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王朝人物
受慕華思想影響,朝鮮高麗王朝初期效法、模仿了中國唐、宋的政治制度,然其實際效果多為形式上似于唐、宋之制,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砹烁啕愅醭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p>
高麗王朝人物一:辛旽
根據(jù)《東國僧尼錄》記載,遍照的父親不詳,母親是桂城縣玉川寺的奴婢。由于當時子女身份從母的制度,遍照被當作賤民,受人輕視。后來與恭愍王交談十分投機,多次召入宮中。李承慶、鄭之云等大臣認為他惑亂君王,將要殺他。恭愍王秘密令遍照躲避,等1364年二人死后蓄發(fā)還俗,改名辛旽,入宮。恭愍王十分信任他,稱之為師傅,國政大事皆咨詢于他。次年封真平侯,委以重任。1366年設立田民弁正都監(jiān)后,辛旽擔任判事。當時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辛旽將大莊園主的土地分給窮人,并將莊園主的私人奴婢恢復為良人,受到了下層百姓的擁戴。
辛旽的改革受到了上層社會的強烈反對,大臣們對他恨之入骨。辛旽蓄發(fā)娶妻,沒有正式的僧人品位;而且可以隨意出入國王的宮殿,甚至可以同恭愍王“并據(jù)胡床”。1369年,辛旽以風水說慫恿恭愍王遷都,自封“五道都事審官”。大臣們告發(fā)辛旽欲借機暗殺恭愍王謀反。恭愍王大怒,將辛旽流放水原。1371年,在群臣的要求下,辛旽被處決。
根據(jù)《高麗史》和《東國僧尼錄》的記載,辛旽同各大臣的妻妾皆有染,并與恭愍王的王妃生下后來的高麗王王禑,因此王禑和其兒子王昌被《高麗史》當作“偽王”,不被列入“世家”之中,并稱之為“辛禑”和“辛昌”。然而現(xiàn)在史學家多認為這是朝鮮王朝對兩位國王的污蔑,以借機證明李成桂的王位比二位國王更合法。
高麗王朝人物二:王建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 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xiāng)則“終日憂衣 食”,四十歲以后,“白發(fā)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笑令》,原題為“宮中調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臺》:“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別有情趣。
王建是大歷進士。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xiāng)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并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zhàn)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后,離開軍隊,寓居咸陽鄉(xiāng)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后,“白發(fā)初為吏”(《初到昭應呈同僚》),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遷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出為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后行跡不詳。
高麗王朝人物三:成宗王治
高麗成宗(?-997年;在位期間:981年-997年),姓王諱治),高麗國的第六任君主,父親是高麗戴宗王旭。死后廟號成宗,謚號康威章憲光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葬于康陵。
后妃
文德王后劉氏:高麗光宗之女,初嫁弘德院君王圭(太祖之孫,壽命太子之子),后嫁成宗。
文和王后金氏:善州人,金元崇之女,初稱延興宮主(或稱玄德宮主),顯宗時封大妃,卒謚王后。
延昌宮夫人崔氏:崔行言之女,顯宗時追贈為樂浪郡大夫人。
看過“高麗王朝人物”的人還看了:
2.高麗王朝王昭
5.高麗王朝歷史介紹
6.朝鮮李氏王族介紹