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2)
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三
【新課標(biāo)Ⅲ】
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jìn)士第一。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契丹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遂命將詣樞密院閱文書。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觀,曰:“看南朝狀元。”及肄射,將先破的。契丹使蕭禧館客,禧果以代州為問,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 ”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鄆州。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將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悉縱遣之,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嘆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見獄空耳。”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將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猶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問兵馬之?dāng)?shù),將立具上之;明日,訪樞臣,不能對也,紹圣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fā)人之墓,非盛德事。”知潁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shù)告老,召為佑神觀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文定。
(節(jié)選自《宋史•許將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B.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C.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D.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影響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wù),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許將初至北境,盡滅契丹威風(fēng)。他入仕不久,取代歲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讓代州,蓄意挑釁。他堅決予以反擊,使對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許將善于治理,境內(nèi)牢獄皆空。他在鄆州任上,因治理得法,當(dāng)?shù)貨]有犯法之人。當(dāng)?shù)厥咳藧酆米h論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寬松應(yīng)對,此俗自然止息。
C.許將任職兵部,熟悉兵部事務(wù)。他擔(dān)任兵部侍郎時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靈活用兵,才能做到萬眾猶如一人。神宗問及兵馬之?dāng)?shù),他也能作出回答。
D.許將秉持公正,反對無德之舉。其時司馬光已去世,卻受到朝廷權(quán)臣的不公平對待,當(dāng)皇上征詢許將對此事的意見時,他回答說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
(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
【答案】
10.D 11.C 12.A
13.(1)許將說:“這件事情,命令守邊的大臣去做難道還不行嗎?為什么還要出使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與蔡卞一起大肆搜羅編造罪名,來貶謫元祐諸臣,上奏皇帝要開掘了司馬光的墳?zāi)埂?/p>
【譯文】
許將,字沖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狀元。歐陽修讀其賦時說:“君辭氣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間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為昭慶軍判官。任期滿后,宋朝廷準(zhǔn)備讓他任試館職。(得館職是當(dāng)時仕途青云直上的龍門,也是許多以蔭入仕的人夢寐以求的。)許將卻認(rèn)為:“起家為官,本代耕,愿出為地方官,讀所未見書。”宰相對他的讀書志向很贊賞,讓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聽說這個狀元愛讀書),神宗便召他進(jìn)宮(談話)。神宗(很贊賞他的才能),任命為集賢院校理。由太常寺本當(dāng)轉(zhuǎn)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內(nèi)銓。這是神宗使用的特別任命,舉朝上下都贊譽(yù)許將的才能。
契丹以20萬兵力壓代州境(大舉進(jìn)犯代州),并派使者前來要求宋朝割讓代州。(過去契丹與宋朝定期在代州談判),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輪到當(dāng)年出使遼國的官員懼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許將去。許將對神宗說:“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許將行前到樞密院認(rèn)真地查閱了有關(guān)代州的一切檔案,作了充分準(zhǔn)備。許將來到代州境時,契丹人爬滿房上觀看并喊叫:“看南朝狀元。”當(dāng)許將與契丹人進(jìn)行肄射時,許將先射中。契丹使者蕭禧在賓館以禮迎接,談判時,蕭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許將隨問隨答,不失國體。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神宗,神宗對許將大加贊賞,先后任許將為知審官西院,尚書兵部。
又進(jìn)翰林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神宗對許將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審太學(xué)生虞蕃訟學(xué)官一案時,他(反對牽連太廣而)釋放了一些無罪的太學(xué)生,蔡確舒亶借機(jī)陷害許將,把他們父子都抓進(jìn)了御史府,一個多月才放出來,許將被降職任蘄州知州。
第二年,以龍圖閣待制到鄆州任職,元宵節(jié)那天,一些官吏登記為盜者并使之皆盡入獄,監(jiān)獄人滿。許將說:“這是絕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釋放。此后,民無一日犯法,牢獄空無一人。父老嘆曰:“這是建獄56年來第一次空牢也。”鄆州曾有一幫士人喜好聚眾謗言朝政,許將雖然沒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許將被召為兵部侍郎。
紹圣初年,許將任吏部尚書。(當(dāng)時)奸臣章惇為相,與蔡卞(蔡京之弟)羅織元祐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黨首司馬光墓。哲宗問許將該怎么做。許將說:“發(fā)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崇寧元年,鄯、廓州撫定。當(dāng)時邊將要求興師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議論,皆有懼色,獨(dú)許將說:“兵機(jī)不可失,宜速進(jìn)軍。我愿意跟隨大軍出征。”不久,很快傳來捷報。許將因收復(fù)了河、湟,因此加“特進(jìn)”(宋朝的最高榮譽(yù)獎勵)。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謀要貶許將)。御史中丞朱諤找到許將過去章表中某些語句,誣為誹謗朝政?;兆趯⑵滟H為保留資政殿大學(xué)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諤又進(jìn)讒言,徽宗又免除資政殿大學(xué)士,到穎昌任知府,后來又遷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歲。謚文定。
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四
【北京卷】
秦廢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yuǎn),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 始皇下其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yuǎn),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fù)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
