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典故
大智若愚是指:真正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像愚笨,不露鋒芒。下面學習啦給大家整理了大智若愚的典故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大智若愚的典故
【出處】: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在《詞源》里的解釋是這樣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蘇軾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xiàn)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計巧,慣于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干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涂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jié)。智愚之別,實為內外之別,虛實之分。
大智若愚,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南宋郎曄所注的《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指才智出眾但并不處處表現(xiàn)在外。也有以此為名的電影作品。
大智若愚解析
大智若愚
讀音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若:像。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為有德,不去計較而已。
出 處:《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用 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鋒芒
示 例: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二·駱文忠公遺愛》:“自有諸賢擁護而效其長,豈其~耶?
近義詞:大巧若拙、虛懷若谷、不露鋒芒
反義詞:深藏若谷 鋒芒畢露、不可一世
歇后語:扮豬吃老虎
大智若愚造句
1、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關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屬他份內的事,卻一清二楚。
2、執(zhí)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3、我總是發(fā)現(xiàn),要成功于世,就必須大智若愚。
4、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不太靈光,沒想到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靠他來解決,真是大智若愚啊!
5、老李是一個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們應該多向他請教。
6、在地上,它們站立或行走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說它們笨拙,其實你對它們熟悉了就會知道:那不是笨拙,那是憨厚,那是大智若愚啊!
7、小慧看起來呆呆的,讀起書來卻過目不忘,難怪老師說她大智若愚。
8、這位長者的為人處世,令人有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
9、cathy可能看起來不那么精明,但是她其實是大智若愚呢。
10、媽媽說爸爸是大智若愚,因為他只聽得見愿意聽的話,其他的話,都裝作聽不見。
11、不過,有人卻是大智若愚。
12、大智若愚,可以避災免禍;鋒芒畢露,往往遭嫉受害。
13、老子曾說大智若愚,因此從相對論而言,老子提倡愚民(主張棄絕世俗所謂知識與智慧),有其深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