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高考理綜解題策略
高考已經進入復習備考階段,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考備考:高考理綜解題策略》,供大家參考,更多高考備考資料及復習指導請關注學習啦網。
高考備考:高考理綜解題策略
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題與原來的單科試題相比較,無論是命題的指導思想,還是命題方式、試題結構、解答形式和評分標準,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面對這種新的高考模式,考生如何應考?這已成為廣大考生所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擬就理科綜合考試中的幾種題型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一、選擇題
近幾年來,綜合能力測試與原來的單科試題比較,一是由原來的多選題向單選題過渡,二是總賦分值減少。我們認為,這主要是考慮到選擇題這種題型的功能和試題信度的限制,同時要兼顧難度控制。選擇題很難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不易考查學生較高層次的能力水平,如綜合能力,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有些高中內容本身只要求學生知道或能夠識別,故用選擇題考查比較適合。綜合能力測試由于受時間、題量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積覆蓋知識面。但這并不意味不講知識面的覆蓋了。因此,一定數量的選擇題可以保證知識面的覆蓋。解答選擇題,一是要求速度較快,就是從審題到選取答案的反應要快。二是要準,就是選得準。選擇題多數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以及一些現象的考查。故應從學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搞清題意,充分應用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和圖象,采用常規(guī)解題方法和特殊解題方法,從而迅速選擇正確答案。另外,應充分利用單選題的特點,以節(jié)省時間。例如,通過審查題干和選項判斷,若幾個選項中肯定其中一個選項正確,則其余必定錯誤,可不予考慮。若從一個選項正確可推出另一選項也是正確的,則這兩項恰恰都是錯誤的。在逐項判斷時,若前面選均為錯誤,則最后一個選項不必分析,應為正確。
二、設計性實驗題
近幾年來,高考試題的實驗題部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增加了設計性實驗題,著重考查考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設計性實驗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加以改裝,可以在條件或器材上加以限制。例如,物理中的學生實驗“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可以改成用電壓表和電阻箱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2.給定器材,要求考生根據所學知識自行設計實驗方法和過程以完成實驗。例如,將驗證玻意耳定律的實驗改為測定當地的大氣壓。3.只提實驗目的,要求考生自行選擇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步驟,設計實驗數據處理方法以及分析實驗誤差。例如,要求測定木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設計性實驗看似新穎,變化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在中學階段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因此,在解答設計性實驗題時,一是要注意與我們學過的實驗聯(lián)系起來,尤其是注意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二是應注意幾個設計原則:(1)科學性原則。方案所依據的原理要符合基本規(guī)律,并能通過實驗現象揭露本質,達到測量、研究和探索的目的。(2)可行性原則。方案的實施應安全可靠,不會對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同時應較簡便。(3)精確性原則。應盡可能挑選誤差相對較小的方案。
三、信息題
理科綜合測試題相對原來的單科試題而言,題型的最大變動就是出現了跨學科的綜合題,且通常以所謂“信息題”的形式出現。
大家知道,由于各學科的特點不同,各學科都有本學科的能力要求,但各學科綜合起來又具有共同特性的能力要求。另外,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各事物都是復雜的,且又是相關聯(lián)的,并不是以我們劃分的學科分類來發(fā)生。即使一個看似簡單的事件,都可能需要結合諸多學科的知識去分析。可見,信息題就是以體現學科結合,檢查素質教育效果,考查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的。解決信息題的關鍵是做好類比遷移,通過對題設信息的分析探索出試題設問的實際問題與中學各科知識的相關知識點,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去。
在解答信息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敢做。很多考生碰到這類題時常常畏縮不前,不敢下手。我們應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信心的建立,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基于兩條:(1)雖然題目看起來很新很生,但用到的知識通常一定是我們學過的。只要平時注意了知識的掌握,就一定能從容應對。(2)也許題目中需要用到的知識,在中學階段確實沒有學過。但是,恰恰由于沒有學過,所以題目一定會告訴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新知識。只要認真看題,就一定能把這個新知識找出來。同時還應明確,由于是新知識,故題目考查的范圍也許很廣,但絕不會很深。亦即“看了就會用”。
2.審題。信息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文字敘述長,若配以圖、表,則題量將更大。以前的單科考試,二三百字的題目并不多見,而現在的題目,動輒三四百字,甚至五六百字(即使是選擇題,也有這種情況)。所以審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提煉。由于信息題所反映的是各學科的新知識、新成就、新方法,或者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或模擬,故從信息的角度看,在題中必然會出現有效信息和無效信息的混雜,這就要求考生具有提煉有效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答題時,通過讀題,要認清主體。一則材料往往涉及若干現象,這些現象中的主體是必須弄清楚的問題。通過讀題,提取有效信息,摒棄無效信息,削掉屏蔽思維的枝節(jié)內容,從而遷移出應該運用的相關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
4.切入。綜合題雖然體現了各學科的綜合能力,但必然會以某一學科為主體。因此,解題時應弄清從哪一學科去思考。如果切入點選錯,則可能誤入歧途,或無謂地增加難度。
5.建模。我們知道,世界萬物,表象不盡相同。自然科學的一個研究方法是從各種自然現象中抓住本質,建立一定的理想化模型進行分析。解答信息題時也應如此,把題目所反映的具體情景轉化為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例如,高考曾考查過的運動員跳水問題。在解答時,可以將研究對象——運動員抽象成理想化模型——質點;將其運動過程抽象成理想化過程——豎直上拋運動。這樣,就可以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求解了。
總之,在求解高考理科綜合試題時,首先應將題中所設問的實際問題轉化為自己已學過的物理問題和模型;其次將研究對象進行科學抽象和具體化,特別是對理科綜合題,在建模過程中,要把生物、化學中的術語、條件、場景轉化成物理中的概念、規(guī)律、模型,并且在轉化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科學近似;再用聯(lián)想法將題中所描述的過程類比為已學過的某一物理過程,注意將遇到的新情景與學過的各科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最后將有效信息歸納整理,綜合應用其他學科知識,將動態(tài)思維法、等效法、對稱法、極限法、圖象法、守恒法、賦直法等方法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去,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1)棱柱:
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對角線的端點字母,如五棱柱。
幾何特征: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錐、四棱錐、五棱錐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錐
幾何特征: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棱臺:
定義: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態(tài)、四棱臺、五棱臺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臺
幾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②側面是梯形
③側棱交于原棱錐的頂點
(4)圓柱:
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余三邊旋轉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圓;
②母線與軸平行;
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
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
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個圓;
②母線交于圓錐的頂點;
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臺:
定義:用一個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幾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
②側面母線交于原圓錐的頂點;
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
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圓;
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高考備考高考理綜解題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