù)學故事
趣味數(shù)學故事 1
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趣味數(shù)學故事 2
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shù)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zhuǎn)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jīng)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fā)現(xiàn)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后,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shù)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zhì)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guī)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趣味數(shù)學故事 3
北宋的一個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計一起堆酒壇。因為近來生意特別好,酒壇自然也就多。老板一邊在心里樂,一邊盤算著如何發(fā)更大的財。他要把酒壇堆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酒店。
酒壇堆得非常漂亮,一層一層整整齊齊。酒店門口的招幌迎風飄揚,使人不得不駐足逗留,忍不住想進店喝幾盅。酒店老板得意揚揚之際,想數(shù)數(shù)酒壇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數(shù)壇子也并不輕松,老板從前面繞到后面,又從后面繞到前面,剛剛擦干的汗水又冒出來了,伙計們都笑了
第二天。這堆酒壇果然吸引了不少顧客,老板望著酒壇,樂不可支。這時,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書生走了過來,面對酒壇,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為了數(shù)清這堆酒壇,花了很大的功夫,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輕人,你知道這堆酒壇一共有多少個嗎?"老板半開玩笑地問道。
"這很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堆酒壇最上面的那層一共幾排,每排多少個,一共有幾層。根本不用數(shù),我馬上就知道這堆酒壇的數(shù)目。"年輕人這么說話,顯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這位年輕人真會說大話,不妨把他提的條件告訴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說:
"最上面那層酒壇是四排,每排8個,第二層是五排,每排9個……"
"好了,一共七層,"年輕人打斷了老板的話,不加思索地報出了答案,"一共567個酒壇。對嗎?"
老板一下子驚得連張開的嘴巴也忘記合攏了。這么快!老板馬上把年輕人請進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萬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這位青年,又是請教姓名,又是討教數(shù)壇的方法。
這位青年就叫沈括。優(yōu)越的家庭生活條件使他有機會讀書,加上他好奇心強,肯鉆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學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說:"我數(shù)這壇子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最中間那層共77個,共七層,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數(shù)28就行了。"
沈括從小對籌算很感興趣,讀了許多數(shù)學名著。后來自己寫成了一本數(shù)學專著《隙積術》,專門研究高階等差級數(shù)的求和問題。沈括數(shù)壇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階等差級數(shù)求和的方法,要比單純地數(shù)方便多了。數(shù)學上還可能碰到數(shù)字更大,項數(shù)更多的題目,用這種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