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訓練孩子上廁所
開始如廁訓練沒有統(tǒng)一的時間,因為這與孩子的發(fā)展狀況有關,一般不推薦給2歲以下的小孩進行如廁訓練。孩子們通常在1歲半到2.5歲時具備進行如廁訓練所需的基本條件(預備技巧和生理發(fā)育條件),當孩子發(fā)育條件具備后,將會顯示以下跡象:
模仿大人行為
規(guī)整物品
通過說“不”顯示獨立性
對廁所感興趣(如跟在大人背后進廁所)
學會走路并且會坐下來
起先是大小便時才會有所表示,然后是想要大小便時就會有所表示
學會穿衣脫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行為特征,我們把它叫做性格。為如廁訓練做計劃時,一定要把孩子的性格考慮進去。
考慮孩子的情緒特征,并想一想一天之中什么時間孩子最容易親近;計劃執(zhí)行時間應該放在孩子最愿意合作的時段。
性格比較內斂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考慮到孩子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準備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講故事),這樣有利于孩子在坐便椅上舒服一些。
要考慮到孩子的受挫水平,準備好在每一步訓練中去鼓勵和肯定他們。
在開始如廁訓練之前,最好讓健康專家檢查一下孩子,聽聽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和性格的介紹,確定是否應該開始訓練。
訓練時機很重要。不要在孩子生病或者孩子剛剛經歷重大變動(如搬遷、有弟妹出生、轉入新學校等情況)時開始訓練。
如果在如廁訓練時感受到壓力,孩子很可能會憋著小便或是大便。憋便的原因可能是壓力過大或是由于便秘(過硬而疼痛的大便)引起。
訓練孩子如廁時,試著不要帶有壓力。當你感覺有心理壓力時,你的焦慮很可能會傳染給孩子。
開始訓練
父母需要知道——
如廁訓練包括討論、脫衣、便便、擦屁屁、穿衣、沖水和洗手,這些步驟要一個一個來,成功一個后再開始下一個。
步驟越多,孩子會越情愿,訓練進程會越快。
初步的勝利有賴于孩子對如廁的理解,而不是學會步驟。
檢查便便。如果便便是硬的,說明孩子曾感受到排便疼痛或困難,此時應給孩子補充纖維素,或者咨詢健康專家,開一點排便劑。當便便變得軟一些時,讓孩子知道排便不會再疼了。
高纖維食物以及減少乳制品攝入量能軟化便便,并幫助維持腸的有規(guī)律運動。由于孩子會抵抗強制喂食,也因為孩子最善于通過模仿學習,因此,父母自己吃高纖維食物能有效地鼓勵孩子也這樣吃。
具體做法——
使用坐便椅。許多孩子會感到坐便椅比馬桶要安全,而且坐在坐便椅上,孩子的腳可以夠到地板,不會擔心摔在地上或是掉進馬桶。
熟悉坐便椅。讓孩子觀察、觸摸,直到感覺坐便椅是舒服的。此外,要讓孩子知道坐便椅是給自己專用的。
把坐便椅放在方便的地方。不必把坐便椅局限在衛(wèi)生間,可以放在活動室、院子或孩子玩耍的地方,這樣孩子就能隨時使用坐便椅了。
如果孩子害怕坐便椅,就不要強求。把訓練推遲1至2個月,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熟悉和習慣坐便椅。
一開始,可以讓孩子穿著衣服(有紙尿褲)坐在坐便椅上,一日一次。另外,不要強求孩子坐的時間,可以隨時站起來不坐。
當孩子能習慣穿著衣服坐在坐便椅上后,可以脫掉孩子的衣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