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拜天地拜爐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紹
蒙古族婚俗是拜火的。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不拜天地拜爐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紹,希望你喜歡。
不拜天地拜爐火的蒙古族婚俗
◆蒙古訂婚送禮多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訂婚前,要托媒人帶著象徵和諧、甜蜜、旺盛的白糖、茶葉、膠等物品,用一塊白手巾包著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則可以進行。隨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帶著哈達、奶酒、糖塊之類禮品求婚,一般要進行數(shù)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訂婚禮后,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這件婚事便確定下來。當接近婚期,男方要給女方送一次禮,一般是煮整羊一只,還有酒、茶、哈達。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祝酒,口頌吉祥語句,對歌慶賀。
◆新郎受掰羊脖考驗
鄂爾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家后,總會被女方家當作上賓熱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熱鬧,這時,男方祝頌人會悄悄地離開宴席領著新郎來到新娘的房間里。待他倆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們就會端上來一個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請新郎把羊脖子從中間掰斷,以試新郎的力氣大小。為了戲弄新郎,陪娘們早就將一根紅柳棍或一根鐵棍子巧妙地插進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點,他就會識破其中奧妙,取出柳棍或鐵棍,很容易地將羊脖子掰斷。有的新郎則不識其中秘密,因而費盡力氣,弄得滿頭大汗,像狗咬烏龜一樣,又著急,又羞愧。而陪娘們則趁機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懷惡意的語言挖苦,取笑新郎。被譏笑得滿臉通紅的新郎,此時恨不得腳底下突然有一個可以藏身的地洞。
◆娶親路上巧爭先
娶親路上,依照習俗,彼此都想搶先到家,男女雙方互相追逐戲逗。有時,女方的送親人搶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沒法,只好下馬揀帽,這樣就耽誤了時間。有時,聰明的男方也有辦法,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桌酒席,款待送親人,女方盛情難卻,只好下馬喝酒,男方趁機搶先到家。一路上這樣縱馬奔騰,你追我趕,氣氛熱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不拜天地拜爐火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準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后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只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兇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只,待殺到雞肝出現(xiàn)吉象紋路為止。接著,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后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蒙古族歷史
原始社會時期
十四世紀用波斯文寫成的《 史集》一書,記載了一個蒙古族的古老傳說: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戰(zhàn)敗,遭到殘酷的屠殺,只活下來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他們逃到了一個地方,周圍都是山林,中間有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叫做“額爾古涅昆”——“險峻的山坡”。他們在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傳。這個傳說里的“額爾古納”,就是流經(jīng)呼倫貝爾草原的額爾古納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發(fā)祥地。
根據(jù)《史集》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后只剩下兩男兩女,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于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向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睹晒琶厥贰泛汀杜f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后共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這里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問題上,現(xiàn)代、當代多數(shù)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 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jù)《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于原始氏族社會發(fā)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居于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qū))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于《 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北史》卷94《室韋傳》)。6世紀以后,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恒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
后來,達怛又成為蒙古諸部的總稱。因為“他們在遠古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區(qū)的征服者和統(tǒng)治者,偉大、強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們)極其偉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盡管種類和名稱各不相同,也逐漸以他們的名字著稱,全都被稱為韃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冊)。由于蒙古部的強大,“達怛”一名逐漸又被“蒙古”所代替,成為室韋諸部的總稱。文字記載蒙古之稱謂,始見于《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大室韋的一個成員,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以南地區(qū)。
12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當時與他們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貝加爾湖周圍的塔塔兒部,住在貝加爾湖東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活動在貝加爾湖西部地區(qū)和葉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這三部都使用蒙古語族語言。另外,還有三個信奉景教的突厥貴族統(tǒng)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據(jù)回鶻汗庭故地周圍的 克烈部、其西邊的 乃蠻部和靠近陰山地區(qū)的 汪古部。
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發(fā)展水平,大致分為“草原游牧民”與“森林狩獵民”兩類。第一類包括久住原地過游牧生活的突厥諸部和后來遷入接受突厥影響、完成向游牧生活過渡的蒙古諸部;第二類是留居森林地帶,主要從事狩獵的諸部,如 鄂溫克族。
民族的統(tǒng)一與對外征伐
元朝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 忽里勒臺(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地區(qū)第一次出現(xiàn)了統(tǒng)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穩(wěn)定和不斷發(fā)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這個國家統(tǒng)轄的 漠南、 漠北地區(qū),概稱為蒙古地區(qū),此地區(qū)各個部落的居民,統(tǒng)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tǒng)治的民族成為統(tǒng)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橫跨歐亞的 窩闊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 欽察汗國、 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jīng)70余年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俄羅斯的 西伯利亞,南至中國的 南海,東北至今黑龍江下游、跨 外興安嶺、 烏蘇里江以東,接 鄂霍次克海和 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泰國北部、 老撾、越南西北部,都納入元朝國家的 行省建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眾被征調(diào)各地,因此,蒙古族分布散遍及各地。
