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猜燈謎起源于何時
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有很多的習(xí)俗,其中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活動之一,那么元宵節(jié)猜燈謎起源于何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元宵節(jié)猜燈謎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起源
源于南宋。
元宵節(jié)燈謎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觀燈猜謎的習(xí)俗。猜燈謎又稱打燈謎,這一種漢族民俗文化自南宋起開始流行,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燈謎增添節(jié)日氣氛,展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由來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
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shè)。漢高祖劉邦去世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很懦弱,優(yōu)柔寡斷,大權(quán)漸漸地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及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的殘暴,因而敢怒不敢言。
直到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擔(dān)心遭到傷害和排擠。因此,在上將軍呂祿的家中秘密集合,共商謀反之事,以便徹底地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到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住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同開國老臣周勃、陳平一起,設(shè)計鏟除了呂祿,終于徹底平定“諸呂之亂”。
在平亂之后,眾位大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為漢文帝。文帝深深感到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叛亂的正月十五日,定為與民同樂的節(jié)日,京城里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賀。從此,正月十五便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元宵節(jié)”。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是與吃元宵的習(xí)俗有關(guān):相傳漢武帝有一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很風(fēng)趣。有一年冬天,連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到御花園給武帝折梅花。一進園門,就發(fā)現(xiàn)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急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為何要自殺的原由。得知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和一個妹妹。在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與家人見面。每當(dāng)?shù)搅硕ゴ簛淼臅r節(jié),都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覺得無法在雙親身邊盡孝,還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之后深感同情,便向她保證,一定會設(shè)法給她一個與家人團聚機會。
于是在某一天,東方朔在長安街邊上擺了一個占卜攤。很多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意外的是,每個人的所占簽,競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隨即長安城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祈求解災(zāi)之法。東方朔便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紅衣神女下凡,她就是那位奉玉帝旨意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留給你們,可讓當(dāng)今的天子想想辦法。”說完,就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著紅帖,趕緊送往皇宮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去一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頓感大驚,連忙召見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地想了想,便說:“據(jù)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女元宵經(jīng)常給你做湯圓,十五日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您焚香上供,傳令長安城家家都做湯圓,一起敬奉火神君。并傳諭臣民一齊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放鞭炮、煙火,像是滿城大火,這樣便可瞞過玉帝了。另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可以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便可消災(zāi)解難”。武帝聽后,非常高興,就傳旨按照東方朔的辦法執(zhí)行。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jié)彩,煙花綻放,游人熙熙攘攘,異常熱鬧。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來觀燈。當(dāng)他們看到寫有“元宵”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等候多時的元宵聽到喊聲,急來趕來,終于和親人團聚了。
就這樣熱鬧了一夜,漢武帝看到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照樣全城都掛燈放煙火。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這一天的湯圓叫元宵,這一天就叫元宵節(jié)。
原因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fēng)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jié)特色活動。每逢農(nóng)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響應(yīng)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
猜燈謎是一項妙趣橫生的游藝活動。燈謎起源于西漢的隱語,后發(fā)展成為民間謎語,又叫“打燈謎”。據(jù)記載,在南宋,猜燈謎就已經(jīng)成為元宵節(jié)的一種游戲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云:“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這“藏頭隱語”,即是謎語。
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元宵節(jié)為什么要猜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jié),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胡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氣,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頭尖身細白如銀,稱稱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著:“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么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說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后,越傳越遠。
第二年元宵節(jié),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以后相沿成習(xí),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jié)的重要活動內(nèi)容。
猜你感興趣:
1.猜燈謎的起源
3.猜燈謎的時間
4.猜燈謎的由來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