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養(yǎng)生之道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令肌膚減緩衰老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安排飲食、睡眠更是去除黑眼圈的關鍵,因此,正確的飲食指導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食療養(yǎng)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食療養(yǎng)生的介紹
食療養(yǎng)生又稱食療,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fā)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yǎng)作用。其實不然,中醫(y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有營養(yǎng),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yī)家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梢?,食物本身就具有“養(yǎng)”和“療”兩方面的作用。而中醫(yī)則更重視食物在“養(yǎng)”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療養(yǎng)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食療養(yǎng)生文化源遠流長,食療養(yǎng)生是一種長遠的養(yǎng)生行為。以前的人通過食療養(yǎng)生調理身體,現(xiàn)在的人通過食療養(yǎng)生減肥、護膚、護發(fā)。食療養(yǎng)生是一種健康的健體之道。
更經典的說法是:食物是人類治病最好的藥品,食療養(yǎng)生就是用食物代替藥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療、使細胞恢復功能、使人體恢復健康。高級均衡營養(yǎng)素能增強細胞營養(yǎng)代謝功能,使細胞獲得了強大的能量;同時能激活細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細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細胞有能力釋放大量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殺死侵入細胞的細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細胞吸收的物理化學物質;強壯的免疫細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細胞和廢棄的代謝物,幫助功能低下的細胞恢復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有醫(yī)藥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說過,藥物治療,不如食物治療,食物是人類治病的最好藥品。他相信人體天賦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終結者。
食療養(yǎng)生的分類
粥類:粥即用米加水煮制而成,如加入藥物同煮便稱作藥粥,亦可將適量藥汁兌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療養(yǎng)生與藥療的雙重效果。如干姜是中醫(yī)用于溫中散寒的藥物,但無補養(yǎng)作用,只適用于里寒之癥;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氣,卻沒有散寒力量。若用干姜與米合煮粥服食,就成為具有溫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時加入適量蔥、姜,煮熟后兌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療感冒,又能預防感冒。由于谷米煮粥,加入藥特別是補益性的藥粥,可以正常當作早餐或點心食用,既可充饑,又作食治。粥類食品簡便易行,在古今食療養(yǎng)生中用的最多。
羹類:可作為正餐,亦可作為佐餐食用。如百合銀耳羹:用百合50克,銀耳25克,冰糖50克,先將百合、蓮子、銀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湯汁稍黏,再加入冰糖,冷后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腦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夢、焦慮、健忘。
茶類:又稱“代茶飲”,是指含有茶葉或不含茶葉的藥物,經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有些藥物不經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過苦的藥材。藥茶用開水沏后或加水煮后,即可像日常飲茶一樣頻頻飲之。如治療風寒感冒的姜糖茶,即由生姜、紅糖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藥菊花用水沏后頻服,可治頭暈目眩,具有清熱、明目之功。
酒類:亦稱“藥酒”,即用中藥與酒相結合的一種液體劑型,可用浸泡法或釀制法制備。中醫(yī)認為,酒能通血脈,去寒氣,行藥勢。常用的藥酒有枸杞酒、人參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這種藥酒的缺點是不能飲酒的人或肝腎功能差的人不宜用。
中國人的食療養(yǎng)生之道
中國人說:藥補不如食補。外國人說:食物是最好的藥物。如果有一種方法只要通過飲食調理,就能保養(yǎng)身體,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嘗試。其實,這個方法早就有了,這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食療養(yǎng)生法。
食療養(yǎng)生是根據(j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節(jié)選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療作用的食物,通過科學合理的搭配和烹調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氣、養(yǎng)的美味食品。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壽延年。
