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
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大多以表達思想為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
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孝順獎
堯柏村東頭,王家老大志遠的媳婦玲巧和婆婆為了一床棉被鬧得不可開交。玲巧說婆婆趁她今天回娘家,把她一床薄棉被里的好棉絮換成了破棉絮。老人氣得賭咒發(fā)誓說:我都沒進過你的房間,咋會換了你的棉絮,你咋好意思說出這種不講理的話?這可惹惱了玲巧,玲巧嚷著:誰不講理了?誰不講理了!撲上去把老人猛推一把,老人被推了個仰面朝天,氣得痛哭流涕。眾鄰居都起來相勸,老人雙手捂著頭,向眾人哭訴。玲巧搶過話頭說:我玲巧也是飯饃吃大的,我娘家也上有老下有小,還會誣陷你不成?再怎么我也是你的兒媳婦,年輕輕的,你讓我以后咋活哩……說著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哭又鬧。
王家老二志宏在海軍服役五年,今天剛復員回來,心急火燎,恨不得一步跨進家門。一回家卻發(fā)現(xiàn)院子里擠滿了人,母親被鄰居攙扶著,氣得直發(fā)抖,嫂子躺在地上,一邊哭喊一邊打滾,不用問,準是婆媳倆發(fā)生了矛盾。娘見兒子回來了,擦了一把眼淚,就去給兒子做飯。玲巧見小叔子突然回來了,也有點不好意思,趕忙從地上爬起來,給志宏打來了洗臉水。志宏剛到家不明原因,哥哥又不在,不好細問。等哥哥回來后,他悄悄問:哥,爸不在了,咱媽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嫂子為了啥事要跟她吵,還惹來那么多鄰居?志遠搖了搖頭:唉,清官難斷家務(wù)事啊。你回來了就好,過幾天咱再嘮吧!
晚上母親早早就睡下了,志宏就去看望村里的一個本家伯父,想了解一下母親和嫂子的矛盾。伯父嘆了口氣說:近幾年村里有一股壞風氣,年輕人都想過自己的小日子,覺得老人是個拖累,逼著老人分家,動不動就吵吵鬧鬧。你家也是這種情況。
咋就沒人管一管?
咋管?村上根本管不了。就說村西頭的振寶家,振寶媽死得早,振寶爹既當?shù)之攱?省吃儉用把兒子拉扯大,落了一身病。振寶兩口子不但不好好照管老人,反倒說:‘國家整天都在想方設(shè)法為農(nóng)民減輕負擔哩!你咋就不為我們也減減負,還把我們拖累到啥時候去?’老人說:‘你們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我過去那叫啥日子?把振寶拉扯大多難呀!有一口能吃的都讓振寶吃了……’振寶說:‘爸,這些話你就別再提了,你養(yǎng)我和我們現(xiàn)在養(yǎng)兒子一樣,那叫責任,也叫義務(wù),談不上功勞,以后就別再表功了,沒啥意思!’你聽聽,這是人說的話嗎?
從大伯家回來,志宏整夜難以入睡。最后他決定聯(lián)系幾個戰(zhàn)友,帶著母親到南方去闖天下,一旦事業(yè)有成,一定盡最大努力,協(xié)助地方政府徹底扭轉(zhuǎn)家鄉(xiāng)這種不良風氣。誰知母親卻忽然染病,志宏帶著母親多方尋醫(yī)問藥未果,半年后老人就去了。處理完母親的后事,志宏對兄嫂說:我明天就去南方打工,家里的錢我分文不要,房子、承包地也都歸你們,只拜托兄嫂一件事,每年清明節(jié)替我在母親墳前燒幾張紙。玲巧心里正愁志宏要分家產(chǎn)哩,聽他這么一說,強壓住心里的喜悅說:你看這叫啥事?要走也不早說一聲,我也好給你準備些吃的、用的呀!
