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
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
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有哪些?在中國古代有很多人的小故事,有些故事發(fā)人深省有些卻讓人感動,那么接下來就來看看這些故事吧。 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篇一
陳橋兵變之后,宋太祖趙匡胤時刻想著統(tǒng)一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卻依據(jù)長江天險,進(jìn)貢而拒不交出主權(quán),阻礙著南北統(tǒng)一。
這天上午,太祖正在和眾大臣商議如何攻打南唐,侍衛(wèi)稟報,宮門外有個從江南來的書生,要求圣上冊封官職。
江南人文底蘊深厚,來人開口就敢要官,定有幾分真才學(xué)。時下正是用人之際,何必拘泥于小節(jié)。想到這里,太祖便要宣此人上殿,卻被宰相趙普攔住了:“陛下莫急,來人如此張狂,小心有詐。”說完他問侍衛(wèi),“來人可報了名號?”
“樊若水,來自南唐金陵。”
不等侍衛(wèi)說完,一位臣子已忍不住笑出聲:“請陛下恕微臣無禮,陛下可曾聽說過‘大漠孤煙落日圓’的笑話,說的就是這個樊若水。”
原來,樊若水的父親是南唐池州一個縣令。作為縣太爺?shù)墓?,樊若水從小就仗著自己讀過幾天書,恃才傲物,誰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年,他到都城金陵參加科舉考試,想一舉成名,光宗耀祖,沒想到被主考官毫不留情地刷了下來。他很不甘心,就給皇帝李煜寫信,提了一些治國理政的建議,并奉上了自己的幾首得意詩作,其中一首開篇之句就是“大漠孤煙落日圓。”李煜此人,論管理國事遠(yuǎn)不及父輩,但是談詩詞歌賦,卻是頂尖高手。樊若水的幾首詩,哪里入得了他的法眼,不但被他當(dāng)場扔進(jìn)了廢紙簍,還被時常當(dāng)做笑話取樂。此事在金陵乃至整個南唐,無人不曉。
“陛下,樊若水肯定是在南唐混不下去了,才到我大宋來。臣以為對這等沽名釣譽之徒,不僅不能召見,還應(yīng)賞一頓棍棒,以揚我大宋國威。”
聽完大臣們的意見,太祖深思良久說:“人家大老遠(yuǎn)跑來投奔大宋,心意可嘉。于情于禮,都應(yīng)見上一面。”
在宮門外曬了大半天太陽,才得以宣見,樊若水心里十二分不痛快。他氣呼呼地走進(jìn)宮,見了太祖也不跪拜,只拱手作了個揖,算是打招呼。
見他這副鼻子不鼻子的臭模樣,登時就有臣子要發(fā)作,被太祖用眼神止住了。為了緩和氣氛,太祖特地叫人給樊若水賜座,然后親切地問:“你為什么要取‘若水’這個名字啊?”
樊若水回答:“我自幼喜歡讀書,曾經(jīng)看到唐朝有個大臣叫倪若水,為人剛直,我很仰慕他,所以給自己也取了這個名字。”
他這話一出口,旁邊侍立的臣子差點兒沒笑噴了。原來唐朝那個大臣不叫倪若水,叫倪若冰。因為書是豎著排版的,那個“冰”字就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那么一點,如果讀得不仔細(xì),難免會把“冰”看成“水”。
聽到眾人的笑聲,樊若水急了:“有什么可笑的?太宗皇帝說:‘夫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向古人學(xué)習(xí)嗎?”
眾臣子幾乎笑岔了氣,此言明明是魏征死后唐太宗的感慨,告誡自己要虛心納諫。怎么到了樊若水這里,就斷章取義成向古人學(xué)習(xí)了呢?
