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之亂有什么意義
涼州之亂漢朝派出40000余人兵力,歷時近5年時間,最終勝負未分。但這場涼州之亂仍有著它重要的歷史影響,對東漢之后的歷史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涼州之亂的意義,希望你喜歡。
涼州之亂的意義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冬,分別來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guān)等地的兩股羌人舉事叛亂。最初,它們分頭行動,都想趁機對抗經(jīng)歷數(shù)年的腐敗和亂政已然衰弱的漢朝統(tǒng)治。后來,募來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湟中義從胡軍隊在令居(音Lianju,屬金城郡,在今蘭州西北)兵變反抗?jié)h朝長官,加入叛軍,于路殺護羌校尉冷征,事態(tài)升級。此時,兩股羌人也合兵了,以原湟中義從胡士兵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此次聯(lián)合意味著叛軍控制了蘭州在黃河沿岸的條狀地帶。
短短幾周內(nèi),叛軍攻克金城郡治允吾,從此以金城郡為主要作亂據(jù)點。因涼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軍費,救軍不濟,幫了叛軍的忙。金城太守陳懿前赴叛軍大營商談釋放人質(zhì),反遭叛軍殺害。人質(zhì)中的新安縣令邊章、涼州從事韓遂被說服加入了叛軍。這些有譽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軍獲得了更大范圍的民間支持,而此二人將在叛亂逐漸進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若非是公元189年都城洛陽的變故,涼州之亂在此時本可被平定。漢靈帝于189年5月13日駕崩后,大何進被殺,洛陽隨之發(fā)生了戰(zhàn)斗。亂中董卓率邊兵進入洛陽并掌控朝廷,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年末,全國爆發(fā)起事,在漢朝分裂的背景下,涼州之亂被歸為邊遠地區(qū)的騷亂。
東漢末年發(fā)生的涼州之亂(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中國西部的涼州(約在今甘肅武威)一起羌人反對漢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們的漢朝叛軍很快加入,意圖從朝廷手中奪取涼州的控制權(quán)。此亂在黃巾之亂后不久,是一系列導(dǎo)致東漢衰亡的變亂之一。雖然相對未受到傳統(tǒng)史家們的重視,此亂仍有著持久的重要意義,動搖了中央朝廷對西北的控制,為未來數(shù)百年胡人在此建立政權(quán)奠定了基礎(chǔ)。
涼州之亂之朝廷回應(yīng)
185年春,叛軍已達數(shù)萬人,進軍漢故都長安。朝廷任征討黃巾的名將皇甫嵩為左車騎,防御長安。但皇甫嵩初期無功,因宦官誹謗,上任四個月后于七月被免職。
涼州的持續(xù)叛亂使國庫大損,朝廷不得不課稅、征召勞力以應(yīng)戰(zhàn)。司徒崔烈建議放棄涼州。議郎傅燮則發(fā)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說,譴責崔烈,并強調(diào)涼州地處前線的重要性:“涼州官員失和,使整個涼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為宰相,不想著為國家想平定它的辦法,卻想割棄一方萬里的土地,臣竊以為疑惑。如果讓左衽的蠻夷占領(lǐng)此地,軍力強盛并作亂,這將是天下最大的顧慮和社稷的深切憂患。……如果崔烈不知道這一點,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還這么說,是不忠。”傅燮的說辭打動了漢靈帝,他拒絕了崔烈的建議。傅燮被任為漢陽太守,派往前線。
