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最強的時間段
很多人認為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是早晨,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多記單詞,多背課文,早早地叫孩子起床學習。然而,清晨真的是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嗎?下面小編帶你去探究探究。
記憶力最強的時間段
從19世紀90年代,人們就已開始研究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記憶力差別,希望對影響學習方式的元素能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應用于教育中。
1978年,美國圣約翰大學的里塔•鄧和肯尼斯•鄧兩位教授做了一個一天當中記憶力的比較。他們根據實驗的結果將記憶的最佳時段分成了以下四個大類:
1、大約30%的人在早晨記憶力最佳。這些人在一清醒時就已經做好了吸收新知識的準備。
2、大約30%的人在下午記憶力最佳。他們往往在午飯之后才算是真正活了過來。
3、大約30%的人在晚上記憶力最佳。他們就是所謂的“夜貓子”。
4、大約10%的人沒有任何時間偏向性。他們似乎在任何需要進行學習的時候都能夠集中精力學習。
1993年,美國查爾斯頓學院辛西婭•梅的研究又表明,老年人在清晨的記憶力達到高峰的較多,而年輕人在下午和晚上達到記憶力的最高峰最常見。
綜合大量研究發(fā)現,大多數年輕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段不一定是早晨,特別是“夜貓子”們的最佳記憶時間段是離開了學校的晚上。
因此,不考慮個體差異就強迫孩子早起背單詞記憶公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原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早上記憶力最好!那孩子最佳記憶時間到底是什么時候?這還需要父母幫助孩子了解,然后根據孩子的記憶時間特點來讓孩子學習、強化知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怎樣確定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段?
父母可以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各個時間段找一些孩子不認識的單詞來讓孩子記憶。早上背誦的,到中午看看孩子還得記得多少;中午背誦的,晚上看看孩子還記得多少……以此類推,看看孩子哪個時間段記憶最好。
父母還可以在這幾個時間段內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來分析出哪個時間段是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
提高記憶力的十種方法
1.注意集中。記憶時只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2.興趣濃厚。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理解記憶。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住。
4.過度學習。即對學習材料在記住的基礎上,多記幾遍,達到熟記、牢記的程度。過度學習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時復習。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
6.經?;貞?。學習時,不斷進行嘗試回憶,可使記憶錯誤得到糾正,遺漏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
7.讀、想、視、聽相結合。可以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比單一默讀效果好很多。
8.運用多種記憶手段。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分類記憶、特點記憶、諧音記憶、爭論記憶、聯想記憶、趣味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及編提綱、做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
9.掌握最佳記憶時間。一般來說,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學習材料,效果較好。
10.科學用腦。在保證營養(yǎng)、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yǎng)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早晨真的是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嗎
早晨記憶力更好嗎?
從1887年研究人員測試一天內不同時間膝跳反射的強度開始,人們進行了近百年研究,卻仍然沒有定論。
實際上,學習和記憶,是一件原理復雜、又十分個性化的生理活動。
記憶的形成機制尚沒有確切的結論,如何衡量記憶的效果也是眾說紛紜,更不要說對何時的記憶更高效進行判定和解析了。
記憶力的形成與什么有關?
籠統地說,記憶的形成和神經元之間特定的電活動有關。
無論我們記憶的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旋律,都離不開相關神經元的活動。
區(qū)別只在于有哪些神經元參與,有多少神經元參與,以及神經活動的頻率高低等。
當足夠多的電活動,使神經元開始形成穩(wěn)定聯系后,相關的記憶便得到鞏固。在這個過程中,神經元的活力、體內激素水平的高低,都會影響記憶的形成。
雖然人體是復雜的系統,但總會存在一個相對合適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合適的時間,便是記憶相對高效的時間。
而身體狀態(tài)隨著時間呈現出周期性調整,這是生物體存在節(jié)律性的一種表現。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德梅朗,發(fā)現含羞草葉片在恒定的黑暗環(huán)境下,仍表現出24小時的波動性變化。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被授予三位研究“生物節(jié)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
人類用上百年的時間證明:生物體的狀態(tài)隨著時間的進展,受到內源性的調節(jié)。這種24小時的動物節(jié)律,完全是因為在生物體內有若干蛋白呈現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記憶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首先,記憶是一種生理功能,它的形成和鞏固,需要相應結構的配合。功能依附在結構之上,結構越合適,功能便越強大。
但是,究竟什么影響著記憶力呢?這完全因人而異。
比如,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強烈的刺激,甚至是之前的學習基礎,都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人體內存在著一種自主性的生物鐘。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并不會對這套機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是,這套自主性的生物鐘,只是影響記憶的眾多因素之一。
我們并不能一刀切的宣布,什么時間是記憶最好的時候。
從研究的角度來說,想要知道自主性生物鐘對記憶的影響,需要先把其它所有因素都排除掉。
被試者必須完全均一,不能有個性化的情感,不能有個性化的認知,也不能有個性化的飲食。這顯然很難做到。
對記憶的研究,應該立足于改善我們的學習狀態(tài),大多數人完全沒有必要知道生物鐘究竟影響了多少記憶。
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測試結果可能和當地的氣候有關,也可能和我們吃的東西有關……
我們只要花一些時間,在不同的時間段做同樣的學習,過一段時間比較效果就可以了。用這種比較,摸索出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