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調攝養(yǎng)生的方法
精神情志是在臟腑氣血的基礎上產生的為人體生理活動的表現之一。《內經》就非常重視“神”在人體中的作用,認為養(yǎng)生當以養(yǎng)神為主,并指出:“一曰知治神,二曰知養(yǎng)身,三曰知者藥為真,四曰知磁石大小,五曰知臟腑血氣之診”。即把“治神”放在首位。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情志調攝養(yǎng)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情志調攝養(yǎng)生方法(一)、節(jié)制法
所調節(jié)制法就是調和、節(jié)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重視精神修養(yǎng),首先要節(jié)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維護心理的協(xié)調平衡。
1.遇事戒怒
“怒”是歷代養(yǎng)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它是導致情志致病的主要因素,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怒不僅傷肝臟,怒氣還傷心、傷胃、傷腦等,導致各種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沖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即使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過極情緒,使情緒反映“發(fā)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的床頭或案頭寫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作為自己的生活信條,隨時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省,每次發(fā)怒之后,吸取教訓,并計算一下未發(fā)怒的日子,減少發(fā)怒次數,逐漸養(yǎng)成遇事不怒的習慣。
2.寵辱不驚
人世滄桑,諸事紛繁;喜怒哀樂,此起彼伏。老莊提出“寵辱不驚”之處世態(tài)度,視榮辱若一,后世遂稱得失不動心為寵辱不驚。對于任何重大變故,都要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F代醫(yī)學研究證明,情志刺激與免疫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息息相關。任何過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細胞的戰(zhàn)斗力,減弱人體免疫能力,使人體內防御系統(tǒng)的功能低下而致病。為了健康長壽,任何情緒的過分激動都是不可取的??傊朴谧晕艺{節(jié)情感,以便養(yǎng)神治身。對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安和的處世態(tài)度和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情志調攝養(yǎng)生方法(二)、疏導法
把積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fā)泄出去,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稱之為疏泄法。具體做法可采取下面幾種方式。
1.直接發(fā)泄
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出去,例如當遇到不幸,悲痛萬分時,不妨大哭一場;遭逢挫折,心情壓抑時,可以通過急促、強烈、粗狂、無拘無束的喊叫,將內心的郁積發(fā)泄出來,從而使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恢復平衡。發(fā)泄不良情緒,必須學會使用正當的途徑和渠道來發(fā)泄和排遣,決不可果用不理智的沖動性的行為方式。否則,非但無益,反而會帶來新的煩惱,引起更嚴重的不良情緒。
2.疏導宣散
出現不良情緒時,借助于別人的疏導,可以把悶在心里的郁悶宣散出來。所以,擴大社會交往,廣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是解憂消愁、克服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研究證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縮小“人際關系心里距離”,是醫(yī)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藥。
情志調攝養(yǎng)生方法(三)、轉移法
轉移法又可稱移情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改變其周圍環(huán)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或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其本質是轉移病人的精神,以達到調整氣機、精神內守的作用。轉移法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升華超脫
所謂升華,就是用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不良情緒的干擾,用理智戰(zhàn)勝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為的動力,投身于事業(yè)中去,以工作和事業(yè)的成績來沖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這也是排除不良情緒,保持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的一條重要保健方法。
超脫,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動上脫離導致不良情緒的環(huán)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時,可以到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公園或視野開闊的海濱漫步散心,可驅除煩惱,產生豁達明朗的心境。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綺麗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氣機舒暢,忘卻憂煩,寄托情懷,美化心靈。
2.移情易性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變內心情緒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進過排除內心雜念和抑郁,改變其不良情緒和習慣。“移情易性”是中醫(yī)心理保健法的重要內容之一。“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很多,可根據不同人的心理、環(huán)境和條件等,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靈活運用。
琴棋書畫具有影響人的情感,轉移情志,陶冶性情的作用。實踐證明,情緒不佳時,聽聽適宜的音樂,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或喜劇,苦悶頓消,精神振奮??梢?,移情易性并不是壓抑情感。如對憤怒者,要疏散其怒氣;對悲痛者,要使其脫離產生悲痛的環(huán)境與氣氛;對屈辱者,要增強其自尊心;對癡情思者,要沖淡其思念的纏綿;對有迷信觀念者,要用科學知識消除其愚昧的偏見等等。
3.運動移情
運動不僅可以增強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因為運動可以有效地把不良情緒的能量發(fā)散出去,調整機體平衡。當自己的情緒苦悶、煩惱,或情緒激動與別人爭吵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球、散步、爬山等活動,也可采用傳統(tǒng)的運動健身法和太極拳、太極劍、導引保健功等,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鍛煉主張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因而能使形神舒暢,松靜自然,心神安合,達到陰陽協(xié)調平衡,且有一種浩然之氣充滿天地之間之感,一切不良情緒隨之而消。此外,還可以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在勞動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促進血液循環(huán),活躍了生命功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飽滿。
情志調攝養(yǎng)生方法(四)、制約法
情志制約法,又稱以情勝情法,它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以達到協(xié)調情志的目的。
1.五臟情志制約法
精神因素與形體內臟、情志之間,及生理病理上存在著相互影響的辯近關系,根據“以偏救偏”的原理,創(chuàng)立的“以情勝情”的獨特方法。正如吳昆《醫(yī)方考》所言:“情志過極,非藥可愈,順以情勝,《內經》一言,百代宗之,是無形之藥也。”朱丹溪宗《內經》之旨指出:“怒傷,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傷,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憂傷,以喜勝之,以怒解之;恐傷,以思勝之,以憂解之;驚傷,以憂勝之,以恐解之,此法唯賢者能之。”后世不少醫(yī)家對情志的調攝有時比藥石祛疾還重視,而且創(chuàng)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療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暢遂情志??傊?,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論,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義的。
在運用“以情勝情”方法時,要注意情志刺激的總強度,超過或壓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地強大剌激,或是釆用持續(xù)不斷的強化刺激,總之后者要適當超過前者,否則就難以達到目的。
2.陰陽情志制約法
運用情志之間陰陽屬性的對立制約關系,調節(jié)情志,協(xié)調陰陽,是為陰陽情志制約法。人類的情志活動是相當復雜的,往往多種情感互相交錯,很難明確區(qū)分其五臟所主及五行屬性,然而情志活動可用陰陽屬性來分,此亦即現代心理學所稱的“情感的兩極性”。七情引出的氣機異常,具有兩極傾向的特點。根據陰陽分類,人的多種多樣的情感,皆可配合成對,例如,喜與悲、喜與怒、怒與恐、驚與思、怒與思、喜樂與憂愁、喜與惡、愛與恨等,性質彼此相反的情志,對人體陰陽氣血的影晌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間,可以互相調節(jié)控制,使陰陽平衡。喜可勝悲,悲也可勝喜;喜可勝恐,恐也可勝喜;怒可勝恐,恐也可勝怒等。
總之,應采用使之產生有針對性的情志變化的刺激方法,通過相反的情志變動,以調整整體氣機,從而起到協(xié)調情志的作用。以情勝情實際上是一種整體性調整方法,人們只要掌握情志對于氣機運行影響的特點,采用相應方法即可,但切不可簡單機械、千篇一律的按圖照搬。倘若單純拘泥于五行相生相克而濫用情志制約法,有可能增加新的不良刺激。因此,只有掌握其精神實質,方法運用得當,才能真正起到心理保健作用。
情志調攝養(yǎng)生的方法
上一篇:情志調攝養(yǎng)生法
下一篇:情志養(yǎng)生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