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習慣有哪些
傳統(tǒng)節(jié)日儀式與相關(guān)習俗活動,是節(jié)日元素的重要內(nèi)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文化底蘊。下面是小編整合的北方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習慣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
北方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習慣有哪些
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過年,家家戶戶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圖個喜慶,也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
2、趕年集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過年好招待親戚。趕大集,置辦春節(jié)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農(nóng)村,臨近年關(guān)了,如果不親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轉(zhuǎn)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講一講、聽一聽,即使家中置辦下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過年都是沒有年味的。
3、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是家家戶戶的掃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即是迎接新春佳節(jié),又有掃除晦氣之意。人們通過大掃除,表達了對新年的除舊迎新的思想。在大掃除的同時,有些家庭還會扔掉一些舊的東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購置更多的東西,也代表了除舊迎新。
4、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節(jié)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繭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殺年豬
臘月二十六,殺了年豬,除了腌制咸臘肉,剩下的都掛在倉房里。快過年時拿回屋子里,“緩”一宿。烀肉時用一口大鍋,底下燒柴火,慢火烀上半天,這樣烀出來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時地催大人給撈出一塊來嘗嘗。于是,這一天往往一點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頭就飽了。當然,還要留出一些生肉用來炒菜,還要一些瘦肉剁成餡,留著包餃子、炸丸子。
6、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過年,主食就是白面饃饃,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說發(fā)面是個技術(shù)活兒的話,那么蒸饅頭則是個體力活兒。饅頭要反復地揉,才會有勁、好吃。所以蒸饅頭的時候,各家的男人們往往也會上場助陣。做好的饅頭劑子要大小均勻,然后才上屜蒸。有的人家還會在饅頭上做一些圖案,或者塞個紅棗在饅頭頂上。
南方春節(jié)過年習俗
四川
少數(shù)民族四川:“羌年節(jié)” 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現(xiàn)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nèi)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qū)。 羌年節(jié)于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yè)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節(jié)日期間親朋好友可互道祝賀,相互迎請。
客家人對農(nóng)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xiāng)鎮(zhèn)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jié)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文化活動,每逢過年過節(jié)時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籠、辦燈會的傳統(tǒng)。而對愛熱鬧、尚祥和的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因此之故,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gòu)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福建
福建閩南農(nóng)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nóng)村,農(nóng)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lián)外,房門兩側(cè)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fā)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fā)財。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fā)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边@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jù)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jié)奏加快,閩南鄉(xiāng)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了,但農(nóng)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
春節(jié)吃的食物
1.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現(xiàn)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
2.餛飩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jié)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3.年糕
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4.餃子
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北方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習慣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北方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習慣有哪些
下一篇:新年的活動傳說故事有哪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