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姓的歷史來源和得姓始祖
孫姓在歷史上,一直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姓氏,歷代的偉人名士輩出。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姓的歷史來源和得姓始祖,希望大家喜歡!
孫姓的歷史來源
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衛(wèi)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亂,封康叔於衛(wèi)(今天河南淇縣朝歌),建立衛(wèi)國??凳逶诋?dāng)?shù)亟y(tǒng)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國,成了衛(wèi)國的始祖。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wèi)武公。衛(wèi)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又稱孫仲,他的后代就以孫為姓。
2、源于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后裔。孫叔敖,字孫叔,他這一支的庶子孫以祖字為姓,稱為孫叔氏,后來去掉叔字改為孫姓。
3、出自媯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媯,於是就姓媯,成為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賢遺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孫敬仲,把他封在陳地,世稱陳敬仲。敬仲四世孫名無字。生子名書,在齊國為卿仕,因為伐莒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食邑於樂安。后齊國內(nèi)亂,孫書的子孫奔往吳國,“孫武為吳將,其后也。 ”孫姓世居富春,至漢末有孫權(quán),為吳國大帝。
4、出自復(fù)姓侯氏。據(jù)《漢書》載:“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又有孫氏。” 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后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紂王所害,子孫避難隱姓,因本為王族之子孫的緣故,就改為孫姓。 孫姓又出荀姓,是戰(zhàn)國時著名學(xué)者荀子后裔。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后世子孫遂為荀氏。西漢宣帝名劉詢,以同音之故諱荀字,詔令天下荀姓改為孫姓。后來,部分孫姓未恢復(fù)祖姓,遂成孫姓一支。
5、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后。孫叔敖是楚國的賢臣,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孫姓的另一大宗。
6、出自田氏。陳歷公的兒子陳完,避難到齊國,改稱田氏,田完的五世孫田恒無宇的小兒子田書,為齊國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封于樂安,賜姓孫氏。其后有孫武子,為吳將。
唐代時期,中原的孫氏曾經(jīng)兩次向福建移民。
7、出自子姓,是商湯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紂王所害后,其子孫避難隱姓,以本為王族之子孫之故,遂改為孫氏。
8、出自他族改姓。據(jù)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一支鮮卑族復(fù)姓拔拔氏改單姓孫氏,是為河南洛陽孫氏。
孫姓的得姓始祖
孫書。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后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在任陳 國大夫時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殺后,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到齊國后,陳完不愿再用 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fā)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并賜他孫姓。孫書就成為孫姓始祖。
孫姓的遷徙分布
唐高宗時期,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時,河南的孫氏族人隨同著到了那里安家落戶。 唐僖宗時又有河南孫氏族人隨同王潮、王審知入閩,定居福建。
據(jù)資料記載,有一支孫氏世居河南陳留。唐僖宗時,這支孫氏出任中書舍人、兩浙節(jié)度使。他有個兒子名叫孫俐,文韜武略,很有才能。當(dāng)時爆發(fā)了黃巢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孫俐被朝廷選為佰將,帶兵征戰(zhàn)在閩、越、江右一帶,立了軍功,被封為東平侯,他和家人定居在了虔州虔化縣(今天江西寧都)。他的后代又遷向了福建、廣東。清康熙中,這一支孫氏族人遷至廣東香山縣翠亨村。后來出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據(jù)史書記載,唐朝末年,孫氏族人從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遷入福建泉州。臺灣的孫氏都是從福建泉州遷徙而來的。
孫氏在國內(nèi)分布很廣泛,海外不少國家也都有孫姓華人。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春秋初,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wèi)國的上卿,權(quán)傾一國,孫姓在河南地區(qū)發(fā)展很快,到春秋末,孫氏在衛(wèi)國失寵,北遷晉國。發(fā)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fā)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戰(zhàn)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秦漢以后,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由山東向四周拓展,西進(jìn)山西太原,南達(dá)浙江南部,向西南達(dá)到湖北。三國時,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孫氏的發(fā)展達(dá)到了頂峰。在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一批孫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時期,孫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可見孫姓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明末清初,孫姓也進(jìn)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孫姓大約有105余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35,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孫 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全國孫姓總?cè)丝诘?1.8,占安徽總?cè)丝诘?.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東、江蘇,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全國孫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這六省的孫姓又集中了44。形成了長江以北孫姓為主力的布局,皖豫魯蘇,長江流域為兩個集中分布的孫姓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孫姓大約有11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28強(qiáng),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元、明近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孫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低,近600年中孫姓人口純增長率只有13,凈增加了14萬。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20.8)、山東(14.5)、江蘇(13)、江西(11.9),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孫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陜西(6.7)、河北(5.8)、安徽(5.6)、山西(5.6)、河南(5.1),這五省的孫姓又集中了29。浙江為孫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總?cè)丝诘?.6。宋、元、明期間,孫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東部地區(qū)遷移,而中原地區(qū)孫姓人口萎縮。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魯蘇兩大塊孫姓人口聚集地區(qū),孫姓聚集重心開始向東移動。
當(dāng)代孫姓的人口已達(dá)1 848萬,為全國第十二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54。從明朝至今600年 中孫 姓人口由119萬激增到1 848萬,增長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dāng)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 增長了13倍。孫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龍江、河北、遼寧、江蘇、吉林,這六省又集中了42。山東為當(dāng)代孫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孫姓總?cè)丝诘?6.9,占省總?cè)丝诘?.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龍江(3.5)和吉林(3.4)。以長江為分水嶺,孫姓顯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華東沿海省份連接?xùn)|北三省的孫姓分布帶。在最近的600年期間,孫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其特點是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qiáng)勁地回遷,同時,出現(xiàn)了黃河下游的孫姓人群向東北地區(qū)的大量移民。
猜你喜歡:
2.姓孫的女孩名字
孫姓的歷史來源和得姓始祖
上一篇:錢姓的起源和姓氏分布
下一篇:周姓姓氏來源與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