第二天清早,志宏就南下去了深圳。
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在軍營里練就的頑強意志,再加上幾位戰(zhàn)友幫助,志宏很快在深圳站穩(wěn)了腳跟。十年間他建了一家企業(yè),積累了上千萬資產(chǎn)。事業(yè)有成后,志宏結(jié)了婚,在深圳安了家。但他時刻沒有忘記家鄉(xiāng),沒有忘記自己心里的愿望。這年秋天,他把公司的業(yè)務(wù)交代給助手和妻子,孤身一人回了家鄉(xiāng)。
他沒有先回村里,而是直接去找縣、鄉(xiāng)兩級有關(guān)領(lǐng)導,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和想法。他說:我計劃出資十萬元,在村組兩級設(shè)立一項‘孝順獎’,專門獎勵那些真正孝敬老人、瞻養(yǎng)老人的好媳婦和好兒子。獎勵由村、組召開村民大會頒發(fā),每年評選一次。我本人不出面,不參與,不到會,這十萬元資金由村委會統(tǒng)一管理。至于后續(xù)資金來源,我視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xù)投入。劉縣長考慮了一下說:我認為可以,難得志宏對家鄉(xiāng)的一片真情!馬鄉(xiāng)長點點頭說: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我負責讓村里指派專人管理,保證做到??顚S?。劉縣長對志宏說: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可是現(xiàn)在不孝敬老人,甚至不瞻養(yǎng)老人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在我縣各鄉(xiāng)鎮(zhèn)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現(xiàn),你們堯柏村尤為嚴重。志宏,你能做到這一步,對我們的工作也是一種鞭策,我要代表縣鄉(xiāng)兩級政府向你表示感謝啊!劉縣長緊緊握住了志宏的手,接著說,至于你所說的不出面、不參與,不到會,我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但在最后的頒獎會上,有必要讓群眾知道這個‘孝順獎’的發(fā)起人和獎金的來源。另外,我們各級財政今后也會拿出一部分資金,再籌集一部分社會資金,抓好養(yǎng)老機構(gòu)建設(shè)和改革。志宏連聲說:謝謝!謝謝領(lǐng)導的支持!劉縣長忙說:志宏,你致富不忘桑梓,讓我們這些當領(lǐng)導的很慚愧啊!
晚上回家,志宏沒有讓縣里送他的車進村,獨自走回了家。一進門嫂子就張羅著要去給他做飯,志宏忙說:下午在縣上辦事,飯已經(jīng)吃過了。嫂子就說:你回來咋不把弟妹帶上,我們妯娌也好見個面。公司太忙,我回來她就更走不開了。志宏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妻子帶給兄嫂和侄兒的禮物,又給了侄兒一千元零用錢。因怕節(jié)外生枝,他并沒有告訴兄嫂他這次回來的真正原因。第二天他就回了深圳。
不久,全縣展開了孝順獎的宣傳工作。馬鄉(xiāng)長專門在堯柏村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宣布了評獎的具體要求和獎勵辦法:孝順獎每年評選一次,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法,各組先分別推選出一名好媳婦和一名好兒子,獎勵五千元;再由全村召開大會從各組推舉的人選中評出最后的獲獎人,獎勵一萬元。一時間孝順獎成了全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玲巧感慨地對志遠說:可惜咱家也沒個老的,撈不著這一萬塊了。你媽真是的,死都不會揀個好時候!
十二月十五日,村小學的操場上搭起了一個臨時頒獎臺,孝順獎的最終評選要開始了。還不到開會時間,會場上已站滿了人,很多外村外鄉(xiāng)的人也聞訊趕來。會場上彩旗招展,鑼鼓喧天,縣電視臺也早已架好了攝像機。
十點整,大會開始了。首先由鄉(xiāng)黨委魏書記宣布各組候選人名單,魏書記走到臺前高聲說:第一組候選人,好媳婦程愛月、好兒子張東林;第二組候選人,好媳婦王臘梅、好兒子李忠太;第三組候選人是張喜年和梁愛珍夫婦,分別獲得好兒子和好媳婦提名!會場上立即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馬鄉(xiāng)長接著宣布:下面由各組組長分別介紹候選人事跡。臺下堯柏村的群眾紛紛說:不用介紹了,都是一村人,知根知底的,誰不了解誰家!我們心里都有一桿秤,清楚著哩。主席臺上的劉縣長點點頭說:好,那就按群眾意愿辦。馬鄉(xiāng)長一揮手,說:最終評選現(xiàn)在開始!分發(fā)選票。堯柏村的村民們拿到了選票,都低頭填寫起來。
