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過后養(yǎng)生的方法
大暑時節(ji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今天送來大暑的養(yǎng)生吃法,既消暑且不失健康,亦是色香味皆具的美好蔬食。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大暑過后養(yǎng)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大暑過后養(yǎng)生
清心:養(yǎng)心護心第一
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春夏養(yǎng)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天氣炎熱,"心臟"更容易受到暑熱的傷害,所以大暑更要注重養(yǎng)心護心。
早起:晨練養(yǎng)陽養(yǎng)心
晨練促進陽氣升發(fā),但切記不要起床后立刻鍛煉。建議適量飲用一杯白開水,再進行短時地晨練,運動不要太劇烈。
午時:養(yǎng)心宜小睡
午時是指11時~13時,這個時候心經(jīng)當令,是養(yǎng)心的關鍵時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不但有利于補足睡眠,而且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
有資料顯示,午睡還可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機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yǎng)神對身心也是很有好處的。
下午:喝杯養(yǎng)心茶
大暑炎熱,與心血管病關系密切的鉀元素以及其他人體微量元素易隨汗液流失,大暑期間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
清熱:祛暑排毒第一
祛暑熱、排熱毒就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萵筍、油麥菜等。如果沒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開胃、行氣,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時蔬等等。
清補:健脾化濕第一
大暑節(jié)氣,正值伏天,天氣潮濕、悶熱,不少人出現(xiàn)大便不成形、厭食、困乏等癥狀,這些都是脾虛濕盛的表現(xiàn)。
所以,"清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而第一位的莫過于健脾祛濕。說到健脾祛濕,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薏米紅豆湯。
薏米紅豆湯:健脾祛濕
做法:取等量的薏米和紅豆,將紅豆浸泡三四個小時,再與薏米一起下鍋煮,上層的湯當水喝,下層的顆粒當飯吃。
專家還建議,脾虛的人可以適當多吃冬瓜、苦瓜,冬瓜能排水除濕,苦瓜能養(yǎng)脾開胃。另外,當季比較適宜的清熱食物還有芹菜、蕹菜、馬蘭頭、茭白、蘿卜、 荸薺、藕、茄子、絲瓜、海帶、紫菜等。
清養(yǎng):冬病夏治第一
大暑悶熱,需要注重"清養(yǎng)",而"清養(yǎng)"核心要務則是"冬病夏治"。大暑節(jié)氣在三伏之中,三伏天"冬病夏治"再好不過。
"冬病"是指好發(fā)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時,在人體特定穴位進行藥物敷貼、艾灸等,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常用的"冬病夏治"穴位為神闕、關元和足三里。
大暑養(yǎng)生食譜
一、清拌茄子
【用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茄子洗凈,切成小片,放入碗內(nèi),撒上少許鹽,再投入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nèi)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成末;將炒鍋置于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nèi),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干凈,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二、熗拌什錦
【用料】豆腐1塊,嫩豆角50克,西紅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均切成片;鍋內(nèi)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分別焯透(西紅柿略燙即可),撈出瀝干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西紅柿、味精同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濕。
注意: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種毒蛋白,加熱后毒性可大為減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三、綠豆南瓜湯
【用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綠豆清水洗凈,趁水氣未干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腌制幾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凈,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燒開后,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上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