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州珠村七夕節(jié)介紹
2017年廣州珠村七夕節(jié)介紹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七巧節(jié)或七姐誕,廣州珠村在七夕節(jié)會有很多活動,至于具體的情況,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你廣州珠村七夕節(jié),一起看看吧!
廣州珠村七夕節(jié)介紹
在廣州,“珠村大祠堂,要擺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兒換靚裝……”這是清末民初珠村舉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生動地記錄了舊時珠村乞巧節(jié)的盛況。廣州珠村自明清時期已經盛行“擺七娘”,女子做“七娘”秀巧手,男子借物看人,有鐘情者便托媒說親。“擺七娘”成為了一座婚姻的橋梁。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廣州淪陷,珠村的“擺七娘”全部停止??箲?zhàn)勝利后,曾一度恢復,解放初期珠村還出現了男子“擺牛郎”。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又再度停止,直到1998年才再度興起。2001年珠村東南社“良潘公祠”的那堂“七娘”還被廣州近代歷史博物館錄像收藏,藝術品被廣州博物館收購,長年存擺在廣州博物館內。
廣州珠村七夕節(jié)活動
今年的廣州乞巧文化節(jié)開幕式,將一改往年傳統(tǒng)風格的韻味,大量運用精美3D視頻的制作和高科技燈光音效,力求將牛郎織女千年美麗的傳說生動地立體化,以更唯美、更震撼的形式,展現乞巧民俗文化在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與現代社會相互融合的創(chuàng)新嘗試。
開幕演出當晚,來自廣東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將與視頻后方投影精彩配合,演繹傳說中的《仙女下凡》,以柔美的女性戲水、剪紙、品茶、女紅等,展現巧女們心靈手巧的生活畫面。
現場上演了以“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包括七彩霓裳·美服展,七姐妹花.慧心譜等。有鄧兆萍、鄧小玲作品展,展出“桃夭”、“盛世中華”等七件名作;七女畫家手繪美服;七對姐妹慧心巧手才藝PK秀;四十九名廣府文化網紅達人巡游珠村;七對粵劇娃娃游珠村七景攝影等。
“七女畫家手繪美服”的展示和拍賣,是活動的一個亮點。通過征集與特邀七名女畫家,在鄧兆萍設計的14件素衣上,分別畫上七種嶺南花卉。據了解,“七女畫家·彩繪行”項目的負責人、著名畫家鄧小玲在朋友圈發(fā)出征集帖后,短短幾個小時有多名女畫家表示支持并參加海選。最后,組委會在眾多女畫家志愿者中選出七名女畫家參與,這其中有蘇小華、張文君、梁敏英等著名畫家。
另外,四十九名網紅達人的征集也在半個小時內告罄,其中有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廣府竹枝詞詩人廣州西關四哥、廣州戲服傳承人董惠蘭等。
在嶺南名花的海選提名中,有200多名“愛花控”參與了活動,共提名了包括木棉花、紫荊花、雞蛋花、百合花、荷花、水仙花、桃花、蘭花、鳳凰花、茉莉花、素馨花、紫藤花等在內的三十多種嶺南花卉。其中七種最具人氣的嶺南花卉,成為“七仙女”美服畫家創(chuàng)作的題材。
七夕節(jié)日的發(fā)展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xù)。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jié)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說明乞巧節(jié)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
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jié),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jié)。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F在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jié)”。2008年,甘肅省西和縣申報的“乞巧節(jié)”被增補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西和乞巧節(jié)從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結束,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七個固有程式。 唱巧時,姑娘們還要根據不同的祭祀儀式所唱的歌曲,作出各種程式化的形體動作。其動作有四種,為牽手擺臂式、往來穿插式、原地跳躍式和扭擺行進式。
2014年,“鄖西七夕”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