選舉結(jié)果很快出來了,張喜年和梁愛珍夫婦以絕對優(yōu)勢,雙雙當選堯柏村第一屆好兒子和好媳婦。全村人都為他們熱烈鼓掌。劉縣長微笑著問大家:今天咱們這個會開得值不值?值!臺下高聲回答。今天的選舉公正不公正?公正!對當選人大家滿意不滿意?滿意!劉縣長接著說:張喜年夫婦的事跡,大家比我更清楚,喜年十八歲那年母親病故,他父親續(xù)娶了姜素芹,還給喜年帶來個癡呆弟弟萬年。喜年剛結(jié)婚不久,父親得絕癥去世,姜素芹老人因難以承受打擊,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喜年夫妻倆毫無怨言,每天端湯喂藥、端屎倒尿、洗澡翻身,還要照看傻弟弟。這一侍候就是十七年,十七年老人連褥瘡都沒有長過,不容易呀!今天,老人和傻弟弟都還健在。喜年夫妻倆的這份孝心,實在太可貴了!劉縣長擦了擦眼角的淚花,接著說,今天我就不批評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了,可你們捫心自問,你們的行為對嗎?最后,我要向大家公布:今天頒發(fā)的這個‘孝順獎’,發(fā)起人和贊助人,就是咱們堯柏村一組的青年企業(yè)家王志宏先生!他因為忙于工作沒有到會,但是在這里我要代表縣、鄉(xiāng)、村各級領(lǐng)導和廣大村民,向他表示感謝!
會場又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馬鄉(xiāng)長大聲說:現(xiàn)在,請得獎?wù)呱吓_領(lǐng)獎??膳_下卻沒有回應(yīng)。過了一會兒,當選好兒子的張喜年站了起來,可他卻沒有上臺,而是站在人群里說:我講幾句話行嗎?當然可以,你說吧。馬鄉(xiāng)長說。
我們兩口子商量了,這獎金,我們不能要。大家想想,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晚輩天經(jīng)地義的責任,反過來卻要志宏拿錢獎勵我們,我們怎么能接受呢?要說愛心,人家志宏這才叫真愛,叫大愛!我們夫妻倆愿意把全部獎金捐贈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喜年說得對,我們都不要了,拿人家志宏的錢,我們良心不安!各組的獲獎人也都紛紛表態(tài)。劉縣長說:大家說得好,只要我們真正做到尊老敬老,構(gòu)建和諧社會,就是對志宏最大的回報。
我也說兩句行嗎?志宏的嫂子玲巧忽然站起來說。馬鄉(xiāng)長微微遲疑了一下說:行,你說吧。
我跟志遠兩口子過去對老人不好,覺得老人是個累贅,特別是我自己,常跟老人過不去。但志宏兄弟從來沒責備過我,今天在這個會上志宏用實際行動教育了我,使我倆深感羞愧不安。在這兒,我倆向大家保證,今后一定要活出個人樣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后來,鄉(xiāng)政府用大家捐獻的獎金,把村里的幾個貧困、孤寡老人都安排住進了鄉(xiāng)敬老院。全縣各村、組都相繼成立了幫老敬老工作小組,風氣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堯柏村成了全縣尊老、敬老先進村。至于孝順獎,只辦了那一年,因為獲獎人都不愿領(lǐng)取獎金,最后改為只發(fā)好兒子、好媳婦和和諧家庭的獎牌。志宏的捐資全部轉(zhuǎn)贈給了縣里的敬老事業(yè)。
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乞丐校書
北宋神宗年間,禹州城出了一件奇聞:縣令劉德昌因治理地方成績顯著,本應(yīng)被升為秘書省校書郎,宋神宗突然頒了一道御旨,說劉德昌必須和他那以行乞為生的跛子哥哥劉德忠對換行當。秘書省校書郎一職由劉德忠去充任,而劉德昌則去當乞丐。
劉德忠和劉德昌是一對親兄弟,為何劉德昌當了官,而他的哥哥劉德忠卻做了乞丐?說起來,這里面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
原來,劉家兄弟原本是大家子弟,他們兩人從小都很好學,飽讀詩書,志向高遠。誰知好景不長,他們的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年紀輕輕的都不善理財,不久家道就敗落了。
兄弟倆吃了上頓愁下頓,屋內(nèi)所有值錢的東西被典當一空,日子過得很艱難。這一年,正逢京城大比,兄弟倆都想進京搏一把,苦無盤纏,只好厚著臉皮分頭去借。豈料,過去那些跟劉家粘糖兒一般的親戚朋友,見劉家今非昔比,一個個狗眼看人低,誰也不肯把銀兩借給這兩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兄弟倆奔波了幾天,最后都空著兩只漏風巴掌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眼看考期一天天逼近了,兩個人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一個法子來。
劉德忠提議道:弟弟,依為兄之見,這一次由你去參加京城大考。我去做乞丐,一路跟著你,討來的錢糧供你沿途使用。待你大考得中,日后你再資助我上京應(yīng)試,如何?劉德昌一聽,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但他卻擺出一副難為情的樣子,道:哥哥,虧你想出這么個主意來,我怎么能為自己趕考,而讓你受這么大的委屈呢?應(yīng)該我沿路乞討,供哥哥趕考啊!……
瞧你說的,劉德忠笑道,我們是親兄弟呀,還分什么彼此?你千萬別跟我爭了,就這么決定了!
