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教育孩子要先學會做人
曾經(jīng)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的四歲兒子吵著要他陪。記者很煩,就將一本雜志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 你先將這上面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五分鐘,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么可能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記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里出現(xiàn)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么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只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斑馬的選擇
很久以來,斑馬為什么會有色彩對比強烈的黑白條紋,對我來說一直是個不解之謎。斑馬固然美麗,但卻不符合達爾文“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因為但凡鳥獸蟲魚,為了躲避天敵的攻擊,都有著與環(huán)境相匹配的保護色。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馬這身打扮實在是太顯眼了,這使它們很容易成為獅子、土狗之類食肉類動物的攻擊目標。
斑馬為什么會有黑白條紋?我曾經(jīng)多次向人請教過這個問題。有人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種條紋可以讓智商差點的捕食者分不清斑馬的頭和尾——有一種魚就是這樣干的,電腦的屏幕保護里就能看到——而眾所周知,斑馬的后腿十分強勁有力,不小心站到后面的捕獵者必受重傷。這種說法似乎能有一定道理。
近日看一本生物雜志,才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原來,在非洲大陸,有一種可怕的昆蟲——舌蠅。動物一旦被舌蠅叮咬,就可能會染上“昏睡病”——發(fā)燒,疼痛,神經(jīng)紊亂,直至死亡??茖W家研究的結(jié)果,舌蠅的視覺很特別,一般只會被顏色一致的大塊面積所吸引。對于有著一身黑白相間條紋的斑馬,舌蠅往往是視而不見的。斑馬的條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選擇、優(yōu)勝劣汰的結(jié)果。在進化過程中,斑馬的選擇雖然使它有更多的被捕獵的風險,但也使它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擾,使它們的群體不斷地發(fā)展壯大起來?,F(xiàn)在,斑馬已經(jīng)成為非洲大草原上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之一。
根據(jù)斑馬的選擇,我們可以教育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
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
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明星的歡呼鮮花和隱者的清逸自在。
你不可能同時走上兩條不同方向的道路,各個方面都出類拔萃。你不可能同時擁有玩游戲時的快樂和優(yōu)秀學業(yè)成績的令人尊重。
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都占完了。
你總要學會權(quán)衡利弊,學會放棄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
你總要學會接受生命的殘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氣和。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讀書是要看出它好處
熊十力(1884——1968)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哲學家。40年代,有一個國民黨的陸軍少將叫徐復(fù)觀,聽到友人對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紹,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識論》,大為佩服,就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學問,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講了一番治學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復(fù)觀穿著陸軍少將的軍服到重慶北碚金剛碑勉仁書院拜見熊十力,請教應(yīng)該讀什么書。熊十力叫他回去讀王船山的《讀通鑒論》。
徐復(fù)觀說早年已經(jīng)讀過了。
熊十力很不高興,說:“你并沒有讀懂,應(yīng)當再讀。”
過了一些日子,徐復(fù)觀再去,告訴說《讀通鑒論》讀完了。
熊十力問: “有點什么心得?”
徐復(fù)觀覺得自己讀得很認真很仔細,不免有些得意,說,書里有很多他不同意的地方,接著就一條一條地說起來。
還沒等他說完,熊十力就怒聲斥罵起來:“你這個東西,怎么會讀得進書!像你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得到書的什么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它的好處,再批評它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jīng)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yǎng)。譬如《讀通鑒論》,這一段該是多么有意義;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么深刻。這些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是太沒有出息!”
這一頓罵,罵得陸軍少將目瞪口呆。
原來讀書是先要讀出書的好處!
“這對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徐復(fù)觀明白了這個道理,“恐怕對于一切聰明自負,但并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經(jīng)過這起死回生的一罵,徐復(fù)觀改變了讀書的方法,后來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著作等身,為重新檢討和弘揚中國文化做了出色的貢獻,特別在臺灣、香港等地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教育孩子相信自己
一個人需要勤奮,但更需要自信,只有充滿自信,才能開掘智慧,激發(fā)力量,在人生的征途上健步如飛。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古希臘的一位大哲學家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最優(yōu)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哲人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哲人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yōu)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shù)闹腔?,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挖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哲人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伤I(lǐng)來一位又一位,都被哲人一一婉言謝絕了。某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哲人病床前時,病如膏肓的哲人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辭懇切地說,“找遍城鄉(xiāng)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優(yōu)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
哲人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后,哲人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yōu)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他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
哲人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了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yōu)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yōu)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fā)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jīng)深切關(guān)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責了整個后半生。
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轍,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yīng)該牢記一位哲人說過的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每個人都有大于自身的力量。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座金礦,關(guān)鍵是如何發(fā)掘自己。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