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適合吃什么_有什么養(yǎng)生技巧
你知道嗎?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 是上天賜予的福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冬至適合吃什么_有什么養(yǎng)生技巧,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冬至適合吃什么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是一年中陰寒之氣較重、陽氣較弱的一天,為溫補陽氣較好的日子,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吃溫補的食物和中藥。
1、食物:在中國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可以吃羊肉蘿卜餡的餃子,葷素搭配。其中羊肉具有溫中健脾、補腎助陽的作用,蘿卜具有健脾、理氣、生津的作用。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的外皮是糯米,內餡是黑芝麻、核桃、花生等佐料。糯米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有御寒、滋補的作用,內陷的黑芝麻、核桃、花生等也有溫補的作用。此外,牛肉、雞肉、狗肉、栗子、榛子等也具有溫補的作用,在冬至時可以適當進補;
2、中藥:冬至進補還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當歸、枸杞、黃芪、黨參、山藥、三七、阿膠、枸杞子、白芍等中藥,有助于益氣補虛,改善氣喘、息短、自汗、頭暈目眩、心悸等氣血虛弱的癥狀。
但冬至進補需要注意適量,避免大量進補。如果患有感冒發(fā)熱、咳嗽等病癥,則應避免服用大補的藥物、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恢復。
冬至有什么養(yǎng)生技巧
1.冬至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
冬至養(yǎng)生的重點是要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yǎng)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2.冬至出外要保暖
進入冬至節(jié)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養(yǎng)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fā)生。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jié),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3.起居護養(yǎng)要適度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捌鹁佑谐?,養(yǎng)其神也,不妄勞作,養(yǎng)其精也”,冬令時節(jié)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yǎng)神氣,勞逸適度可養(yǎng)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薄?/p>
冬至有什么習俗
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yè)之余,擇日拜神祭祖。并逐漸發(fā)展成節(jié)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冬至習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xù)著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qū)有“東丸節(jié),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姜飯則是時節(jié)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冬至時節(jié)的習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丸。不僅自家吃,還會贈送親友表示祝福。有的還會帶上煮熟的冬至丸,準備水果、香、銀紙等祭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吃餃子
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tǒng)風俗,有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還有說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xiāng)后,看到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于是煮了祛寒嬌耳湯來醫(yī)治百姓,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煮成湯,再將食材撈出,做成餡,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后分給百姓,人們吃完后,凍傷的耳朵逐漸痊愈了,后來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會在冬至這天,吃餛飩、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