中國傳統(tǒng)膳食講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為養(yǎng),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shù)”的膳食原則。用現(xiàn)代語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來源的生物多樣性,以谷類食物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要攝入足夠的豆類及其制品;魚、禽、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要適量。
中國的傳統(tǒng)膳食結構是非常合理的,但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結構卻越來越西化。資料顯示,1997~2002年,我國居民所消費的十大類食物中,糧食和豆類食品的消費量分別下降了l2.6%和6.8%,糖類食品增長了42.1%,植物油類、肉類、禽類和蛋類的消費都分別上升了20%以上。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跟洋快餐泛濫等問題有關。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類比例非常高,這種“吃肉才有營養(yǎng)”的錯誤導向是造成飲食結構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實際上,食物熱量的60%左右來自碳水化合物,25%來自脂肪,12%~15%來自蛋白質,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構成比。洋快餐的特點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熱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質,低礦物質、低維生素和低膳食纖維。由于營養(yǎng)嚴重失衡,所以國際營養(yǎng)學界稱洋快餐為能量炸彈和垃圾食品。
實際上,在一些人們熱衷于飲食西化的時候,以中國傳統(tǒng)飲食結構為代表的東方膳食結構,卻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1989年,美國參議院史無前例地召開了有關膳食營養(yǎng)的聽證會,聽取了美國康乃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在中國6年的合作膳食調查研究結果,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飲食結構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概括而言,中國傳統(tǒng)膳食結構有四大優(yōu)勢。第一是主副食分明,傳統(tǒng)膳食非常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第二是關注新鮮蔬菜的健康作用。中國傳統(tǒng)膳食新鮮蔬菜來源廣泛,食用量大。“食不可無綠”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飲食的金科玉律。中國居民每個人一天大約要吃500克新鮮蔬菜,德國只有80克,英國是83克,荷蘭大約100克,美國l02~103克,法國120克。第三是強調“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原則。第四,傳統(tǒng)的膳食堅持了低溫烹飪的方法,如主食饅頭、米飯、面條、餃子、粥等烹制都在水環(huán)境中進行,采用100℃左右的溫度加熱,比烘烤的溫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也是短時間完成,這種烹調方式不僅有益于保持蔬菜的營養(yǎng)成分不受損失,也滿足了菜肴表面殺菌的需要,同時也減少了油脂的氧化。
食療養(yǎng)生的優(yōu)點
中醫(yī)歷來強調“藥療不如食療養(yǎng)生”,以食物為藥物具有以下幾大突出的優(yōu)點:
1.食療養(yǎng)生不會產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藥物治病則不然,長期使用往往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和依賴性,而且還可能對人體的某些器官造成影響。
2.這些食物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價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讓人們在日常用餐中便可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又是昂貴的醫(yī)藥費所無法比擬的。
3.食物為藥還具有無痛苦的優(yōu)點,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針、吃藥,甚至手術之苦。當然,食療養(yǎng)生是最好的偏方,食療養(yǎng)生確實對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藥物治療的優(yōu)點,但不等于食療養(yǎng)生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藥物治療。如果病情急重,或者應用食療養(yǎng)生后疾病不減輕,應該請醫(yī)生指導。
低鹽飲食是食療養(yǎng)生基礎
可以說,低鹽飲食是絕大多數(shù)的腎臟疾病患者飲食治療的基礎。低鹽飲食嚴格講就是限制鈉的飲食。因此,所有含鈉高的食物都應限制。高鈉食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食鹽、味精、醬油、醬等調味品;二是各種鹽脯制食品,如各式脯菜、咸菜、臘肉、臘魚、板鴨、香腸、紅腸等。每日食鹽量控制在2~3克或醬油10~15毫升。低鹽飲食禁用第二類食物。味精的含鈉量是食鹽的一半,也必須注意限量使用。此外,各種面制食品中一般也含有一定量的鈉(小蘇打)。因此,也應限量食用。由于各種天然新鮮食物的含鈉量都很低,因而只要注意限制調味品的使用,即少用鹽、味精和醬油,多用糖、醋,低鹽飲食是不難做到的。此外,中藥“秋石”和市售低鈉鹽都可以用來增加咸味。但是,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鉀,因此應當咨詢醫(yī)師。在少尿或無尿、腎功能衰竭晚期時應慎用或不用,以免導致高鉀血癥。低鹽飲食主要適用于有腎病綜合征、高血壓和少尿的腎臟病患者,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腎臟患者飲食。但是,以腎小管損害為主的腎臟病患者一般不能采用低鹽飲食。因為患這些疾病時可能會發(fā)生鈉在尿液中丟失過多,導致低鈉血癥和血容量不足等問題的出現(xiàn)。故此時應注意補充鈉,宜進食高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