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春節(jié)是什么時候
仡佬族春節(jié)是什么時候
每年的一月一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春節(jié)在我國是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而在仡佬族文化中,他們過年的時候并不是傳統(tǒng)的一月一日,那么你知道是在什么時候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仡佬族春節(jié)是什么時候
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jié)。屆時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秧苗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清吉平安。供品用過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shù)刎罾凶迦嗣窠凶鲞^年,俗稱仡佬年。
這天吃過早飯后,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著嶄新的民族服裝,攜帶著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蘆笙等民族樂器和篾雞蛋(用竹篾編成并用棉花等填充的實心小球)等民族體育器械,以及酒肉飯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墳塋的草坪上。
人到齊后,由本族中的首領點放鞭炮和鳴放火銃,表示過年開始。接著人們便自由組合,開始進行各種文娛活動。當人們盡情玩樂到下午兩點左右,人們才集中在老祖先墳前祭祖。祭祀時長輩在前,小輩在后,由首領將帶來的10只活雞(公雞5只,母雞5只,每年輪流由10戶人家?guī)?殺死,以血滴入酒中灑地祭奠祖先。
祭奠時要用民族語言歌頌祖先“開荒辟草”的功績,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多福多壽。祭祖完畢,接著人們又按長幼次序轉移到草坪上,面對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用民族語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祭祀完畢后,便開始吃年飯。
吃年飯時,根據人數(shù)分成若干桌,不論年紀大小,只要輩分相同的便坐在一桌。每桌十人,按輩分在草坪上圍蹲成圓圈,輩分高的坐在前排,輩分矮的坐在后排,有幾輩人就擺幾排。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雞湯和一盆菜放在圓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后即開始吃年飯。吃完年飯后才各自回家。過年后,春耕開始。
仡佬族春節(jié)習俗
在務川民間俗稱過年,是仡佬族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從農歷臘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止。臘月三十(月小二十九)稱“過小年”,正月十四稱“過大年”。
進臘月,就開始做“過年”的準備,殺年豬、熬麻糖、煮米酒(即甜酒),籌辦年貨。二十三日夜,禮送“灶神”上天,次日起打掃煙塵、清掃庭院、整理雜物家什。出門在外者,相繼歸家。
三十日,具祭祀用伏紙、貼春聯(lián)、門神、年畫,或張掛錦屏條幅;接近天黑,到祖墳前放鞭炮,亮墳燈,稱“上墳”(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夜都要亮墳燈);吃飯前,具香燭紙帛、茶酒肴饌祭祖宗、敬天地,祭畢,合家歡聚吃“年夜飯”(亦稱“團圓飯”)。
有以飯或食鹽水喂牛者,以示“過年不忘牛辛苦”;拜辭舊歲,人人洗腳,尊長賜“壓歲錢”,圍火守歲,塘火要旺,寓人丁興旺;忌吹火,忌往外倒水,忌喝湯,忌剩飯菜,忌打罵小孩。正月初一子時,燒清茶,禮敬天地祖宗,開大門放鞭炮,稱“燒開香”,開大門時念“財門大打開,金銀財寶滾進來”;到水井旁燃絮磁紙敬“井神”,背(或挑)水宜早宜快,稱“搶金銀水”。
晨,吃米籽、湯圓,具香紙到附近土地廟出行,乞求土地菩薩保佑出行平安,有的則在正月期間外出時在路上臨時供奉;忌動鐵器,忌掃地,忌推磨舂米。
是日,整作衣冠,向尊長叩拜;平輩相見,互道“恭喜發(fā)財”,親友互相拜年;新婚夫婦雙雙走拜四方親戚,稱“新客拜新年”,須“打發(fā)’’錢財。有“送銀水”、“送柴(財)”、“送春帖”者,挨戶說“吉利”,討“打發(fā)”。很多村寨玩板凳龍、耍高臺獅子、打蔑雞蛋、唱花燈。
正月十四“過大年”,晚飯和除夕的“年夜飯”一樣豐盛,晚飯前的祭祀,是過年期間的最后一次祭祖,時間比往天要早,吃完天還未黑。飯后,有的地方的男性老人帶小孩去“喂樹”,即一人手持柴刀在果樹干上輕輕砍開一點樹皮,隨口喊道:“結不結(果)”另一人將一小片肉和一點豆腐塊放進砍開的樹皮中,答道:“要結(果)”;對方又問“落不落(果)?”答:“不落(果)”;此舉近乎兒戲,卻表達了仡家人的一種心愿。
有的地方的小孩子們則弄來冬青葉燒“爆虼蚤”,燃一把火,將冬青葉置于火焰上,發(fā)出“噼哩啪啦”的響聲,有如將“虼(跳)蚤”放進火里燒爆之聲響,意味著要將過去殘存的虼蚤燒盡,使新的一年不再有虼蚤出現(xiàn)。
有的地方的孩童則玩“打耗子”的游戲,即用繩系草鞋倒拖作“耗子”(老鼠),眾孩邊追打邊問答:“中柱大哥,檐柱二哥,草鞋鼻子倒拖,問你耗子落窩不落窩?”“不落窩。……不落窩要打落窩!”接著在一片喊打聲中以棍追擊草鞋,然后到主人門口討要粑粑,再到下一家,一家一家走遍鄰近村寨。
“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燈”。入夜,道路、房舍、庭院、畜圈、谷物儲藏倉庫等地,掌燈點燭,徹夜通明。預兆在新的一年里,喜慶穗盈庭、六畜興旺、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