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dú)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dāng)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dú)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fù),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豈獨(dú)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昔之論封建者甚眾,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fù)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dú)獗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1】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諸侯王子孫,其馀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fù)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子,忍復(fù)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dāng)為萬世法也。
(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
注釋:【1】書契:指有文字記載。
9.下列對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后屬疏遠(yuǎn) 屬:親屬
B.諸侯更相誅伐 更:交替
C.子房亦與焉 與:參與
D.不能易也 易:交換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以有侯王 爭必以利
B.三代之興 知諸侯之不可復(fù)
C.而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 而諸子之論廢矣
D.襲封而爭位者 君臣父子相賊虐者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請立諸子 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
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 諸皇子和功臣們皆封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
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shè)置郡守,能行得通嗎
D.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
?、贂r非圣人之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
?、谧匀ト艘远Y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
1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題“秦廢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廢除了三代以來分封諸侯的國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說出己見,而讓群臣議論丞相的諫言,群臣多贊成丞相的意見。
C.廷尉李斯深諳時移世變,以史為鑒,力排眾議,反對恢復(fù)分封諸侯的制度。
D.蘇東坡學(xué)養(yǎng)深厚,縱論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話做出的判斷。請用自己的話具體說明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jù)。(5分)
【答案】
9.D 10.C 11.B
12.①時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
?、谧韵纳讨芷鹗ト擞枚Y樂教化天下,曾經(jīng)達(dá)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
13.D
14.漢高帝和張子房是反對分封諸侯的,但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所以說“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譯文】
秦王剛剛吞并天下的時候,丞相王綰等說:“燕國、齊國、楚國之地偏遠(yuǎn),如果不設(shè)置藩王就無法鎮(zhèn)守這些地方,請求皇帝分封諸位皇子(為藩王)。”秦始皇把這條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群臣都以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的親屬日益疏遠(yuǎn),(他們)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各諸侯國更是互相征戰(zhàn),最終達(dá)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F(xiàn)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統(tǒng)一都成為秦朝的郡縣,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賦稅分別重重地賞賜他們,很容易控制他們。能夠使天下人沒有異心,這就是使天下安寧的正確辦法,(所以說)設(shè)置諸侯不利。”秦始皇說:“正因為有諸侯王,天下才一直都苦于戰(zhàn)斗不止。現(xiàn)在依靠大秦宗廟的福佑天下剛剛安定,又在設(shè)立諸侯國,這是建立(分立的)部隊,要想天下安定,豈不是太難了嗎!廷尉的意見是對的。”于是就劃分天下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分別設(shè)置守、尉、監(jiān)。
蘇子(即蘇軾)說:圣人不能創(chuàng)造時代,也不能不錯過時代。時代并不是圣人所能創(chuàng)造的,他們只是能夠不錯過時代罷了。三代興盛的時候,諸侯如果無罪就不可剝奪(他們的封國),因而國君即使想廢除諸侯設(shè)置郡守,可能做到嗎?這就是所說的不能創(chuàng)造時代。周朝衰落了,諸侯互相吞并,齊國、晉國、秦國、楚國都達(dá)到方圓一千余里的國土,他們的勢力足夠來分封諸侯樹立屏障。到了七國都稱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終就不能分封諸侯,不立強(qiáng)勢家族為世卿,可以把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齊國的田氏當(dāng)作警戒。(這是已經(jīng)被驗證)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諸侯造成的災(zāi)禍,不僅李斯和秦始皇知到這一點(diǎn)。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劃分郡縣,設(shè)置郡縣的守吏,道理本來就應(yīng)當(dāng)這樣,(這就)像冬天穿皮襖夏天穿葛衣,是時令所應(yīng)當(dāng)?shù)氖虑椋⒉皇悄承┤说膫€人智慧或獨(dú)到見解,(一般)所說的不錯過時代的情況,求學(xué)者和士大夫大多非議它。漢高帝想封六國的后人,張良認(rèn)為不行,當(dāng)時沒有非議他的意見的,而李斯的意見與張良有什么不同?只是世人以成敗論是非罷了。漢高帝聽了張良的話,吐出口中的食物大罵酈食其,知道分封諸侯不可恢復(fù),這是非常明顯的了。然而最終還是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盧綰,(這件事)豈只是漢高帝,張良也參與了。所以柳宗元說:“分封諸侯并不是圣人的意思,是情勢造成的。”
過去議論分封諸侯的人,曹元首、陸機(jī)、劉頌,以及唐太宗時的魏征、李百藥、顏師古,那以后還有劉秩、杜佑、柳宗元。柳宗元的議論一出,而其他諸人的議論都被廢棄了,即使是圣人再復(fù)活,也不能改變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說法,又增補(bǔ)了一些,說:凡是有血?dú)獾娜艘欢〞帄Z,爭奪一定會因為利益,而利益沒有比分封諸侯再大的了。分封諸侯,是爭戰(zhàn)的開端、戰(zhàn)亂的開始。從有書面文字記載以來,臣下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父子兄弟互相殘殺,有不是因為襲取封國和爭奪王位的情況嗎?從三代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以來,知道不用刑法措施,然而終究不能停止篡位弒君父的禍端。到漢代以來,君臣父子互相殘殺的情況,都是諸侯王的子孫,其余的不能世襲的卿和大夫,從未有過。近世不再分封諸侯,所以這種禍?zhǔn)虏畈欢嘟^跡了。仁人君子,難道忍心再開始這種禍?zhǔn)聠?所以我認(rèn)為李斯、秦始皇的意見和柳宗元的意見,應(yīng)當(dāng)成為萬世萬代的法則。
猜你喜歡:
4.高考卷語文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