太祖雖然行武出身,書讀得不多,但是對這些史實還是知道的??吹椒羲婕t耳赤的著急模樣,知道越是心高氣傲的人,自尊心越強。于是不但沒有揭穿他,還笑呵呵地說:“看來你知道不少古人的事呀,不錯不錯,我給你改個名字,就叫知古吧。”并賜樊若水進(jìn)士及第,加封官職。
待樊若水出宮后,眾大臣紛紛進(jìn)言,請求太祖收回成命,說此事一旦傳出,定會遭到天下百姓恥笑,說太祖不懂用人之道,有辱圣明,而且還會引來更多不學(xué)無術(shù)之徒。
太祖擺擺手,止住大家的議論:“知古雖然學(xué)而不精,但是關(guān)心國事,尊崇先賢,有此赤誠之心,實在難能可貴。假以時日,能當(dāng)大任。”
話說到這個份上,眾大臣不便再言語,獨有趙普憂心忡忡。陛下做事素來沉穩(wěn),今日之事太過荒.唐,該不會是日夜思念渡長江,神智糊涂了吧?退朝之后,他吩咐幾個貼心侍衛(wèi),晝夜盯住樊若水,一有風(fēng)吹草動,立即稟報。
再說這樊若水出宮后,回到客棧不吃不喝,倒頭大睡。第二日,他叫店小二將酒菜送入客房,一邊喝酒,一邊對著任命書時而仰天狂笑,時而捶胸痛哭,時而放聲高歌,時而倒地長嘆,把客棧鬧得雞犬不寧。第三天,他緊閉門窗,足不出戶。聽送酒菜的店小二說,他一直呆在那兒自言自語,一會兒說此事萬萬不可,一會兒又說時勢使然。第四日、第五日,他不啟程赴任,反倒把汴梁城的角落走了個遍。
聽完侍衛(wèi)的稟報,趙普也糊涂了,這樊若水要官不上任,到底唱的哪一出啊?第七日退朝之后,他便將這些告訴了太祖。太祖聽了很生氣,叫人宣樊知古即刻進(jìn)殿。
很快,樊知古就來了,“陛下,微臣已在宮門外恭候多時了。即使陛下不召見,微臣也會求見。”
“哦?”太祖有些意外,“說吧,你又想求何事?”
“是不是嫌上次陛下封的官職太小,想求個更大的?”趙普忍不住譏諷道。
樊知古不理會趙普的冷嘲熱諷,對太祖說:“微臣無他事相求,只想求陛下收回成命,讓微臣做回一介布衣。”
“放肆!我大宋的官職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嗎?你當(dāng)這是菜市場?你眼里還有沒有陛下?”
“微臣知罪,請陛下息怒,相爺息怒。‘大漠孤煙落日圓,湊詩一句貽經(jīng)年。若冰非若水,知古不知古’。”說到這里,樊若水從懷里掏出一卷畫軸,跪于殿前,“知古才疏學(xué)淺,不堪當(dāng)此重任。如今想起那天在陛下面前的狂妄無知,羞愧難當(dāng)。陛下明知小民不才,卻不責(zé)不罰,以禮相待。如此厚恩,無以為報,唯有以此長江天險圖進(jìn)獻(xiàn),愿助陛下早日成就統(tǒng)一大業(yè),讓南唐百姓和大宋百姓一樣,過上安寧富足的生活。”
太祖大喜,接過地圖。原來那年科考失敗淪為笑柄后,樊若水一怒之下,來到離金陵只有80多公里的軍事重地采石磯。他白天扮做漁翁,在江邊垂釣。到了晚上,他就拿出一團(tuán)絲繩,一端系在南岸,然后劃起漁船,帶著繩子扯到北岸。如此往返幾十個回合,把這段長江的寬度、水流、地形地貌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公元974年10月,宋太祖接受樊若水的建議,用船在長江上搭起了一座浮橋。宋軍突破長江天險后,在江南如入無人之境,不久就兵臨金陵城下。沒過多長時間,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袒露右臂,出城投降。從那以后,李煜淪為階下囚,日夜以淚洗面,只能在宋朝的天空下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傳說篇二
小山村沸騰了,村民們連續(xù)幾天的擔(dān)憂和恐懼隨著一大一小兩只狼的“落網(wǎng)”而漸漸消失,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聚集到村西頭山坡的一個土坑前。
一大一小兩只狼正在里面歡騰跳躍,每一次的努力目標(biāo)都很明顯,就是想要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對它們來說,此舉卻是徒勞無功,喊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
村長看見這一幕,對身邊的岳泳說:“活該,這是報應(yīng)啊!一會兒我們就送它們上西天!”
