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伏天養(yǎng)生食療方法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yǎng)生的重點。2021年三伏天養(yǎng)生食療方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2021年三伏天養(yǎng)生食療方法,歡迎查閱!
三伏天養(yǎng)生食療
1、綠茶煮蛋
取綠茶15克,雞蛋2只,加水1碗同煮,蛋煮熟后去殼再煮,至水煮干時食蛋。
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肺陰虛型的人可以食用。
2、姜絲炒蛋
姜絲炒雞蛋,花生油燒開,先加姜絲,再打入雞蛋1~2個,炒至鮮嫩即可食用,每天早上一次。
適于慢性咳喘、慢性腹瀉患者。
3、梨子川貝湯
干咳少痰
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燉湯服。
適用于老年支氣管炎之肺熱干咳少痰者。
三伏天吃的肉譜
一、兔肉
兔肉肉,性涼、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涼血解熱之功效,因此也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兔肉被稱之為“保健肉”“葷中之素”“美容肉”“百味肉”。兔肉中所含的脂肪和膽固醇,低于所有其他肉類,而且脂肪又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兔肉具有保健,美容,滋補的功效。
長期食用兔肉以代替豬肉、羊肉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癥等。兔肉中的煙酸、礦物質(zhì)和糖類的含量較之其他肉食也是獨占鰲頭。煙酸又叫尼克酸,有助于酶的呼吸作用,參與體內(nèi)蛋白質(zhì)、脂肪和糖類的消化和吸收,利于產(chǎn)婦、兒童、老弱病殘者的健康。
健康小貼士:兔肉與橘子相克: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導(dǎo)致腹瀉。兔肉與芥末相克:性味相反不宜同食。兔肉與雞蛋相克:易產(chǎn)生刺激腸胃道的物質(zhì)而引起腹瀉。兔肉與姜相克:寒熱同食,易致腹瀉。兔肉與小白菜相克:容易引起腹瀉和嘔吐。兔肉忌芹菜,同食脫頭發(fā)。兔肉忌洋姜,兔肉酸冷性寒,姜辛辣性熱,寒熱同食,容易腹瀉。
推薦食譜:山藥兔肉湯
準備材料:山藥200克、兔肉(腿3個)、食鹽適量、味精適量、姜適量、料酒適量。
做法:
1、兔腿洗凈,切塊,山藥洗凈,去皮,切成滾刀塊備用。
2、兔肉塊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適用量清水,放至旺火上燒沸,撇去浮沫,轉(zhuǎn)用文火燉煮。
3、加入蔥段、姜片、精鹽、紹酒,燉90分鐘,加入山藥后,再續(xù)燉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二、鴨肉
夏天吃什么肉比較好?鴨肉絕對是首選,鴨肉味甘微咸,性偏涼,入脾、胃、肺及腎經(jīng),具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yǎng)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功效。食用鴨肉可消暑滋陰、健脾化濕、補益虛損,故鴨肉實為夏季清補之佳品。而且鴨肉蛋白質(zhì)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適中且分布較均勻,所以夏季食用鴨肉也不必過于擔(dān)心發(fā)胖問題。
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鴨的品種選擇也有講究,北京烤鴨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達40%,太油膩,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選用比較瘦的湖鴨、青頭鴨(頭上的羽毛是青綠色的),一來油少,二來利水化濕作用強。
夏季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補。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效果,又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實為夏日滋補佳品。如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則滋陽效果更佳,且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欲。
健康小貼士:鴨肉為多脂肪食物,不宜多食。尤其是肥胖、動脈硬化者應(yīng)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感冒者應(yīng)食辛散發(fā)表食物,而鴨肉滋補戀邪,可使感冒纏綿難愈。慢性腸炎者慎用,因鴨肉味甘咸、滑利下趨,加之富含油脂,食之可使腸炎泄瀉加重。
推薦食譜:南味薏米鴨
準備材料:鴨腿2只、連皮冬瓜400g、薏米仁100g、姜茸2茶匙(10g)、大蔥段2段、廣東米酒2湯匙(30ml)、鹽2茶匙(10g)、白胡椒粉1茶匙(5g)、陳皮1茶匙(5g)、油1湯匙(15ml)、香菜1棵。
做法:
1、將鴨腿沖洗干凈,用廚房紙巾擦凈表面水分。冬瓜洗凈外皮茸毛,挖去內(nèi)瓤,帶皮切成1cm厚、4cm見方的薄片。薏米潤仁用清水沖洗干凈。香菜擇洗干凈。
2、把姜茸放入廣東米酒中,泡成姜汁酒。
3、中火燒熱煎鍋中的一層薄油,待燒至六成熱時,將2個整只鴨腿放入慢煎至表面微微變熟色。然后改大火,在鍋中調(diào)入姜汁酒,將鴨腿爆香。
4、然后放入陳皮、薏米仁、大蔥段和清水(約2000ml),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慢慢燉煮60分鐘,待湯濃肉爛時放入冬瓜片、鹽和白胡椒粉,再用中火煮10分鐘。
5、上桌前,把冬瓜盛在碟底,將鴨肉拆散,碼在冬瓜上,綴以香菜即可。
三、豬肉
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chǎn)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干咳、便秘和難產(chǎn)。豬肉性平,夏天食用也無妨。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為,豬肉中含有大量的優(yōu)質(zhì)蛋白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能促進鐵的吸收,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
