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立秋后吃啥去濕氣
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jié)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立秋后吃啥去濕氣有哪些,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立秋后吃啥去濕氣
1、綠豆
綠豆有著降暑的作用。在夏季如果感覺到炎熱,我們也會食用綠豆糖水,來降暑。綠豆可以協(xié)助我們體內(nèi)排毒,自然也就可以幫助我們體內(nèi)排濕氣。立秋正是干燥的時候,如果食用綠豆糖水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滋潤作用的。
2、薏米
薏米現(xiàn)在是常見的一種藥材。祛濕湯的材料,薏米是少不了的。薏米通常也會作為下火的藥材之一。如果身體濕氣非常重,可以嘗試煲薏米湯來食用。
3、冬瓜
冬瓜是一種非常清涼的植物。體內(nèi)濕氣重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疲憊。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種燥熱。而冬瓜具有清淡排毒,保持體內(nèi)碳水化物平衡的作用。使用冬瓜煲湯,可以起到一定的驅(qū)除濕氣作用。
有關(guān)立秋的農(nóng)諺
田間管理要加強。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jié)頂。
丑秋無雨一半收,處暑有雨也難留。
丑秋下雨人歡喜,處暑下雨萬人愁。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種到立秋后。
三伏帶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雷打秋。冬半收。
秋雷轟轟,搶割莫放松。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秋下雨萬物收。
立秋三場雨,批稻變成米。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
立秋傳統(tǒng)飲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yán)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xí)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xí)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xí)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fēng)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dāng)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南京“啃秋”
立秋是夏至后第三個節(jié)點。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上,有著“啃秋”的習(xí)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guān)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2022年立秋后吃啥去濕氣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