坑底下的那只大狼好像聽懂了人話,恐懼和悲戚的神情彌漫在它的臉上,肌肉一顫一顫地抖動,片刻,它放棄了跳出土坑的想法,而是用自己的雙爪緊緊地抱住了小狼,抬高了頭顱往上面望去。
看到這一幕,岳泳接著村長的話說:“是呀,這兩只畜生禍害了我們多少只豬羊啊,現(xiàn)在知道害怕了吧?可是晚了!哼哼,一會兒就抽你們的筋,扒你們的皮!”
岳泳家也是受害者,狼襲擊小山村的時候,他家在半個月內(nèi)一共損失了兩頭豬一頭羊,最讓他擔(dān)心的是自己的小孩子。幾天前的傍晚,孩子告訴他說,爸爸,我剛才在村西頭遇見了一只“大狗”,尾巴長長的,目光兇兇,就站立在我的面前。小孩子一動不動,那“大狗”盤膝而坐,靜靜地看著他,最后,小孩子哭了,大聲地哭起來,有大人走過來了,“大狗”才悻悻地離開。岳泳知道自己兒子口中的“大狗”就是吃人的狼,太危險了,現(xiàn)在想想后脊梁背都直冒冷汗!
村民站在坑前,往下張望,在那里議論起來,先是痛數(shù)了狼的罪惡,后就在一起商量怎么處理這一大一小兩只狼。有人說,干脆往下面扔木柴,然后點上火,燒死它們;有人建議,不管不問,活活地餓死它們,看這情形,它們肯定是自己爬不上來的,這樣還可以得到兩張狼皮,金貴著哩!
村民的想法都集中在兩點上,前一個解恨,后一個實惠,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過來找村長拿主意,“村長你贊同哪一個方法,拿個主意吧!”
村長站在那里,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從衣兜里拿出一根煙來,不慌不忙地點上了,吸了一口,煙霧四處散開的時候,緊蹙的眉頭也展開了:“嗯,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可是唯一的缺點,就是用的時間都太長了,也太麻煩,我們干脆就用石頭往下砸吧,把它們都砸死,既可以解恨,也可以得到狼皮。”
大家一聽,覺得這個辦法實在絕妙,也很簡單,都躍躍欲試,四下里散開,尋找石頭去了。
石頭在山村里到處都是,不一會兒的工夫,十幾個村民的手中都拎著一個石疙瘩,他們只要往下一砸,一大一小兩只狼立刻就會殞命在土坑里。
最先撿到石頭的一個村中后生走到了坑前,瞄準(zhǔn)下面的那只大狼就砸了下去,砸得很準(zhǔn),下面?zhèn)鱽砹艘宦暢翋灥膯鑶杪?,凄厲而痛苦。那個后生高興地在上面喊了起來:“砸到了,砸到了,大家都快過來啊!”很多村民一聽,都探頭往下看,看見那只大狼一身是血,大家幸災(zāi)樂禍地笑了起來。
他們也舉起了自己的手,就在他們將要把石頭往下砸時,突然在曠野中傳來一聲狼嚎,聲音威嚴(yán)而恐懼,震動了現(xiàn)場所有人的心魄。
在村民們一愣神的工夫,從對面地方200多米的地方,不知道何時出現(xiàn)了一只狼,正疾步往這里奔來。這只狼一身白色,似在月光下漂過一般,模樣比洞下的狼還要高出一頭,腿粗健行,如電閃過,一會兒的工夫就站立在離村民不足十幾步遠(yuǎn)的地方了,然后停下腳步,與村民們面對面地對視著,眼睛通紅一片,如血染過一般。
村民們一時間駭然至極,片刻間大腦一片空白,半晌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是土坑下被困狼的同伙,剛才一直在遠(yuǎn)處觀望著,這里一舉一動都在它的眼里,恐怕是看見人們已經(jīng)對它們動手,情況危急,便不顧一切地跳了出來。
村民們雖人多勢眾,卻也不敢與它對峙,呼啦一下往后退去,在距離土坑20多米的地方停下,把手中的石頭攥得緊緊的,以防不測。
那只白狼看見人們退去,也不追趕,而是在土坑的四周轉(zhuǎn)起圈來,好像在思考著什么。轉(zhuǎn)了十幾圈后,它飛速地離開了土坑,往后面的山坡跑去。一會兒的工夫,它嘴里銜著、前爪抓著一些枯枝過來,然后往土坑下面丟去,丟完再去尋找,一趟又一趟,干得熱火朝天,滿頭大汗。
村民們看見這一幕,開始很奇怪白狼的舉動,但看著看著就看出了門道:原來,這白狼往下扔枯枝,是想把土坑墊高啊,里面的“俘虜”好借此往上爬升,逃離險境。好精明的白狼啊!
