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紹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身為印度第三大城市的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城區(qū)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qū)及新規(guī)劃的新城區(qū)。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印度新德里的基本介紹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新德里位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稱沙賈汗納巴德或老德里。位于德里中央直屬區(qū)亞穆納河西岸,西傍德里山脈。面積241平方公里,習慣上又常把新德里和德里兵營包括在內(nèi)。其政治地位為直屬聯(lián)邦政府的直轄區(qū),全稱為“德里國家首都轄區(qū)”(NationalCapitalTerritoryofDelhi)。根據(jù)1991年印度議會的一項修正案,德里獲得了本級議會有限的立法權限。
德里大都會包括3個直轄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門(DelhiCantonment),下轄214個村。1981年人口571.3萬,其中新德里271.9萬。1997年新、舊德里的總人口為1130萬。2011年,德里(NCTofdelhi)人口1675萬,其中新德里13.37萬[1]。
市內(nèi)平坦低洼,排水不暢。1月平均氣溫14.0℃,5~6月34.0℃,最高溫可達41℃以上,年降水量715毫米,其中7~9月的季風雨占全年降水量66%。當?shù)赜《群恿饔蛉ズ愫恿饔虻囊?,在交通、?zhàn)略上居重要位置,自古即為印度重鎮(zhèn)。舊德里街道狹窄,二三層高的殘舊建筑、牛車、單車、電車充斥在橫街
作為古印度歷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GangeticPlains)古老貿(mào)易路線的主要城市,德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眾多的古跡、遺跡和遺址。舊城區(qū)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以后新德里成為聯(lián)邦首都,自此德里漸漸發(fā)展為大都會,匯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樣,隨著城市的擴張,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資源短缺等問題;印度獨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居民的
印度新德里的歷史記載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德里及其鄰近地區(qū)在約200萬年以前有人類出現(xiàn)。有人認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的潘達瓦家族(Pandavas)的都城因陀羅普拉沙(Indraprastha)位于德里,公元前1世紀孔雀王朝的拉賈·迪盧重建此城,并命以己名,遂轉成今名。自孔雀王朝(前4世紀
)開始定居人口增加,現(xiàn)已發(fā)掘7個古城遺址。圖瑪拉(Tomara)拉其普特王朝于736年建立了拉爾科特城(LalKot);1180年,阿杰米爾(Ajmer)的查哈曼(Chahaman)拉其普特王占領拉爾科特城,將其更名為其拉拉伊皮妥拉(QilaRaiPithora);1192年,查哈曼王普里特維拉賈三世(PrithvirajIII)敗于阿富汗穆罕默德·喀烏里MohammadGhauri。1206年,SlaveDynasty第一位統(tǒng)治者Qutb-ud-dinAybak建立德里蘇丹國(DelhiSultanate)。公元1206年德里蘇丹和1526年莫臥兒帝國先后于此建都,并建紅堡。1638年沙·賈汗改建此城,并建豪華的賈瑪清真寺,將德里命名為沙賈汗納巴德。1857~1859年英國殖民者把“英屬印度”首都遷至加爾各答。1912~1931年還都德里。1931年遷新德里。人口增長迅速,1901年人口僅約20萬,1941年也只70萬;印度獨立后,大批移民從巴基斯坦涌入,至1961年遷入的人口即超出100萬。1971年增至364.7萬,成為印度第三大城市。
印度新德里的交通
德里的交通一如城市的面貌,新舊德里的交通有著鮮明的對比。
舊德里位于城市的北側,以狹窄擁擠的街道為主。而市區(qū)南側的新德里干凈整潔,平坦的柏油馬路呈放射狀發(fā)散出去。ConnaughtPlace是新德里的交通樞紐,多條重要馬路都在這里交匯。
德里在2007年開通運營了3條地鐵線路,分別為東西走向的1、2號線和南北走向的3號線,并且有多條線路正在規(guī)劃與施工。對于游客而言,串聯(lián)起總統(tǒng)府、ConnaughtPlace(請注意地鐵站名為其舊名RajivChowk)、NewDelhiRailwayStation和OldDelhi的3號線(黃色線路)最為實用。票價根據(jù)路程遠近在Rs2~Rs8之間。
位于德里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為南亞第二繁忙的機場,以印度前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
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紹相關文章:
古印度新德里的介紹
上一篇:古印度婆羅門的基本介紹
下一篇:古印度哈拉巴文化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