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
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
談判是一個通過不斷調整各自需求,最終使各談判方的需求相互得以調和,互相接近從而達成一致意見的過程。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供你閱讀參考。
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篇1
中國外貿在2005年突破14000億美元,貿易順差1000多億美元,已超過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的年度外貿總值。種種跡象表明,伴隨著巨大的貿易順差將是新一輪的貿易摩擦,和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中國數以萬計的外貿企業(yè),和在全球的“中國制造”也將迎來一個越來越緊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
國際貿易界人士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國際貿易領域最大的亮點當數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tài)重返世界市場。在中國對外貿易問題增長的過程中,貿易差額的演變是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戲劇性主題目。1980~1989年間,除1982、1983兩年外,其余年份中國對外商品貿易均為逆差。但1990年以來,除1993年外,均為順差,2005年達到了順差新的高峰,比2004年多了3倍,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
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篇2
011年下半年,由溫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引發(fā)的小微企業(yè)融資難再度成為業(yè)內普遍關注的話題。造成小微企業(yè)融資困境的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性設計缺失下的信貸資源配給問題是重要原因之一。即在缺乏支持小微企業(yè)融資信用機制的制度性安排條件下,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無法掌控企業(yè)的信用風險,進而對其借貸需求實施限額配給,即使企業(yè)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只能部分獲得貸款或者被拒絕。有關小微企業(yè)融資問題的研究分析大多基于信貸供給角度,重點分析銀行對企業(yè)的甄別篩選機制,從原因和條件上提出緩解信貸配給的途徑。本文以制約小微企業(yè)融資難點的案例分析入手,提出從制度性設計上構筑政、銀、企相互融合的小微企業(yè)融資信用機制發(fā)展模式,推動和促進小微企業(yè)發(fā)展。
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篇3
近年來我國外貿出現快速增長,2009年進出口總額已躍居世界第三,隨著貿易額的快速增長,我國也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貿易利潤也在不斷下降,還面臨巨大資源瓶頸的壓力。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對外貿易尤其是紡織品貿易遭受的反傾銷程度越來越大,中國紡織品服裝主要進口國和地區(qū)紛紛對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實施各種各樣的限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次數最多的國家。
中國入世后中美紡織品反傾銷的第一大案是在2006年7月13日,美方宣布,對中國等地所產的聚酯短纖發(fā)起反傾銷正式立案調查,該案涉案金額近三千萬美元,其中寧波市大發(fā)化纖、慈溪江南化纖為該案件的前兩大涉案企業(yè),涉案金額分別高達一千四百萬美元和九百萬美元。這是中國入世后雙方紡織品反傾銷第一大案。在2006年年底,美國商務部作出初審裁定,對寧波江南化纖、慈溪化纖分別予以15.35%和4.39%的反傾銷稅率。2007年2月,美國商務部派專人到寧波實地視察,同時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也在寧波召開應訴協調會,并邀請有關專家和美國反傾銷應訴資深律師為涉案企業(yè)介紹美國反傾銷法律程序及應訴策略等,幫助涉案企業(yè)做好訴前準備工作。最好,中國化纖企業(yè)以大量翔實的證據證明,沒有對美國造成產業(yè)損害和傾銷。這是中國加入WTO 后浙江省企業(yè)首次在對美反傾銷案件中
獲得零稅率,也是自2004年中美家具反傾銷案后,中國企業(yè)首次在應訴中得到零稅率。
這是中國紡織品貿易中無數反傾銷案例中的一例,由此可見,我國出口企業(yè)采取適當措施較少貿易摩擦是十分必要的。
看過“對外貿易談判案例分析”的人還看了:
2.國際商務案例分析
3.商務談判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