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立秋后為何還要設末伏,立秋是三伏的開始嗎
立秋(autumn begins):在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我國傳統(tǒng)上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暑去涼來。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19立秋后為何還要設末伏,立秋是三伏的開始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立秋后為何還要設末伏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也是夏秋兩季的分節(jié)點。立秋與之前大暑天最大的不同在于“初候”,立秋后氣溫下降與“涼風至”有直接關系。
古人在立秋后置“末伏”,意在提醒人們初秋仍然要避暑熱之氣,仍要藏伏。從“五行”上作了解釋:“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钡⑶锖蟮摹胺痹趦?nèi)含上已有明顯變化,多了“收斂”的概念。古人還用“揫”字來說明末伏與初伏、中伏的不同,“揫”與“秋”同音,都念jiū,《歲序總考全集》“立秋七月節(jié)”條稱:“秋,揫也,萬物揫斂成就也,故謂立秋,七月之節(jié)氣也。”
立秋是三伏的開始嗎:不是
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從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所以立秋不是三伏天的開始。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磥恚粘霈F(xiàn)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xiàn)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而2018年的立秋則處于中伏階段。
立秋后還有伏天嗎:有的
2018年中伏是20天,而立秋剛好處于中伏階段。按我國陰歷(農(nóng)歷)氣候規(guī)律:“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大部分地區(qū)仍未進入秋天氣候。因而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