八月,司空張溫被任為車騎以代皇甫嵩。新任破虜董卓、蕩寇周慎等均在其帳下效力。張溫所部十萬余人馬行至美陽扎營。邊章和韓遂也率本部來美陽作戰(zhàn),雙方勝負未分,張溫一度未能取得優(yōu)勢。十一月,一顆流星墜入叛軍營寨,叛軍軍心動搖。董卓趁機突襲,擊潰叛軍,迫使邊、韓向西退入金城郡的榆中(今蘭州附近)。
此戰(zhàn)得勝后,張溫兵分兩路追擊叛軍:周慎率軍三萬攻榆中,董卓率軍三萬追擊湟中義從胡。但周、董都戰(zhàn)敗了。周慎不顧部將孫堅切斷敵軍糧道的建議,結(jié)果自己的糧道反遭敵軍切斷,只得倉皇撤退;董卓在望垣被羌人包圍,糧食耗盡。董卓在河上筑堤壩,作捕魚蝦狀,卻秘密率軍渡河,得以逃脫。羌人想追擊時,因被堤壩攔截的河水太深而無法渡河。此次進攻,諸將中只有董卓全軍而還。
雖然美陽之戰(zhàn)阻止了叛軍向漢朝的心臟地帶進軍,因漢軍進攻失敗,叛軍仍在黃河上游保有勢力。渭河上游河谷成為雙方爭奪的地區(qū)。
地方勢力試圖恢復(fù)中央政權(quán)(186年 - 187年)約186年冬,叛首邊章病亡,北宮伯玉、李文侯死于內(nèi)訌。[1]新任涼州刺史耿鄙認為可以從中取利,試圖在沒有來自其他地區(qū)的大軍援助的情況下在涼州重建漢庭的統(tǒng)治。傅燮試圖勸阻,稱百姓并未習慣耿鄙這個長官、軍隊也沒有時間建立士氣,但耿鄙仍自行其是。
187年,耿鄙集結(jié)六郡軍隊攻地處西疆的隴西郡。先前因隴西郡太守李相如倒戈,隴西郡為韓遂軍所占。但耿鄙任用貪官程球為治中,讓士紳和百姓寒心。四月,軍隊開至隴西郡治狄道時,耿鄙軍發(fā)生兵變,程球和耿鄙都被殺死。變兵在狄道人王國帶領(lǐng)下加入叛軍,合圍隴西以東的漢陽。傅燮身為漢陽太守,善待百姓,遠近敬重,叛軍在和他作戰(zhàn)時躊躇了。叛軍數(shù)次試圖說服他逃跑或投降,但盡管人力物力日益短缺,傅燮仍決心誓死守城。在一場孤注一擲的沖鋒中,傅燮陣亡。
此事后,耿鄙下屬軍司馬馬騰率本部投韓遂,共推王國為帥,叛軍一齊劫掠長安周邊地區(qū)。他們也首次統(tǒng)治了整個涼州。張溫因而因平叛失敗被解職。
涼州之亂之陳倉之圍
188年末,朝廷幾乎放棄了收復(fù)涼州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讓地方自守。但當王國率大軍東進攻長安門戶陳倉時,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機?;矢︶员蝗螢樽螅瑤П?萬;董卓也有2萬部屬,協(xié)助皇甫嵩。當皇甫嵩、董卓到陳倉后,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圍?;矢︶詤s不同意,認為陳倉防御堅固,不易被攻克,他們只需要坐等王國軍泄氣。王國圍城八十余日,毫無進展。
189年春,王國軍疲勞了,放棄圍城。王國軍休息時,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據(jù)兵家“窮寇莫追(以免其死戰(zhàn))”的道理反對。皇甫嵩卻駁回了,認為王國撤退不是有組織的,而是斗志全失的結(jié)果?;矢︶月时静窟M攻,留董卓殿后,取得大勝,斬首萬余。董卓為此羞憤,從此滋生對皇甫嵩的怨恨。
陳倉之敗后,王國被韓遂、馬騰廢黜,原信都令閻忠被推為涼州叛軍的新頭領(lǐng)。但閻忠不久去世,叛軍內(nèi)斗并最終分成三個集團:金城的韓遂集團,渭谷的馬騰集團,枹罕(在今甘肅)的宋建集團。因為叛軍的權(quán)力從起事的少數(shù)民族轉(zhuǎn)移到本土漢人叛軍手中,羌人和月氏人漸漸不再支持叛亂,此后也不再在此亂中起作用。
若非189年都城洛陽的變故,涼州之亂在此時本可被平定。漢靈帝于189年5月13日駕崩后,大何進被殺,洛陽隨之發(fā)生了戰(zhàn)斗。亂中董卓率邊兵進入洛陽并掌控朝廷,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年末,全國爆發(fā)起事,在漢朝分裂的背景下,涼州之亂被歸為邊遠地區(qū)的騷亂。
涼州之亂有什么意義相關(guān)文章:
1.涼州之亂簡介
4.董卓簡介資料
涼州之亂有什么意義
上一篇:黃巾起義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