劉德昌看哥哥做事這么果斷,連忙說:哥哥,如果我金榜題名做了官,一定資助哥哥你上京大比。
這天一早,兄弟倆動身往京城而去。劉德昌一身古緞衣褂,搖著一把折扇,十足一副書生模樣。而劉德忠衣著襤褸,一手拿著根打狗棍,一手挽著個要飯籃,怎么看,都像個要飯的世家出身。兄弟倆怕被別人看笑話,兩個人一個走在前,一個走在后,中間距離拉得遠遠的,裝作互相不認識的模樣。每到一處宿頭,劉德忠便預(yù)先給弟弟交上住宿、伙食費,也不和弟弟住在一塊。最倒霉的是碰上下雨天,弟弟住在旅館里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大覺,哥哥卻縮在人家的屋檐下飽受風雨之苦。當乞丐也是要有本事的,那就是怎樣防范被狗咬。劉德忠沒這能耐,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大戶人家門前,伸手沒討到一點東西,還被人家放出的一條惡狗咬傷了腿。因為沒錢醫(yī)治,那條腿的傷口感染了,又爛又腫,等趕到京城,一條腿已殘廢了。
劉德昌參加會試,果然得心應(yīng)手,名列榜首,不久,又被神宗皇帝欽點為禹州縣令。
劉德昌回到老家禹州,以前那些和劉家斷了來往的人,一個個都跑來和他套近乎。有個叫夏林升的大員外,女兒夏翠雯是城里出名的大美人兒,許多人曾想娶她為妻,可夏員外眼眶子高,想攀個有錢有勢的人家做個靠山,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把個大姑娘閑置閨中。
如今,夏員外見劉德昌高中有了出息,便主動到衙門里去替女兒做媒,要把女兒嫁給劉德昌。劉德昌自然求之不得。于是,這樁婚姻便定下來了。誰知這夏家的女兒極是獨斷專橫,虛榮心無人能比,一進劉府,便奪下家中所有財政大權(quán),并給劉德昌立下許多條款,其中有一項就是:不得再和那討飯的殘廢哥哥劉德忠來往。夏翠雯說:相公,你哥哥如今是個殘廢了,照規(guī)矩以后是不能參加京城大比的,像他這樣一個沒用的人,也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繼續(xù)靠行乞為生。你就是資助他再多的錢,他也不會做生意,有什么用?劉德昌已領(lǐng)教過夫人的厲害,哪敢多嘴?連連點頭同意不再資助哥哥!
有一天半夜,劉德昌找到劉德忠,鼻涕一把淚兩行地向哥哥哭訴自己的一番苦衷:哥哥呀,而今我在家中已做不得半點主,還請哥哥原諒!這你可別怪弟弟啊……
劉德忠聽了,心中一冷,可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已經(jīng)落得這個地步,要想有什么作為也難,便道:弟弟,你能有今天這個出息,做哥哥的非常高興,好歹我們劉家也出了一個人物。哥哥也許天生的乞丐命,又能怨誰?為兄只有一個要求,希望你當個勤政愛民的清官,不要辱沒了我們劉家祖宗的臉面!
劉德昌想不到哥哥會如此通達,真是說不出的感激,他說:哥哥,請你放心,我一定當個好官,決不會令你失望!
