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慶節(jié)
大家都在說中國國慶節(jié),那么中國國慶節(jié)是怎么來的,又代表著什么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中國國慶節(jié)的信息,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國慶節(jié):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又稱十一、國慶節(jié)、國慶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2014年9月27日,節(jié)日準備,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廣場中心安置大型花壇,名為"祝福祖國"的中心大型花壇以花籃為主景。
2014年9月28日,節(jié)日準備,更換了天安門城樓懸掛的毛澤東畫像。每年更換一次,已經(jīng)持續(xù)了48年。從1949年至今,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經(jīng)歷過8次更迭。
2014年10月1日當天,約50萬旅客當日從四大火車站離京,逼近春運峰值。
中國國慶節(jié)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
英文名: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節(jié)日時間:每年10月1日
設定時間:1950年
節(jié)日活動:舉國同慶、閱兵儀式、國慶長假、黃金周等
設立機構(gòu):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節(jié)日意義: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國慶節(jié)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xié)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fā)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fā)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jié)日。
中國國慶節(jié)演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lián)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行。
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中國國慶節(jié)意義:
國家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是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xiàn):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jié)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guī)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xiàn)。
基本特征: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xiàn)凝聚力,發(fā)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