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有哪些傳說
中元節(jié)有哪些傳說故事
中元節(jié)不斷被傳承,就算即使是流傳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jīng)久不衰。重視中元節(jié),提倡傳統(tǒng)孝道,對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元節(jié)有哪些傳說,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元節(jié)有哪些傳說
在中元節(jié)的時候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按民間說法,傳說七月十五日地府洞開,鬼的魂四出,民間有“七月半,鬼亂竄”的民謠。有祀者,回故里接受子孫的祭拜;無祀者,有公眾請佛道做法的事“普度”,不使孤魂野鬼流浪為害。
按道教說法,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地官壽誕,地官大帝會為鬼的魂赦罪祈恩,釋放獄中眾鬼囚,讓囚徒餓鬼解脫享食飽滿免于眾苦,從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經(jīng)由祭典與道士作法的過程,信徒協(xié)助地官,超的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解脫,避免在人間作祟,因此道士都在這一天誦經(jīng)、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教稱天、地、水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開始。道教認為天地水三元之氣,為最初生成人類,長養(yǎng)萬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于農(nóng)歷的`三個日子,稱為“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則為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叭铡?,相傳為道教“三官大帝”的生日;上元日為“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別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三官大帝的地位,僅次于玉皇上帝,統(tǒng)御萬靈,故此三元日為道敦的重要節(jié)日,在這三天舉行法的事。
中元節(jié)的含義
從有關七月半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fā)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fā),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就其文化內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國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之一,其文化背后體現(xiàn)的是一種信仰。七月半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一種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jié)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貴州省多地,中原節(jié)到來之際,雖然會進行燒包,一是但是與其他地方略有差別。不僅會以包做塔,還會留下一個缺口,并且內部放置半盆清水,旨在防止無主之人,無緣無故靠近。在河北省一些地區(qū),七月十五之日會攜帶各種水果,酒肉前往祖先墓地進行祭拜。同時在廣平縣要用最新鮮,并且是時令的水果食物祭拜祖先,祭拜完畢之后,將這些物品送給外孫,俗稱送羊。
位于山西省的牧羊人家在中原節(jié)到來之日會屠羊賽神。沒有羊的人家則用蒸面來進行替代。在陜西省七月十五日之時,要燒紙祭拜麻姑。并且從該日早晨至田間,要選擇最高最茂盛的稻穗,在上面掛上五色紙旗。
中元節(jié)有什么講究
不可偷吃祭品,不可亂撿冥錢。
在我家那邊的習俗里,每每到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jié),前幾天都會分好冥錢,比如冥紙,元寶等,然后將他們裝進紙袋子里,并在紙袋上寫好祖先的逝者的名字,然后帶到各自的墳前焚燒,那些錢是給祖先親人用的,我們不可以在墳前亂撿那些錢,不然先人會有怨氣而找上你。
避免夜晚出門,不要走路時回頭。
中元節(jié)那天氣氛是比較詭異的,感覺晚上的時候路上都是亡者的魂,這天最好不要走夜路,萬一一點風吹草動,會嚇著自己,特別是生辰八字不怎么好的人更要注意,如果實在有事要夜晚出行,最好一定要拉上幾個人和自己一起,給自己一點安全感,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切忌半夜照鏡子,熬夜。
中元節(jié)前后人間的陰氣是比較重的,萬一在照鏡子的時候,鬼像恐怖片里播放的那樣突然出現(xiàn)在鏡子里,然后伸出手來把你掐了怎么辦,這是非??植赖?,半夜的時候,是人體比較虛的時候,元氣比較弱,萬一鬼近身了怎么辦,在養(yǎng)生上也告訴我們盡量早點休息。
中元節(jié)的雙重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以及中元節(jié)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jié)具有雙重意義,人們在開展中元活動的時候,要跳脫鬼的角度,傳承孝道文化。
一是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
二是發(fā)揚推已及人,救濟眾生的義舉,換得世界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