1368年,元朝滅亡,殘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元朝滅亡后的蒙古諸部
元朝滅亡后,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甘肅北部和哈密一帶先后設置了蒙古衛(wèi)所20多處,各衛(wèi)所長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領主擔任。15世紀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東部蒙古的韃靼部先后向明朝稱臣納貢,建立了臣屬關系。
蒙古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領為元室后裔,被視為蒙古的正統(tǒng);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稱為西蒙古,與東蒙古有姻親關系。
15世紀,蒙古南北被 達延汗重新統(tǒng)一,分東部蒙古為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喀剌沁(永謝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以大漠為界,分為漠南蒙古、漠北( 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與明朝修好,發(fā)展貿(mào)易關系。俺達汗駐地庫庫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湊,成為漠南蒙古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權(quán)。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投附 后,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后,清軍入關統(tǒng)一中國,直到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統(tǒng)治之下。清朝為了加強對蒙古族的統(tǒng)治,在重新調(diào)整蒙古原來的大小封建領主的基礎上,參照滿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區(qū)建立了 盟旗制度。頒布了以盟旗制度為核心的一系列詔令,強化和發(fā)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但清朝在蒙古地區(qū)推廣喇嘛教,實行“蒙禁”。
近現(xiàn)代的蒙古民族
沙俄在18世紀就對蒙古懷有領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開聲稱,俄羅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國遠東和東南部的天然邊界。不過,當時沙俄的侵略重點在于鯨吞整個滿洲(中國東北),對 外蒙古的入侵還放在次要位置。1840年 鴉片戰(zhàn)爭以后,特別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 英法聯(lián)軍打敗,沙俄強迫清廷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割占去大片的領土,并在蒙古地區(qū)攫取了許多特權(quán)。
1904—1905年,在遼東半島爆發(fā)了 日俄戰(zhàn)爭。結(jié)果沙俄在同日本爭奪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中失敗,遂與日本簽訂了劃分南北滿洲勢力范圍的密約,把南滿讓給日本,換取日本承認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19年初,外蒙古的歷史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折。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蒙古人民革命領袖 蘇赫巴特爾和霍爾洛·喬巴山,在 庫倫先后成立了兩個革命小組。不久這兩個革命小組合并為一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即蒙古人民革命黨。
1920年夏,在中國由英、美操縱的直系軍閥,打敗了 執(zhí)政的親日的 安福系軍閥,這就使日本失去了在蒙古進行陰謀擴張的條件。因此,日本決定利用被蘇俄紅軍擊潰后逃竄到中國東北的殘余部隊,在蒙古為自己攫取地盤。同年10月,溫甘倫男爵帶著800名將士組成的騎兵師進入蒙古境內(nèi),利用蒙古人民對 徐樹錚軍事獨裁統(tǒng)治的不滿情緒,得到了蒙古封建王公和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牧民的支持。1921年2月3日,溫甘倫的匪軍擊潰了中國駐軍,占領了庫倫。2月15日,溫甘倫扶植第八世 哲布尊丹巴重新作了蒙古皇帝,成立了自治政府,政府的成員由溫甘倫指派。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在俄共的幫助下,在俄羅斯境內(nèi)的 恰克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進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權(quán)移交給人民大眾,進而改造社會生活”的第一個奮斗綱領。
對于蒙古的獨立,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未予承認。1924年,中華民國政府與蘇俄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xié)定》,仍規(guī)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quán)。但由于中國國內(nèi)爆發(fā)了 北伐戰(zhàn)爭, 北洋軍閥忙于打仗,解決懸案的談判不了了之。
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個月后蒙古取消君主立憲政體,建立人民共和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從1924年起,外蒙古政府宣布對外閉關,斷絕了同中國的一切來往。
蒙古國的國際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確立的。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lián)三國達成了關于蘇聯(lián)參加對日作戰(zhàn)的《 雅爾塔協(xié)定》,美、英為了促使蘇聯(lián)早日出兵迫使日本投降,一致同意蘇聯(lián)提出的在協(xié)定第一條寫上“外蒙古的現(xiàn)狀須予維持”,美國答應為實現(xiàn)此項條款,說服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的獨立。1945年10月,國民黨政府派內(nèi)政部次長雷法章到外蒙古“觀察”外蒙古人民公決獨立的投票。投票從1945年10月10日開始,至1945年10月20日結(jié)束,參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贊成獨立的489291人,其余為棄權(quán)票。也就是說明99%的選民贊成獨立。中國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1月5日發(fā)布正式公告,宣布承認外蒙古獨立。
中國共產(chǎn)黨于1945年11月6日成立了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 會籌備委員會,并決定 成立 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根據(jù)這一決定,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帶有政府的諮議性質(zhì),是成立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的籌備機構(gòu)。
1947年4月29日召開了內(nèi)蒙古臨時參議會,選舉烏蘭夫為 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豐阿為副主席,特木爾巴根、奎璧、阿思根、烏力吉敖其爾、烏蘭、胡爾沁畢力格、王再天、哈斯巴特爾、包彥、劉春、王鐸等19人為政府委員;選舉博彥滿都為參議會議長,吉雅泰為副議長,義德嘎蘇隆、克力更為駐會參 議員。參議會和自治政府的成員選出后,5月1日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中國蒙古族在 烏蘭夫領導下建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后成為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治區(qū)。以后又相繼成立了9個蒙古族自治州、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繼蘇聯(lián)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率先與新中國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20世紀90年代前后,受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影響,蒙古人民共和國廢除 馬克思列寧主義,改稱 蒙古國。政治上開始實行多黨制,經(jīng)濟上實行市場經(jīng)濟,開始擺脫蘇聯(lián)70年的控制,人們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復民族文化的浪潮。
蒙古族婚俗介紹相關文章:
1.蒙古族的禮儀習俗
2.蒙古族的禮儀風俗
3.蒙古族不同的禮儀
不拜天地拜爐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紹
下一篇:壯族婚俗禮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