幾十趟過后,底下的枯枝已經(jīng)累積了一定的高度,下面的一大一小兩只狼也頻繁地踩著枯枝往上爬升??墒强葜μ伲蔡浟?,一次又一次,都從上面摔了下來,不僅沒有達(dá)到效果,反而消耗了巨大的體力。
白狼在上面看得清楚,下面每一次白費功夫,都換回它無數(shù)次嘆息。它又開始在四周轉(zhuǎn)起了圓圈,一圈又一圈,神色焦急而痛苦,最終它停了下來,好像做了一個決定,于是,人們看到一道白光閃過,白狼消失不見了。
“白狼跑哪里去了,怎么不見了?”村民們以為白狼又跑去找枯枝了,但半個小時過去、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是不見白狼的身影,人們等得心急,有膽大的人說:“我們過去看看吧,看看白狼搞的什么鬼。”
村民們雖然還心有余悸,但畢竟是人多勢眾,紛紛附和道:“走,走,看看去,大家小心一點兒啊!”
村民們小心翼翼地往前探去,重新來到了土坑前。他們往下一看,里面已經(jīng)是3只狼的身影了,白狼不知道什么時候也跳了下去。白狼此時正彎曲著身體,它與那只大狼首身相接,壘成一道狼墻,小狼在最上方,身體一努一努的,可是由于那土坑實在是太深了,小狼在做了最終的努力后,得到的卻是免不了從上面掉下來的結(jié)果。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重試,一副永不放棄的樣子。
村民們看見這一幕,禁不住被白狼犧牲自己也要救出同伴的舉動感動了,他們都放下了手中的石頭,沒有人再提出殺戮這3只狼的提議,也好像忘記了它們曾經(jīng)對自己所帶來的傷害,對這3只狼的行為產(chǎn)生了好奇:“它們是什么關(guān)系啊?你看那兩只大狼,一門心思想要把小狼營救出去。”
還是村長有經(jīng)驗,他仔細(xì)地看了看,很平靜地說道:“它們是一家子,白狼是一家之主,大狼是只母狼,那只小狼是它們的孩子。”
下面的狼父母充耳不聞村民的談話,繼續(xù)它們的營救計劃。
看見它們想逃跑,有的村民開始又提如何處理它們的話題:“哈哈,這次是一網(wǎng)打盡了,我們沒有什么擔(dān)心了,繼續(xù)行動吧。”
人們的思維又被拉到這上面,有人應(yīng)和,開始又拾起丟掉在地上的石頭。村長卻制止了:“我看算了吧,放了它們吧。”
“這怎么能行,放了它們又重新作惡怎么辦?”提出疑問的人看著村長問道。
村長說:“動物都是有靈性的,放了它們會知恩圖報的,我想它們不會再來騷擾我們的,更何況現(xiàn)在我們殺了它們,說不定還有它們的同伙要報復(fù)我們的,放了、放了,聽我的!”
眾人看村長下了決心,也很有道理,便不再說什么,四下里尋了許多的樹枝,往下扔去,然后就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了。后來,這一家子就爬上了土坑。白狼在離開小山村的時候,一步三回頭,對這里的人們充滿了無限的感激。
它們離開了這里,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