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氣小滿的來歷及故事
節(jié)氣小滿的來歷及故事(一覽)
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人留下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小滿節(jié)氣快到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jié)氣小滿的來歷及故事,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小滿的由來
小滿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60°時為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qū)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qū)的農(nóng)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小滿的習俗
一、吃苦菜應對熱癥
《周書》曰:小滿之日苦菜秀。做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苦菜遍布全國,在雖然在各地的.稱呼有所不同,但其營養(yǎng)成分、藥用價值卻是一致的。
苦菜的營養(yǎng)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yī)學上多用來治療熱癥,古時人們還用苦菜醒酒。
所以,在小滿時節(jié)吃人們喜歡吃苦菜,將苦中帶澀、澀中帶甜的苦菜,用各種烹飪方法處理,或涼拌、或腌制、或熱炒,調(diào)劑口味的同時,也對夏季的熱癥有一定的應對作用。
二、“搶水”灌溉農(nóng)田
農(nóng)作物生長離不開水,南北方都一樣。除非是天然條件所限沒有灌溉的條件,農(nóng)人不得已才只能靠天吃飯。
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農(nóng)人是一定會充分利用水源,為農(nóng)作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夏季氣溫升高、日曬時間長,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數(shù)農(nóng)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顯著超過其他季節(jié)。
小滿時間的“搶水”習俗,實際是上農(nóng)人真實生活的寫照。
舊時,人們以水車車水排灌,農(nóng)諺有:“小滿動三車”之說,水車一般都于小滿時啟動。
農(nóng)人以村為單位,在小滿時舉行“搶水”儀式。由年長執(zhí)事者約集眾人,提前準備,小滿之日黎明一起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待執(zhí)事者以鼓鑼為號,眾人一起應和,開始踏動水車,把河水引灌入田。
三、“祭三神”祈福祝愿
小滿有“動三車”之說,這三車指的是叫水車、牛車、絲車。
“祭三神”則指的是,在小滿時節(jié),祭祀掌管這三車的神靈,祈求神靈保佑,風調(diào)雨順,有個好收成。
相傳,“車神”為白龍。農(nóng)家在車水前,要舉行祭祀儀式。在車基上放置魚肉、香燭等供品祭拜,而且還要特地準備白水一杯作為祭品,祭時將水潑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四、慶賀蠶神誕辰
相傳,小滿為蠶神的誕辰。所以在小滿這天,養(yǎng)蠶的人家要給蠶神賀壽慶生。
小滿時節(jié)正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繅絲,為了有個好收獲,也為了表達對蠶神的感激之情,養(yǎng)蠶人家會舉行隆重的儀式,來為蠶神過生日。
特別是以養(yǎng)蠶著稱的江浙一帶,更是重視蠶神的誕辰。很多地方都興建有祠堂,供奉蠶神。在小滿時節(jié),還要專門請戲班唱戲慶賀。需要說明的是,唱戲的曲目大多是祥瑞戲,以討個好口彩、吉利。
小滿的傳說故事
春天的氣息還未散盡,日歷就翻到了小滿。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盡是一派蔥蘢。立夏前栽插的早稻秧苗已返青、分蘗,綠油油的一片;田埂上的黃豆苗舉著嫩葉,迎接陽光;地里的小麥齊刷刷地吐出麥穗,麥粒兒脹飽滿了穎殼,青里帶黃。剝一粒捧在手心,圓潤光潔;掐斷麥粒,會露出稠糊狀白色胚胎,那是麥兒的精靈?!胞湹叫M日夜黃”,南風一吹,麥穗兒一天一個樣,漸漸進入成熟期,等待人們收割。
小滿時節(jié),河渠庫塘里蓄水漸滿。俗語云:“小滿不滿,無水洗碗”,“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莊稼人就盼著小滿時節(jié)雨水豐沛。而這時的雨水也天遂人愿,小河小溪漸次豐腴起來,清澈的河水一路歡歌。綠油油的野草,鋪滿了淺灘和河岸,彩蝶在草叢中翩躚起舞,青蛙在岸邊盡情高歌;池塘里,鵝鴨成群,或談情說愛,或嬉戲打鬧,或扎猛子捉魚蝦;水庫里則是碧水如鏡,蜻蜓在淺草邊玩耍戲水,魚兒在水里閑逛漫游,水鳥在空中表演滑翔,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一片黛綠……水光山色,如巨幅風景畫,令人陶醉。
小滿時節(jié),天氣漸漸熱起來,春裝有些穿不住了。性急的女孩子穿起了短袖衫短裙,綻放出青春陽光,把鄉(xiāng)村點綴得五彩斑斕。
小滿似一位二十出頭的村姑,豐滿而又水靈,靦腆而又秀氣,渾身上下都透著熱烈而清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