說完,劉德忠便含淚揮手送弟弟劉德昌離去。
劉德昌果然說到做到,大凡想上門送禮行賄的人,都被他拒之門外。
劉德忠從此也不再登弟弟的門,怕他在妻子面前難做人,繼續(xù)當自己的乞丐。不過,很多人都知道劉德忠是知縣大人的哥哥,因此,一些想巴結(jié)劉德昌的人,就以施舍為借口,大把地把銀兩塞給他。劉德忠照收不誤,轉(zhuǎn)手再送給那些窮苦人家。劉德忠雖然和弟弟斷絕了來往,但在心里一直放心不下,擔心他娶了那么一位貪財而又厲害的女人,天長日久會站不穩(wěn)腳跟,變成一個遭千人唾萬人罵的貪官。因此,他走到哪兒,都注意打聽老百姓對新任縣官有什么意見,又有哪些希望,用一本小冊子詳細記錄下來,然后再托衙役把小冊子轉(zhuǎn)交給劉德昌。禹州有幾樁曲折離奇的案件,正是通過劉德忠在民間的走動和查訪才破獲的。
劉德昌憑著討飯哥哥的幫忙,把禹州治理得相當出色,也因此政績卓著。轉(zhuǎn)眼三年過去,劉德昌任職期滿,在上司的舉薦下,他即將升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劉德昌在官場上春風得意,他突發(fā)奇想:自己能有今日,哥哥實在是功不可沒,而今我即將到別處任職,何不把哥哥也一同帶去?有他走南闖北,廣泛搜集信息,何愁我不官運亨通,青云直上?于是,他又找到劉德忠,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劉德忠聽弟弟這么一說,心里不免有些傷心起來,心想:弟弟呀弟弟,難道你想叫我做一輩子乞丐嗎?
劉德忠心里這么想,可臉上沒有表露出來,他又轉(zhuǎn)過來尋思:不管怎么樣,劉德昌畢竟是我的親弟弟,他的忙我不能不幫,只要他能當個好官,我這個做哥哥的吃點苦也沒什么。這樣一想,他便點頭同意了。
哪想到,就在他們兄弟倆離開禹州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怪事:一些聽說劉德忠即將離開的老百姓,全趕到半道上,苦苦地挽留他不要離開這兒。他們都把他當做敢于向官府直言之士,誰也不想放他走。劉德昌見此情景,臉上可掛不住啦:自己堂堂一縣之主,走時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前來歡送,而一個乞丐竟被眾多的老百姓攔在半道上,依依不舍,這事兒要是傳出去,自己的臉面還往哪兒擱?
一位微服出巡的欽差大臣見到百姓對一個乞丐竟如此尊重,覺得十分稀奇,便私下探聽緣由,這一打探,便把事情的始末都弄明白了。這位欽差回到京城,一五一十把這事兒稟報給了神宗皇帝。
神宗皇帝聽后心中頗為不悅,他心里暗忖道:這個劉德昌也太不像話了,得了勢全不念兄弟之情,仍讓哥哥討飯,如此為官,日后哪能不貪?又念及劉德忠的忠厚和懷才不遇,不由得心中一動,提筆一揮,寫下一道圣旨,說劉德昌能有今日,全靠其兄幫忙,為了給他一個報答兄長的機會,特命其兄代劉德昌之職赴鄂州府上任。劉德昌當乞丐,替其兄搜集民情,如有功勞,再另行頂缺。
宋神宗的圣旨下到禹州,把個劉德昌驚得目瞪口呆。他那蠻橫夫人想想自己跟著丈夫要做乞丐婆了,尋死覓活,吵個不休。那夏員外悔得腸子都青了,也是毫無辦法。想想圣命難違,劉德忠也只得領(lǐng)旨赴任而去。
不久,劉德忠念及兄弟之情,上書宋神宗,陳述他和劉德昌的兄弟之情以及弟弟劉德昌在禹州的清廉政績。神宗為劉德忠不計前嫌的浩然正氣所感動,便又下旨恢復劉德昌禹州縣令之職,并責令他好好反省。
從此,這對兄弟輪流做乞丐又輪流做官的趣聞便在禹州城家喻戶曉,一代傳一代,教育后人,做人一定要互助互愛。
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