健康小貼士:豬肉雖是日常食品,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多食令人虛肥,大動風(fēng)痰,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于脂肪肉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fēng))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yīng)慎食或少食之。一般入藥均為豬瘦肉。
推薦食譜:苦瓜薺菜豬肉湯
準備材料:苦瓜100克,薺菜50克,豬瘦肉100克,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
1、瘦豬肉洗凈,切成片,用料酒、鹽腌10分鐘。
2、薺菜洗凈,切段??喙舷磧?,切抹刀片。
3、鍋內(nèi)加入清水,放入肉片加水煮沸5分鐘,加入苦瓜、薺菜煮10分鐘,以鹽調(diào)味即成。
四、魚肉
夏季絕對是吃魚的“黃金季節(jié)”。而黃花魚等臨近產(chǎn)卵期的魚是夏季的首選,目前正是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鮐魚、鲅魚以及三文魚和多寶魚的產(chǎn)卵期,因此夏天最適宜吃這幾種魚。
多吃魚肉對身體有很多好處,魚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18%左右,成分好,氨基酸含量也十分豐富和全面,它含有人體必需的二十多種氨基酸。魚肉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防止血栓的情形發(fā)生,是心臟、血管的保護神。而夏季吃魚也更有利于減少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dān)。
至于烹飪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熱,在烹調(diào)方式上,可以多選擇清蒸、燉湯等。在食材選擇上,不妨多吃甲魚、墨魚等寒性的魚,有些脾胃虛寒的人怕涼,烹調(diào)時加點蔥、姜、辣椒、蒜即可。而屬溫性的魚,則可以配一些寒性的食物吃,少放辣椒,比如做草魚、鲇魚時,可以加點豆腐、白蘿卜、竹筍、冬菇、冬瓜一起燉。鱔魚則可以用白菜幫子一起炒,最后加上點醋,就能有效祛熱。
健康小貼士:夏天不宜空腹吃魚,空腹吃魚很可能導(dǎo)致痛風(fēng)發(fā)作。痛風(fēng)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dǎo)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而絕大多數(shù)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diào),容易誘發(fā)痛風(fēng)或加重痛風(fēng)病患者的病情。
推薦食譜:黃花魚燉豆腐
準備材料:黃花魚750克、鹵水豆腐750克、豆瓣醬、蔥姜蒜、八角、干紅辣椒。
做法:
1、黃花魚去鱗,剖腹,去內(nèi)臟和鰓,洗凈控干,魚身雙面?zhèn)却蚧ǖ?,豆腐切大塊,蔥切段姜切片備用。
2、起油鍋,油溫?zé)釙r,下入蔥姜蒜、八角和干紅辣椒爆香。
3、下入兩勺豆瓣醬小火炒出香味,加魚加水,水要沒過魚身,大火燒開。
4、調(diào)入料酒、糖和醋,繼續(xù)中火燉煮至湯汁過半。
5、添加豆腐,添加適量鹽,繼續(xù)用中火燉煮,至湯汁基本收干,調(diào)入味精,撒上蔥花出鍋。
五、驢肉
驢肉性平且不易上火,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功效,因此特別適合燥熱的夏季食用。而且驢肉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膽固醇的肉類。對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另外它還含有動物膠、骨膠朊和鈣、硫等成分,能為體弱、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人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補充。
健康小貼士:新鮮的驢肉不宜長時間保存,最好1-2天內(nèi)食完,如果需要長時間保存,可把驢肉切成小塊,用保鮮膜包裹好,放冰箱冷凍室內(nèi)冷凍保存。食用時可根據(jù)菜肴的要求,取出驢肉,自然解凍后即可制作菜肴。
推薦食譜:涼拌驢肉
準備材料:鹵驢肉300g、油適量、鹽適量、香菜適量、辣椒油適量。
做法:
1、鹵驢肉切成薄薄的片狀,香菜洗凈,切成段。
2、把切好的香菜入在驢肉上,放入雞精放入辣椒油攪拌均勻攪拌均勻可以吃了。
如何計算三伏天的時間?
如何計算入伏的時間?有一句口訣“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為進入頭伏的時間,也就是入伏的時間。 整個的三伏天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結(jié)束,歷時三十到四十天。
按我國陰歷(農(nóng)歷)氣候規(guī)律,前人早有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jié)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tǒng)的推算方法規(guī)定,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謂庚日,是指農(nóng)歷天干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種,依次每十天輪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guī)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jié)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xiàn)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shù)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2021年三伏天養(yǎng)生食療方法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